-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政協委員履職風采-情系高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516426
- 條形碼:9787520516426 ; 978-7-5205-164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政協委員履職風采-情系高原 內容簡介
馬志偉,男,1952年10月出生,滿族,吉林懷德人,不錯經濟師,在職大學學歷,黨員,民革成員,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常委 ,十三屆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委員,青海省政協十一屆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情系高原/政協委員履職風采》收錄了馬志偉在任全國政協委員期間向政協會提交的提案以及大會發言等材料,并收錄在政協會期間接受的媒體采訪及個人履職感悟。
政協委員履職風采-情系高原 目錄
祖孫四代人的政協情結
建言獻策 盡責履職
【提案】
關于加快黃河谷地綜合開發利用的建議
加大國家政策扶持力度
以特區發展理念推動青海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關于大力發展集裝箱運輸 構建現代物流體系的建議
關于加快南向通道建設的建議
關于調整青海省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建議
關于加大青海鉀礦資源開發利用的建議
加快可燃冰資源研究開發力度保障國家能源需求與安全
關于建立青海省海西州國家級清潔能源示范基地的建議
關于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法制建設與補償機制的建議
關于建立青海柴達木盆地國家荒漠化治理綜合試驗區的建議
關于健全國家公園制度 加快體系建設的建議
關于建立水生態文明先行區的建議
切實解決西部地區干旱缺水問題的建議
加快西部鐵路網建設促進西部經濟發展的建議
關于開工建設青海格爾木至新疆庫爾勒鐵路的建議
關于保護農民工利益的建議
關于進一步完善高齡老年群體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建議
關于提高青海省干部職工工資福利待遇的建議
關于加強就業援青工作的建議
加強西部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的建議
率先在西部農村進行十二年制義務教育試點工作的建議
關于切實加強青少年生命教育和人生價值觀教育的建議
關于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的建議
關于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幾點建議
關于運用國家公園模式保護抗戰遺址的建議
關于將中國抗日戰爭起點確定為“江橋抗戰”的建議
關于成立義勇軍、東北抗聯和江橋抗戰研究會的建議
【會議發言】
正視和努力縮小東西部差距 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關于進一步加大西部地區新農村建設的建議
建設昆侖國家公園,走欠發達地區科學發展之路
把絲綢之路經濟帶建成與絲路各國全方位合作交流的橋梁
建立科學嚴格的機制 確保精準扶貧到位
發展農村集體經濟 為鄉村振興提供重要支撐
加快建立健全三江源生態補償機制 推動藏區發展 造福藏區人民
關于加大江河湖海生態建設力度提高防旱抗災能力的建議
建立保護和收益相對等的三江源建設和管理制度
高度重視我國誠信體系建設 建設好和諧誠信社會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改革創新
率先在西部農村進行十二年制義務教育的試點工作
高度重視我國養老事業 為老齡社會到來做好充分準備
讓共同抗戰史把兩岸緊密聯系起來
真情凝聚人心 實干鑄就團結
隨感·報道
委員隨感
同舟共濟創偉業 薪火相傳向未來
同心同德 激揚大氣
總結西部大開發經驗 促進青海更快發展
解決農牧民“四望四盼”推進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
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先行試驗區構筑中華民族生態安全屏障
知史明今 同心同行
牢記歷史 繼承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
回顧歷史 展望未來 續寫新篇章
繼承發揚中山先生奮斗精神為建設和諧美麗新青海作出更大的貢獻
媒體報道
大美青海
馬志偉:“當好青海人,干好青海事”
馬志偉委員的履職秘籍
一次青海行終生青海情
我的國家公園夢
政協委員履職風采-情系高原 節選
《情系高原/政協委員履職風采》: (二)城鄉老人收入水平較低,增長慢 首先是城鎮人均離退休金的增幅低于在崗職工工資的增幅,人均離退休金相當于平均工資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趨勢,越是退休早,收入越低,由于退休人員退休金增長慢、部分退休金被拖欠,使部分老人生活拮據。城市老年戶家庭財產的平均水平大大低于青壯年戶。 (三)醫療保險覆蓋率低,農村缺醫少藥 城鎮醫療保險覆蓋率較低。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統計,2002年底參加醫療保險的離退休人員為2474萬人,僅占全部離退休人員的61%,還有39%未參保,已參保的人員中需自付個人醫療費負擔過重的,約占30%-50%,還有部分企業因效益不佳,醫藥費報銷不了,因醫療費過高,有許多老年人有病不敢看。農村老年人由于醫療資源分配不合理,缺醫少藥、看不起病的現象更普遍。解決高齡老年群體社會保障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刻不容緩。為此建議: 1.完善政府對養老福利事業的財政投入機制。對不同形式的養老機構給予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財政補貼,還可發行養老保障債券,增加福利彩票收益中用于養老事業的比例等。對生活在貧困線邊緣的老人,要根據本地區居民*基本的生活需求和經濟發展水平確定社會保障標準,完善老年人的救災救濟和緊急救助機制,對發生特殊情況的老人及時給予救助。同時,積極走社會福利社會化的道路,多渠道籌措資金,充分發揮社會團體、民間慈善機構,以及私營、個體經濟的作用,鼓勵社會力量投資于老年福利事業,興辦老年公寓、敬老院等老年福利設施。 2.重點發展一批老年社會福利機構,為生活不能自理而家庭又無力照顧的老年人服務。國家辦的福利院仍要作為窗口發揮示范輻射作用,從各方面大膽革新,進一步適應市場經濟規律,在競爭中生存、發展、壯大。福利院應繼續開展自費代養業務,以院養院,促進良性循環。 3.積極開展社區老年服務。對農村孤寡老人繼續實行“五保”(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供養,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的孤寡老人由鄉鎮敬老院集中供養或在村里分散供養。城市中的無家可歸、無依無靠、無生活來源的孤寡老人由社會福利院集中供養。對其他有困難的孤寡老人的供養,除享受規定的生活補助和*低生活保障救助外,還要依托區、街道、居委會,大力興辦社區服務設施,設立老年人服務項目,或開展包戶、入戶服務與“托老”等形式,為老年人提供各種福利服務。社區辦托老所的優越性是就地就近,辦在家門口,與家庭、子女分而不離,便于家庭成員往來照顧。而且,社區辦托老所投資少、經濟實用,便于管理,適合我國老年人口眾多、老齡化速度快和經濟尚不發達的國情。 在社區建設中,要特別注重“硬件”建設,包括公益設施、服務設施和環境建設,在資金方面可以開展有償服務,以實業養事業,以服務養服務。通過社區提供廣泛的老年服務保障,廣大老年人能夠就近得到服務和照顧,為居家養老創造條件。 4.加強老年人社會服務隊伍的建設。民政部門可重點扶持和發展社會工作專業,以利老年社會服務隊伍及社會福利隊伍自身水平的提高;建立不同層次的職業培訓系統,為社會力量興辦社會福利事業提供專業的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 ……
政協委員履職風采-情系高原 作者簡介
馬志偉,男,滿族,吉林懷德人,1952年10月生。歷任第十、十一屆青海省政協副主席,民革青海省委第五屆至第七屆主委,系著名愛國抗戰將領馬占山將軍嫡孫。 擔任政協委員三十多年,積極建言獻策,所提出的關于抗戰史由八年改為十四年、青藏鐵路二期工程建設、國家公園建設、黃河谷地百萬畝土地整理等關乎青海經濟社會發展甚至關系國家重大戰略的建議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及全國政協的高度重視和采納。 積極參與祖統聯誼和對外交流工作和社會公益事業。多次率團到臺灣參訪和接待來訪的臺灣政界人士,廣泛交流,彼此結下深厚友誼,積極發揮民革對臺工作的優勢和作用。先后為玉樹“4·14”地震災后重建爭取捐款4000多萬元,并于2012年牽頭成立青海省政協匯愛公益基金會,累計募集3000多萬元用于扶貧助學活動。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至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委。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