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老子學集刊(.第三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50532
- 條形碼:9787520350532 ; 978-7-5203-5053-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老子學集刊(.第三輯) 內容簡介
《老子學集刊》由華夏老子學研究聯合會主辦,面向海內外道家、道教研究者,對淵遠流長、博大精深的老子學、道家、道教展開多方位、多視角的探討,明道立德,法真貴樸。每年出版一輯,每輯有一主題。
老子學集刊(.第三輯) 目錄
中國的“自然”——它的一些涵義和特性(下)
“然”與“自然”:道家“自然”觀念的再研究
從因循萬物之性到“道性自然”——“自然”成為哲學范疇的演變歷程
“自然”與“尊嚴”:道家思想內核及其普遍意義道家“自然”觀念的兩種形態
早期的“自然”
《老子》的形而上學與“自然”思想——以北大簡為中心
“道”與事物的“自然”:老子“道法自然”實義考論
論老莊的“自然”——兼論中國哲學“自然”思想的發生與展開
老子“自然”觀念的三個問題
“自化”(“自正”)過程中“道”之作用方式的轉變
——從老子到黃老
“理'勢”“人情”與“自然”——韓非子的“自然”觀念考察
從中古到近代的“自然”
嚴遵《老子指歸》的“無為”“自然”概念及其政治哲學
王充的“自然”觀念再探——兼評王充對道家“自然”觀念的吸收與誤解
論漢代三大《老子注》對“自然”的詮釋
再論郭象《莊子注》中的“自然”觀念
理學道統論視域中的自然與政教——以朱子《論語集注》為中心的考察
朱子哲學中“自然”概念的內涵和角色
全真道老學中的“自然”思想
唐君毅論中國傳統“自然”觀念之特質——以不同時期的三篇文獻為中心
老學傳播和研究
《老子》的全球化和新老學的成立
建構長生之理:從老子到葛洪
編后記
老子學集刊(.第三輯) 節選
五 以人與萬物的關系來貫通人的生存之境,人與己身的關系即人與萬物之唯一物的關系——對于意識到己身的人之類和人之個體而言,己身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人與道的關系即人與萬物之整體的關系;人與萬物的關系即人與萬物之每一物的關系。 由此可以進而討論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是唯一一個可以違背道的物類,只有人才有重新構造非自然性知識的能力,使人僭居于道的地位。這個地位的根基是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意識到己身是自己的唯一物,進而人類可以認識到人作為類的唯一性。由此構造出一類高于萬類,一人高于萬人的結構! 〈撕蟮牡兰,多致力于破“人是高于萬物的物類”的命題。莊子以氣論為基礎,通往萬物齊一。不過《莊子·大宗師》所謂“今大冶鑄金,金踴躍日,我且必為鏌铘!大冶必以為不祥之金。今一犯人之形,而日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為不祥之人”①。仍然是從“物無貴賤”著手。至魏晉,玄學之放曠至于赤身露體,與豬共飲,則是致力于取消名教的“人禽之別”。玄學試圖通過將“人”等同于非人之物類,來取消“人”作為類的意義,進而取消“類”概念自身,從而達到莊學的“萬物齊一”。這是以個體之物超越物類而直接復歸于道,恰恰違背了老子“自然”必須基于物類的限閾! 独献印返谑拢骸胺蛭锸|蕓,各復歸其根。”②王博《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釋日:“‘各’字表明萬物乃是分別地返回自己的根源處,如同人返回嬰兒狀態一樣,而不是向道本身的回歸!雹垡虼耍叭恕笔恰皬蜌w于嬰兒”(《老子》第二十八章)①,而非拋棄“人”的物類之“性/德”,直接通往“道”。這就表明,在老子那里,物類是有哲學意義的。由此反思玄學路徑,設想將魚等同于非魚之物類,把魚從水里扔到陸地,然后看著它撲騰幾下死去,這是魚的“自然”嗎,是復歸于“道”嗎?在老子看來,任何一物的“自然”,是基于其作為一物的類特性的:魚在水中游,鳥在天上飛,就是魚和鳥的“自然”。如果我們取消類特性作為物之“自然”的前提,只能導致對于“自然”的違背!白匀弧北仨毻ㄟ^具體形式來顯現,沒有絕對抽象的“自然”。物類和個體就是“自然”顯現的具體形式! ∏f子對老子的發展內在地構成了與老子的矛盾。由“道”是萬物之整體性可以推導出道遍在于萬物,可以推導出“道”在每一物中,因此物無貴賤。由物無貴賤可以推導出“萬物齊一”。“萬物齊一”實際上取消了物類的哲學意義。莊子哲學氣論的意義就在于取消對唯一物的執著,人不過是氣的偶合,正如我們可以說,每一朵浪花都是唯一的,但這種唯一性是毫無意義的。取消唯一性就是回歸到萬物作為整體的存在(道)。在莊子看來,老子講物類,就會變成對唯一性的執著,莊子要破這種唯一性,但破這種唯一性的時候就把“人作為一個物類”給取消掉了。尤其在魏晉玄學之后,導致了老子物類思想的湮沒。魏晉老莊一體化是通過取消老子物類的哲學意義來實現的。有無可能保留老子的物類來整合老莊?于是,莊子的“萬物齊一”不是抹殺個體的存在意義,而是對個體的尊重,沒有任何一個人或物類個體是高于其他一個人或物類個體的。在這背后,實際上要建構的是人的尊嚴。 ……
老子學集刊(.第三輯) 作者簡介
王中江,男,1957年出生,河南省汝州市人,中共黨員。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先后任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哲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河南大學兼職教授、清華大學人文社科學院教授,現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華孔子學會常務副會長。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二體千字文
- >
回憶愛瑪儂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