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李笠翁詞話(附:耐歌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53021
- 條形碼:9787520353021 ; 978-7-5203-5302-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李笠翁詞話(附:耐歌詞)) 本書特色
李漁,號笠翁,清代文學家、戲劇家,一生著述頗豐。李漁的詞學思想同他的戲劇美學、園林美學、儀容美學一樣,有許多精彩之處值得重視、值得借鑒、值得發揚。 《李笠翁詞話》是300年來首次注評出版,李漁不但是清初重要的詞學家,而且是重要的詞作者。其詞學,除了繼承和借鑒以往的理論成果,總結歷代詞人創作實踐,也滲透了自己的填詞體驗。因此,為了更好地把握笠翁詞學,特把笠翁詞集《耐歌詞》附于后,李漁《耐歌詞》也是300年來首次注評出版。
李笠翁詞話(附:耐歌詞)) 內容簡介
《李笠翁詞話》是**部李漁詞話的單行本和校注評析本,該書對李漁詞話進行了學術評價和理論解析,其中大多數評析文字可作學術論文看。在該書之《前言》中,作者對《李笠翁詞話》前前后后的詞學發展歷程和詞學作品進行了闡發和評論,可視為簡明的詞學史。書后附有李漁《耐歌詞》并作了注釋,首次披露了蒲松齡藏手抄本《耐歌詞》。
李笠翁詞話(附:耐歌詞)) 目錄
《窺詞管見》二十二則
**則 詞立于詩曲二者之間
“**則 ”評:詞的特點和位置
第二則 詞與詩有別
“第二則 ”評:詩詞之別及詞的起源
第三則 詞與曲有別
“第三則 ”評:詞曲之別
第四則 古詞當取瑜擲瑕
“第四則 ”評:創作沒有定式
第五則 詞意貴新
“第五則 ”評:說“新”
第六則 詞語貴自然
“第六則 ”評:新與舊的辯證法
第七則 琢字煉句須合理
“第七則 ”評:“琢字煉句”與“春意鬧”
第八則 詞忌有書本氣
“第八則 ”評:審美意境與人生境界
第九則 情景須分主客
“第九則 ”評:李漁“情主景客”之高明
第十則 詞要可解
“第十則 ”評:可解不可解
第十一則 詞語貴直
“第十一則 ”評:文章忌平與反對套話
第十二則 好詞當一氣如話
“第十二則 ”評:“一氣如話”解
第十三則 詞須注重后篇
“第十三則 ”評:注重后篇之相對性
第十四則 詞要善于煞尾
“第十四則 ”評:結尾應含蓄不盡
第十五則 結句述景*難
“第十五則 ”評:“結句述景”之難在哪里
第十六則 前后段必須聯屬
“第十六則 ”評:“意脈不斷”與提煉“主腦”
第十七則 詞中宜分清人我
“第十七則 ”評:“分清人我”難言矣
第十八則 詞不宜用也字
“第十八則 ”評:“越界”與由詩變詞之機制
第十九則 詞忌連用數去聲或入聲
“第十九則 ”評:精通音律之李漁
第二十則 用韻宜守律
“第二十則 ”評:用韻的技巧
第二十一則 詞忌二句合音
“第二十一則 ”評:善于用韻,創造音律美
第二十二則 詞宜耐讀
“第二十二則 ”評:詞之由“宜唱”到“耐讀”
附 耐歌詞
《耐歌詞》校注后記
后記
李笠翁詞話(附:耐歌詞)) 作者簡介
杜書瀛,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曾長期任文藝理論研究室主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文學評論》編委,并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文藝學和美學。有《從“詩文評”到“文藝學”》《價值美學》《文學是什么:文學原理簡易讀本》《李漁美學思想研究》《戲看人間:李漁傳》等30余部著作出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