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白瓷 本書特色
大師如何成為大師 日本陶藝家黑田泰藏是日本當代蕞負盛名的工藝作者,他的白瓷作品已經超yue器物領域與繪畫、建筑等其他藝術形式并列,收藏于日本國內外的頂ji美術館中。但這樣的他與白瓷的相遇卻非常曲折,這本自傳記錄了他與自己畢生事業邂逅的契機。 借一代陶瓷名家之眼,領略器物的抽象之美 “和器物長年打交道的過程中,使我不僅看懂了器物之美,也看明白了作為抽象之物的器物所具有的美。”“在四十多年前,我就想有一天若能做出優美的圓形筒,就算成了。未想到,抵達這一步,竟花了這么長的時間。” 妙趣橫生的青春回憶 除了工藝相關的記錄,作者還娓娓道來自己童年時代與手冢治蟲、寺山修司等作者的相遇。先后在巴黎、美國、加拿大學習過的黑田也真實地記錄了一個日本人在當地的見聞。
致白瓷 內容簡介
本書揭露作者與民藝大師島岡達三的交往、發現白瓷的經過, 以及對陶藝的思考。內容包括: 心愛之物 ; 近江湖東 ; 密航 ; 哥哥的背影 ; 歐洲航路 ; 巴黎的相逢等。
致白瓷 目錄
1. 搭建工坊、造庭
2. 心愛之物
3. 近江湖東
4. 哥哥的背影
5. 密航
6. 歐洲航路
7. 巴黎的相遇
8. 紐約
9. 北哈特利
10. 益子
11. 圣加布里埃爾
12. 發現白瓷
13. 關于陶輪
14. 關于白瓷
15. 關于圓形筒
16. 游走于東西方之間
17. “覺得”
18. 后記
19. 略歷/展覽履歷/美術館收藏/作品集
致白瓷 節選
如果我的思想能從我的肉體中完全獨立出來,成為一種純粹的存在,那么我對于圓形筒的理想會是:“它既非用來自己欣賞、也不展示于人;既非用來捧在自己手中,也無須讓別人捧著。本質上,它無法用肉眼看見,也無法被制作出來! 然而,我的存在不單由無形的思想組成,因而這樣的想法終究只能是我腦海中的一道風景。四十多年來,這道風景時遠時近,時而變得開闊,時而又被收攏。但近幾年,好像引力不斷增加,我腦中的風景逐漸固定下來,不再變幻。 ——關于圓形筒 在對陶瓷器產生興趣之前,我首先是被陶輪這種工具吸引的。同時,黏土這種—恐怕也是這世上僅有的一種—能在手掌、指尖與陶輪的共同作用下,像變魔術般在空中勾勒線條的材料也深具魅力。而且,不管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勾勒出相同的線條,如同在空中創作獨一無二的抽象繪畫。掌心與手指之間不存在筆,也沒有圓規,卻能如此不可思議地變幻曲線。與黏土和陶輪的相逢讓我被它們的魅力深深吸引。 —— 關于陶輪
致白瓷 作者簡介
黑田泰藏,1946年生于滋賀縣能登川町。1966年留學法國,與后來成為人間國寶的陶藝家島岡達三相遇。1967年在加拿大開始陶藝之路,期間兩度回國,在益子的島岡達三門下學習。1992年于東京初次發表白瓷作品,從此專注于白瓷的制作黑田泰藏的白瓷作品被包括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布魯克林美術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倫敦)等世界多個美術館收藏,萊普頓等眾多國際明星都是他的收藏者。 他在藝術界的地位崇高,與建筑師安藤忠雄、服裝設計師三宅一生、以及攝影師杉本博司被尊稱為四大“日本現代藝術發展大師”。
- >
朝聞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回憶愛瑪儂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