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顧祝統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497926
- 條形碼:9787503497926 ; 978-7-5034-979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顧祝統傳 本書特色
顧祝同(1893年1月9日-1987年1月17日),“陸軍一級上將”,字墨三,江蘇省漣水縣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步兵科畢業。 本書通過記敘顧祝同將軍一生歷程,探尋其在***內長盛不衰、官運亨通的奧秘,揭示歷*****反動統治的殘酷性和反人民性,直言其敗退**的必然性,對于研究***建軍治軍思想或有幫助。
顧祝統傳 內容簡介
顧祝同將軍是江蘇漣水人,保定軍校第六期畢業,后在黃埔軍校任教,曾參與東征、北伐、軍閥混戰、“圍剿”紅軍。抗戰期間,任國軍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兼江蘇省主席,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1945年5月,當選為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抗日戰爭勝利后任徐州綏靖主任、陸軍總司令、國防部參謀總長、“西南軍政長官”等職務。1950年3月去臺灣,曾兼臺灣“國防部”代部長。1972年任“總統府”戰略顧問。1987年1月17日卒于臺灣。他在國民黨軍中,素有“馭將之才”聲譽,被軍政高層稱為“軍中圣人”。他身居國軍高位,經歷了黃埔建軍之后國軍全部重大歷史時刻,善于謀劃全局,折沖轉圜,“政才”甚至強于軍事上的才干,堪稱軍中“宰相”。 與同樣受到蔣介石寵信的何應欽、陳誠二人不同的是,顧祝同在軍中并無明顯的派系,而是堅定地執行蔣介石的政策,這一方面鞏固了其在軍中的“敦厚長者”形象,同時也注定其*終的人生軌跡。 《顧祝同傳》通過記敘顧祝同將軍一生歷程,探尋其在國民黨內長盛不衰、官運亨通的奧秘,揭示歷史上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殘酷性和反人民性,直言其敗退臺灣的必然性,對于研究國民黨建軍治軍思想或有幫助。
顧祝統傳 目錄
第二章 求學從軍報國志
第三章 東征北伐學生官
第四章 逐鹿中原坐鎮江蘇
第五章 “剿共”救駕得蔣心
第六章 淞滬抗敵危局上任
第七章 抗日烽火滿神州
第八章 勞心勉力持戰事
第九章 國共對決敗走臺灣
第十章 “馭將之才”的隕落
顧祝統傳 節選
《顧祝同傳》: 按照中華姓氏的源與流,顧氏本源于夏禹,是勾踐的七世孫,因有功被封為顧余侯。三國時,顧氏祖先居東吳,人口繁衍成一脈大姓,顧雍還做了深得吳王倚重的吳國丞相。自西晉到南北朝、隋、唐、宋、元幾代,顧氏出了像光祿大夫尚書顧和、唐著作郎顧逋、開封府尹顧謙、刑部尚書顧禮、戶部侍郎顧而謀等杰出人物。顧祝同先祖顧天時從蘇州閭門遷居到漣水,顧家在此地開枝散葉,日益興盛。顧天時,勞作勤懇,得有積蓄,便攜弟弟顧天運到縣城開辦木場、米市,誠信經商,生意紅火,不料天運暴卒,留下五歲侄兒永寬。在晝夜不停的狂風暴雨中,顧天時含淚涉水將弟遺體安葬,悉數變賣縣城產業,帶著侄兒和自己的三個兒子回到了顧家莊。三個兒子中,顧永清不喜讀書,只好農活;老二顧永茂和老三顧永貞偏愛書本。顧永茂因長期苦讀,兩耳患上了重聽癥,以至于家中不得不過早地為他操辦了婚事,娶了十九歲的楊氏當妻子,生下顧祝同的父親顧芝田等四男一女,于四十一歲那年去世。 據顧祝同回憶,顧家原有良田一百八十余畝,分為供建房種菜的基地和供種麥、雜糧的農地兩類。到了顧永茂時,家族擴大,田地愈分愈少。時由于顧芝田及其弟顧良田年幼,顧祝同祖母楊太夫人只得將田地分租,以騰出更多的精力督促顧芝田參加科舉考試。顧家客廳兩旁懸掛的對聯日:光前善法忠和孝,裕后良圖讀與耕。但顧芝田秉性愚鈍,雖經年悉心苦讀,但屢試不第。在堂弟顧龍田的勸說下,顧芝田將祠堂改為私塾,收了四十余名年少學童,以為生計。據四新集百姓傳說,顧芝田也兼從湖蕩里摟草養活家小,因為老背著一張竹筢子,被大人小孩稱為“顧大筢子”。 這樣的生活終究不能再繼續下去。男大當婚,家中為顧芝田將妻子張鳳英娶進門,顧家生活逐漸有了生氣。這時候,顧祝同來到了人間。傳說,顧芝田在顧祝同出生前夜偶得一夢:只見山林中,林木蔥郁、如詩如畫,令人怡然。卻山風陡起,天色陡暗,叢林中乍然躥出一只老虎,帶著一團火焰,張著血盆大口,遮得日月無光。正在驚恐不知所措之時,一位老者從山坡上飄然而至,只聽他斷喝一聲:“大膽孽畜,還不快快滾回山林!”話音剛落,那只兇悍無比的猛虎果然乖乖地甩著尾巴向林中走去。老者將顧芝田領進龍巖洞。洞中自有仙境,極目遠眺,又見兵荒馬亂中,士兵追到人群里見人就砍,腐尸遍地,鮮血淋漓。又看那群山幽谷中,一位軍官英眉朗目,正在揮旗下令,一時伏兵四起,殺聲震天,尸橫遍野,血流成河。忽然,這位英武神勇的軍官又幻化出一只猛虎闖進顧家中來。這夢嚇得顧芝田出了一身冷汗。夢醒時分,張鳳英已腹痛一陣緊過一陣。待到天明時,下了一夜的雪終于停了,顧家門外人聲鼎沸,百十號人,拎著木桶,夾著銅盆,拿著水舀,面面相覷。原來,是鄰居發現顧家院子上空火光沖天,就領著眾人趕來撲火,可到門前發現啥也沒有,紛紛稱奇,一時傳為異談。顧祝同就是在這樣的傳說中誕生的。在這美好傳說的背后,是顧祝同不得不面對的貧苦家庭生活。這也正是當時萬千中國家庭的縮影。 家道中落的困苦境遇在顧祝同腦中埋下了從軍報國的思想萌芽。顧家從祖輩的小康之家,到顧芝田這輩經濟狀況已徹底惡化。無論是開館教學,還是打草出售,均不是富裕人家所為。從某種意義上看,顧祝同這只下山虎生不逢時,飽受砥礪。貧苦的家世既能困住一個人,也能激勵一個人,并能成就一個人。無論是當兵吃糧,還是攜筆從戎,顧祝同貧苦的家庭生活無不讓他自一出生就擔負起改變自身、家庭乃至國家命運的歷史責任。有困境方能生恒心,有磨難方能生膽氣。在顧祝同晚年的自述中,回憶其一生,嘆其比同輩幸運,能“平步直前”,其實正是這種家境給了其順時應勢的人生智慧,這其中不能不說飽含著痛苦和辛酸。 ……
顧祝統傳 作者簡介
呂慧,女,1981年生,江蘇海安人,中共黨員。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軍事法學博士,國防大學政治學院原講師,研究方向為軍事法理學、軍事法制史。現為自由法律工作者。出版《中國軍事審判機制優化研究》《軍事法學基本理論研究》等學術著作;擔任主編、副主編或參與撰寫《軍隊涉法問題研究》《軍校學員安全管理概論》等教材;在《軍事學術》《國防大學學報》《中國軍事教育》《法制日報》等刊物發表論文四十余篇;參與、主持國家、省部(軍隊)級和院級課題四項。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唐代進士錄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