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新書--布克獎決選作品:比《1984》《美麗新世界》更深邃不安的語言(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61788
- 條形碼:9787208161788 ; 978-7-208-16178-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布克獎決選作品:比《1984》《美麗新世界》更深邃不安的語言(精裝)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文學愛好者☆ 《J》是布克獎得主霍華德·雅各布森追問人類命運的深邃之作,也是布克獎決選作品
☆ 媲美《一九八四》《美麗新世界》的未來寓言,大衛·林奇般的不安氛圍,《J》深刻展示“被觀察者”的生存困境
☆ 在偵探小說般扣人心弦的情節中,《J》洞察“為何種族仇恨不斷發生”的古老問題
☆ 戾氣彌漫、流行文化泛濫、消費狂熱、嚴肅事物消失、侵犯個人隱私……《J》精準再現當代生活的種種陷阱
新書--布克獎決選作品:比《1984》《美麗新世界》更深邃不安的語言(精裝) 內容簡介
未來,在經歷了一場大屠殺式的災難后,個人、家族和歷史的記憶都被抹去,人們僅僅用含混不清、模棱兩可的“出事——如果真的出過事”來指代那場噩夢。
小時候,父親和凱文玩過一個游戲:只要講出一個J開頭的詞語,就要用兩根手指壓住嘴唇。
同為大屠殺的幸存者的后代,凱文和愛琳相愛了。但村里接連發生的命案又將凱文拽入監視者的視線。
歷史的真相是什么?已發生過的苦難可能在未來避免嗎?在《J》中,雅各布森將筆觸伸向了人類蕞黑暗隱秘的一面。
新書--布克獎決選作品:比《1984》《美麗新世界》更深邃不安的語言(精裝) 目錄
開篇:狼與狼蛛
卷一
重大的假設
嘩亂之夜
死亡、疾病、失望、嫌惡
愿你安息,洛溫娜·摩根斯頓
請叫我以實瑪利
探長來拜訪
克拉倫斯·沃辛
小圣阿留雷德
記憶中的黑市
卷二
《瘋人穢史,僅供學校教學使用》
朋友
女人之疾患
夜半歌聲
遺失的信件
古德金和克羅普利克
努斯鮑姆得到了自由
諸神的黃昏
仙樂團領隊人
迷路、尋回以及再失去
墮落
卷三
有絲毫隱隱的不快
和你的馬克斯叔叔握個手
新書--布克獎決選作品:比《1984》《美麗新世界》更深邃不安的語言(精裝) 節選
媽媽要是回了家,發現有人動過手稿。父親過世以后,就由一個和她一起長大的男孩子來照應她 ——這是一個比她年長十歲的親戚,她自己也不清楚是家族哪一脈的關系,早在她記事之前,他就因為健康的緣故,來到海邊和他們一起生活(而他又不能出門呼吸大海的氣流)。一個臉色蒼白的小伙子,又瘦又高,郁郁寡歡,有做木工活的天賦(他自然而然地接手了西貝拉父親的車床,正如他接手了她一樣),他還對變奏曲懷著隱秘的愛意。等她到了年齡,他們就結了婚,甚至
從未有過正式的商談,只不過簡單認定了他們就是會這樣子生活而已。難道他們還能在這里找到別人嗎?
在生活的大部分方面,他們的婚前和婚后,并沒有什么本質區別。
她早早便響應以實瑪利,將自己的姓從漢納福德改成了克蘭菲爾德,等她的親戚大哥豪厄爾變成了柯恩的時候,她覺得自己用不著第二次做這么大的改動了。
就在婚禮前夕,西貝拉拿著她瘋媽媽的手稿悄悄溜出小屋,將它們通通拋進了大海。
由于她自己就有一點點瘋,剛剛把手稿扔向大海,她便反應了過來,本不該這么做的。萬一有某一頁紙混夾于潮水之中,被沖回了村莊,被哪個漁夫發現了呢?萬一被沖著卷進了鯨魚的氣孔,再被噴出來,一段又一段,路人俯首可拾呢?她爬下巖石,想看看怎么樣才能挽回,繼而又想起來,自己壓根不會游泳。除了心存希望外,她已無計可施。據她自己所知,魯本港的海水里,從未發現過哪怕是一頁紙。不過自那個時候起,她便生活在一種失魂落魄、擔憂某樣東西會現身的恐懼當中,它們大抵仍然能清晰地辨讀,由巨浪裹挾著,往澳大利亞的西海岸滾滾而去,也可能隨著一塊浮冰去向了南大西洋。無法預知的,是它們對她家庭的確切后果,然而其災難性卻毋庸置疑。
在她歲數尚小的時候,她媽媽曾經提醒她說,要是你想要永遠地銷毀什么,你就得放到火里,親眼看著它燒為烏有。那是段心驚膽寒的歲月,小小的姑娘是知道的,雖然她不明白何至于此。她的父親從沒有像那段時日那樣暴躁不安。他不讓人聽廣播,要是有人敲他們的家門,他們也從來不開。有一回,聽到了人來的動靜,他將她拉過去,用手掩住了她的嘴。“倘若你不安靜點,”等來人的聲響消失以后,他對她說,“我們就只能把你塞進抽屜里了。”
她覺得夜晚的時候,她聽到她的父母在哭泣。
她媽媽講過,火能終結一切,這話留在了她腦海里。她問過她,是不是火能燒毀一切。
“幾乎是一切吧。”
“那有什么燒不掉呢?”
她媽媽素來不需要花時間深思熟慮,每個問題她都有現成的答案,就好像她早就知道這個問題會被提出來似的。“愛和恨。”她回答道,“不過講到愛,也許我錯了。”
“那么,愛怎么燒掉?”西貝拉想知道。
“把感到愛的人燒了。”
“那為什么不能把恨也燒掉呢?”
“因為仇恨在人的體外,我會把它比作是一個病毒,人們會被感染,嫌惡也是這樣的,它是另一種能防火的東西,永遠都活著。所以我能給你的勸告就是,永遠不要激發它。”
“你是指愛還是嫌惡?”
“哈哈,一個憤世嫉俗的人會回答,既不要激發愛也不要激發恨。不過我不是憤世嫉俗的人,我只不過是悲觀而已。所以我會為你祈禱,愿你將激發愛,而不是激發嫌惡。”
“我怎么做,才能保證不會激發呢?”
她媽媽端詳著她,這一回,在回答之前,她思索了片刻,而后,她露出她那瘋瘋癲癲的笑容,“你根本做不到!”
正是由于害怕她媽媽是對的,仇恨與嫌惡,就連火焰也不能摧毀,所以西貝拉把那本書拋進了大海。她的父親嫌惡這本書,甚至就連她媽媽自己在寫的時候也是嫌惡的,就她自己能理解的那些胡言亂語來說,西貝拉也嫌惡。所以在海底深處,只有魚才能感到嫌惡,那是*合適它的地方了。
至于她媽媽告訴她的火的這番道理,此后便成了她的生活信條。她坐在農舍上方的懸崖頂上燒各種東西 —紙張、信件、照片、手帕、野花。有些時候,在她結婚以后,她還想過,要是珠寶能點著的話,她要燒掉她的珠寶。
新書--布克獎決選作品:比《1984》《美麗新世界》更深邃不安的語言(精裝) 作者簡介
霍華德·雅各布森(Howard Jacobson,1942— ),英國猶太裔作家、學者、電臺主持人。生于曼徹斯特,畢業于劍橋大學唐寧學院,在悉尼大學、劍橋大學等多所大學擔任教席,迄今出版小說16部,非虛構作品5部。2010年憑借《芬克勒問題》獲得布克獎。作品致力于探索當代猶太人在英國的境遇及兩性關系,以幽默、精微的筆法著稱。 張小意,作家、翻譯、編輯。現居南京,自由寫作。2001年出版首部長篇小說《藍指甲》,2009年赴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任駐校作家。譯作有《幸福過了頭》《快樂影子之舞》《上升的一切必將匯合》等。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自卑與超越
- >
煙與鏡
- >
二體千字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莉莉和章魚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