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第一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56749
- 條形碼:9787520356749 ; 978-7-5203-5674-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第一輯))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國家方略、儒學研究、古代歷史研究、古代哲學研究、古代文學研究、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及區域文化研究、域外漢學研究、國學教育研究、國學普及推廣研究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第一輯)) 目錄
《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工程的意見》
教育部關于印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
通知
儒學研究
試論先秦儒家“成人之道”的起點與歸宿
“攻乎異端”發微
先秦“正名”的語言規范價值
——以孔子、荀子為例
古代歷史研究
諸葛亮與夷陵之戰
論《左傳》《史記》敘史風格之差異
——以對“吳越爭霸”史實的敘寫為例
古代哲學研究
語言悖論視野下的佛、道思想
古代文學研究
樂府源起與上古音樂的關系
建安文人的悲涼與老境
《瀛奎律髓》對朱熹詩歌的選錄與評價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及區域文化研究
廣西民族樂器傳承與創新研究
——以七玄樂府為例
廣西桐城派作家唐岳與《涵通樓師友文鈔》考論
馮敏昌與中國文化認知體系下個體敘事模式的構建
域外漢學研究
越南阮朝明命帝及其《御制詩集》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藏黃培芳著述考論
——兼及《廣州大典》所收黃培芳著述的
文獻價值
國學教育研究
高校國學教育現狀、問題與對策
——以河南省為例
《中國傳統文化概論》教學的幾點做法
……
國學普及推廣研究
國學學者研究
學者訪談
序跋書評
國學會議綜述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第一輯)) 節選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輯)》: 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描寫夷陵之戰中劉備率七十五萬大軍伐吳,孫權先后投入二十余萬人拒敵,這當然是虛夸之詞。陳壽《三國志·陸遜傳》明確記載陸遜統率吳軍“五萬人拒之”①,卻沒有提供蜀軍具體人數。但《三國志·劉嘩傳》注引《傅子》載日:“權將陸議(陸遜之本名)大敗劉備,殺其兵八萬余人!雹凇蛾戇d傳》亦載蜀軍“土崩瓦解,死者萬數!雹鄹鶕@些史料記錄,再加上被逼投降曹魏的黃權江北軍及逃回白帝城的零散蜀軍,蜀漢參戰的總兵力應在十萬至十二萬上下。在三國時期人口銳減的情況下,如此戰爭規模也是不多見的! 錇楹我l動大規模的伐吳之戰呢?《三國演義》寫劉備在登基稱帝的第二天便下詔令日:“朕今起傾國之兵,剪伐東吳,生擒逆賊,以祭關公,方雪此恨,是朕之愿也!”又寫劉備怒斥前來勸和的東吳使者諸葛瑾日:“殺吾弟之仇,不共天地同日月也!若要朕罷兵。除死而休!”在小說家筆下,夷陵之戰無疑是一場令人感動的為報殺弟之恨的復仇之戰。有些學者根據《三國志·法正傳》“先主既即尊號,將東征孫權以復關羽之仇”④和《三國志·劉曄傳》“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于終始之分不足”①之類記載,亦認為夷陵之戰的起因是復仇。其實,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是在關羽被殺一年半之后的事,其傷兄弟死亡的憤怒情緒恐怕早已淡定,已年過六旬的劉備不至于如此感情沖動。夷陵之戰實為一場國家、集團之間為爭奪戰略要地荊州的利益之戰,是諸葛亮“隆中對”為蜀漢所制定的基本國策使然,所謂“復關羽之仇”是復關羽丟失荊州之仇! h代荊州范圍很大,包括今湖北大部、湖南全部、河南南部以及重慶、貴州、廣東、江西等省市部分縣鎮,幾乎涵蓋了整個中國的中部地區,核心區域為江漢平原及周邊丘陵谷地。其間江河縱橫,物產豐饒,不僅是著名的魚米之鄉,也是極富戰略價值的軍事要地。至漢末天下大亂之世,荊州的戰略地位尤顯突出,各大政治軍事集團有眼光的戰略家們無不看到了荊州的重要性!度龂尽す蝹鳌纷⒁陡底印酚涊d郭嘉曾向曹操提出了“當先定荊”②的主張,郭嘉死于建安十二年(207年)九月,這一建議當是郭嘉生前為曹魏集團制定的平定天下的方針大計。建安十三年(208年)初春,曹操在大體肅清北方殘敵之后,立即“作玄武池以肄舟師”③,為奪取荊州做戰前準備。說明曹魏集團開始將統一天下的**步戰略目標指向了南方的荊州。 幾乎在郭嘉建議“當先定荊”的同時,諸葛亮在隆中(今湖北襄陽市西南郊)向劉備提出了蜀漢立國稱霸之基本國策,即著名的“隆中對”,對荊州的戰略價值作了全面的評估:“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主!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第一輯)) 作者簡介
張震英,1972年出生,河南許昌人。廣西民族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學院院長,中國古代文學(含古典文獻學)學科負責人。享受國務院頒發特殊津貼專家(2012)、廣西高等學校學者(2018)。系廣西古代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孟浩然研究會副會長、廣西思維科學學會副會長、廣西民族傳統文化學會副會長。河北大學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博士后,北京大學中文系、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古代文學、傳統文化、區域文化。曾出版《寒士的低吟》《詩意的凝聚》等專著,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主持完成國家及省部級項目10多項,獲省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勵3項! £愩懕,1972年出生,廣西靈山人。研究員,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碩士生導師。廣西民族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新聞與輿情中心主任、國學院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文藝學、思想意識形態研究。迄今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主持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及地廳級項目多項。曾榮獲廣西高等教育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全區共青團調研論文二等獎等及“全國優秀共青團干部”等稱號。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自卑與超越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莉莉和章魚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經典常談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