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犯罪構成集合論(修訂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223204
- 條形碼:9787510223204 ; 978-7-5102-232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犯罪構成集合論(修訂版) 內容簡介
《犯罪構成集合論》是將數學領域的集合運用于犯罪構成理論研究的*終成果。本成果的誕生有賴于本人對數學領域中的集合所產生的濃厚興趣。自從本人在大學期間學習刑法之后,就對刑法領域中的核心理論——犯罪構成理論與數學領域中的集合之間的共通性有了一些感悟。大學畢業后有幸考上全國著名學府——西南政法大學的研究生,在進一步研究刑法理論的過程中,我對犯罪構成與數學領域中的集合的關系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領悟。研究生畢業留校任教后,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也有了更為清晰的思路。于是在新世紀于2000年6月本人出版的《刑法學的基本范疇研究》一書中專門設立一章就“犯罪構成集合論”作了初步的研究。雖然這一章的內容僅有區區兩萬字,卻為本人后來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正是有了這些前沿性研究,才使得本人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不斷深入,于是在數年努力的基礎上形成了《犯罪構成集合論》一書。隨著我國刑法實踐的不斷發展,刑法規范也日益完善。因此,本人在《犯罪構成集合論》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近年來修正的刑事法律規范推出《犯罪構成集合論》(修訂版)。 《犯罪構成集合論(修訂版)》的特點主要是利用數學領域中的集合論對犯罪構成理論進行方法論上的大膽嘗試。從我國犯罪構成理論的研究方法來看,主要有犯罪構成機械論和犯罪構成系統論兩大方法。所謂犯罪構成機械論是將整個的犯罪構成視為一臺機器,將其各個要件視為具體的零件來進行研究的方法。根據這一概念,我們不難看出,這一研究方法的核心是將犯罪構成依據機械構造的原理,將其分為幾個基本的單元,這些單元相加所得的總和就組成了犯罪構成的整體。其結構模式可表述為:犯罪客體+犯罪客觀要件+犯罪主體+犯罪主觀要件=犯罪構成。機械論研究的方法作為我國犯罪構成研究的基本方法,在長期以來的研究工作中一直處于主導地位。迄今為止,這一研究方法仍然是我國很多刑法學者在研究犯罪構成理論的過程中所慣用的方法。在我國,繼犯罪構成機械論之后,有些學者試圖沖破傳統的犯罪構成研究方法,為犯罪構成的理論研究尋找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研究模式。經過多年精心醞釀,終于推出了犯罪構成系統論研究模式。犯罪構成系統論作為我國刑法學界繼機械論研究方法之后又一重要的研究模式,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和現代系統論的基本原理,對犯罪構成進行理論探索的又一重要的嘗試。這一研究方法問世以后,雖然在刑法學界沒有引起強烈的轟動,但是能夠將系統論的有關原理運用于犯罪構成的研究,其本身就是一個重大的學術突破。它不僅說明了作者所具有的勇敢探索精神,同時也確實打破了傳統的研究方法,為犯罪構成的理論研究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
犯罪構成集合論(修訂版) 目錄
前言
**章 緒論
**節 犯罪構成的研究模式
一、犯罪構成機械論
二、犯罪構成系統論
三、犯罪構成集合論
第二節 犯罪構成集合論模式的應用研究
一、犯罪構成的集合與元素
二、犯罪構成集合的表示方法
三、犯罪構成集合的種類
四、犯罪構成集合的關系
第二章 危害國家安全罪
**節 危害國家安全罪集合概述
一、危害國家安全罪的概念
二、危害國家安全罪的共同特征
三、危害國家安全罪的具體罪名
第二節 危害國家安全罪集合分述
一、背叛國家罪
二、分裂國家罪
三、煽動分裂國家罪
四、武裝叛亂、暴亂罪
五、顛覆國家政權罪
六、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
七、資助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活動罪
八、投敵叛變罪
九、叛逃罪
十、間諜罪
十一、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
十二、資敵罪
第三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節 危害公共安全罪集合概述
一、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共同特征
三、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體罪名
第二節 危害公共安全罪集合分述
一、放火罪
……
第四章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第五章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第六章 侵犯財產罪
第七章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第八章 危害國防利益罪
第九章 貪污賄賂罪
第十章 瀆職罪
第十一章 軍人違反職責罪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犯罪構成集合論(修訂版) 作者簡介
李永升,1964年生,安徽懷寧人。1986年7月畢業于安徽大學法律系,獲法學學士學位;1989年7月畢業于西南政法大學研究生部,師從我國著名刑法學家董鑫教授,獲刑法專業法學碩士學位。現為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刑法專業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重慶市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兼任中國行為法學會理事、中國犯罪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行為法學會金融法律行為研究會副會長等職。 自任教以來,撰寫、主編《刑法學的基本范疇研究》、《和諧社會語境下的刑法觀沉思》、《犯罪論前沿問題研究》、《金融犯罪研究》、《犯罪構成集合論》、《廉政建設與刑事法治研究》、《侵犯國家法益的犯罪研究》、《侵犯社會法益的犯罪研究》、《侵犯個人法益的犯罪研究》、《刑法的功能與價值》、《生命刑法與環境刑法研究》、《金融刑法與金融檢察創新研究》、《刑法新增與修正罪名適用》、《金融刑法增補型犯罪研究》、《和諧社會與刑法問題論文集錦》、《歷史變革中的刑法新思維》、《刑法總論》、《經濟刑法學》、《經濟犯罪學》、《金融刑法學教程》等專著、教材、論文集八十余部;于《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現代法學》、《法律科學》等刊物上發表論文二百余篇,其中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法學》、《刑事法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中國法學研究年鑒》全文轉載和摘登的論文十余篇。以上成果中有十余項榮獲司法部、四川省、重慶市和西南政法大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和優秀成果獎。曾榮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六屆全國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西南政法大學優秀教師與優秀研究生導師、重慶市教委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 >
唐代進士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