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310006076
- 條形碼:9787310006076 ; 978-7-310-00607-6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史》 內容簡介
此書作為高等學校文科和研究生教材奉獻給讀者。 《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史》以政治思潮為主線,以專題形式闡述了近百余年來,中國主要的社會政治思潮起伏、交替、碰撞,及其對中國社會進程發生作用的歷史。在寫作上我們力圖從政治學與歷史學相結合的角度,對各種思潮作出簡明、深入的分析,以有助于說明五四時期中國先進分子選擇科學社會主義以及這一理論在中國取得勝利的歷史必然性。
《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史》 目錄
章晚清地主階級革新派的社會改革思想
節清王朝的沒落與經世致用之學的興起
一清王朝的沒落與資本主義的入侵
二經世致用之學的興起
第二節地主階級革新派的社會改革思想
一龔自珍的更法改制主張
二林則徐的反侵略思想
三魏源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
第二章太平天國的農民革命思想
節洪秀全的太平天國理論
一洪秀全反清思想的形成
二洪秀全的太平天國理論
三洪秀全皇權主義思想評析
第二節《天朝田畝制度》
一《天朝田畝制度》的基本內容
二《天朝田畝制度》的革命性與空想性
第三節洪仁玕與《資政新篇》
一《資政新篇》的基本思想
二《資政新篇》評析
第三章洋務派與洋務思想
節洋務運動與洋務派
一洋務運動的興起
二洋務派代表人物
第二節李鴻章的“自強”“求富”
一“自強”與“求富”
二“力保和局”的外交思想
第三節張之洞的“中體西用”說
一“中體西用”的思想源流
二“中體西用”論的二重性
第四章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政治思潮
節早期資產階級改良派
一早期改良派的產生
二早期改良派的革新主張
第二節康有為的維新思想
一康有為及其變法維新主張
二康有為維新理論的思想淵源
三康有為的大同思想
第三節譚嗣同對綱常禮教的批判
一反君主倡民權
二反綱常禮教的自由平等思想
第四節嚴復對西方思想的傳播
一嚴復的進化論與自由民主觀
二嚴復政治思想的局限性
第五章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政治理論
節革命民主主義思潮的勃興
一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政治觀
二革命派同改良派的論戰
第二節孫中山的政治思想
一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第三節章太炎的政治思想
一由改良到革命
二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第六章中國無政府主義
節中國無政府主義的由來
一無政府主義在中國的早期流傳
二早期無政府主義者的活動
第二節五四前后的中國無政府主義
一五四前后無政府主義的傳播
二五四前后無政府主義的派別和基本觀點
第三節中國無政府主義的瓦解
一馬克思主義者對無政府主義的批判
二無政府主義的破產
第七章五四前后新舊思潮之激戰
節民初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思想分歧與封建復辟思潮
一辛亥革命后革命派的思想分歧
二封建復辟思潮
第二節民主與科學新思潮
一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二民主與科學
三打倒孔家店
第三節東西文化問題論戰
一守舊派文人對新文化運動的反撲
二東西文化問題論爭的展開
三科學與玄學論戰
第八章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節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
一十月革命前中國人對社會主義的認識
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社會條件
第二節十月革命與的馬克思主義觀
一中國思想界對十月革命的*初反應
二的馬克思主義觀
第三節科學社會主義思潮與早期馬克思主義者
一五四后的社會主義熱潮
二早期馬克思主義者
第四節科學社會主義與社會改良主義的論爭
一“問題與主義”之爭
二社會主義論戰
第九章國家主義派、“聯省自治”和“好政府”主義
節國家主義派的政治思想
一國家主義派的產生,
二國家主義派的政治主張
三反對國家主義派的斗爭
第二節“聯省自治”思潮
一“聯省自治”思潮的出現
二地方軍閥的“聯省自治”
三胡適、章太炎等人的“聯省自治”
四對“聯省自治”思潮的批判
第三節胡適派的好政府主義
一“好政府”主義的提出
二“好人政府”的出臺和破產
第十章新三民主義、戴季陶主義
節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
一從舊三民主義到新三民主義
二新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
第二節戴季陶主義
一戴季陶主義的出現
二戴季陶主義的主要觀點
三對戴季陶主義的批判
第十一章第三黨及其它資產階級派別的政治主張
節第三黨的政治主張
一第三黨的出現及其活動
二第三黨的政治主張
三第三黨政治思想評析
第二節國民黨改組派
一改組派的形成
二改組派的政治活動
三改組派的政治主張
第三節人權派
一人權派的產生
二人權派的政治主張
第十二章中國托派與三十年代社會性質論戰
節中國托派的政治觀點
一中國托派的由來和覆滅
二中國托派的理論及其政治主張
第二節中國社會性質問題論戰
一社會性質論戰的發生
二社會性質論戰的主要問題
第三節中國社會史論戰和農村社會性質論戰
一中國社會史論戰
二農村社會性質論戰
第十三章中國共產黨的新民主主義理論
節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一更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二無產階級領導權思想的提出
三新民主主義理論的初步形成
第二節中國革命道路的理論
一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二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第三節新民主主義理論的成熟
一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總結
二、新民主主義理論的基本內容
第十四章中國法西斯主義
節國民黨內法西斯主義的泛起
一法西斯主義的產生和泛濫
二國際法西斯對中國的影響
第二節法西斯特務組織和主要活動
一特務組織是法西斯的生命
二CC與“中統”
三復興社與“軍統”
第三節中國法西斯主義的基本特征
一封建性
二買辦性
第十五章
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理論和漢奸的賣國主義
節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理論
一“侵略戰爭有理”論
二“王道主義”
三“建設東亞新秩序”論
四“大東亞共榮圈”論
第二節漢奸賣國主義
一華北漢奸的“新民主義”
二汪精衛的賣國主義
第十六章中國民主黨派的政治主張
節民主黨派的抗戰觀
一民主黨派的抗戰主張
二中國民主政團同盟的政治主張
第二節民主黨派的建國觀
一民主黨派的建國主張
二中間路線的破產
第十七章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民主專政理論
節關于聯合政府的爭論
一中國共產黨的和平建國綱領
二國民黨的“法統”與“憲法”
第二節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民主專政理論
一由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理論
二人民民主專政理論
《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史》 節選
《資政新篇》的一個基本思想是強調要革新政治,加強中央集權,建立一個具有資產階級民主性質的國家。如前所述,太平天國頒布的許多綱領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封建制度的束縛,含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的因素。但是,建都天京以后,這個政權及其領袖人物在不同程度上的封建化阻礙了這一因素的發展。針對這種情況,洪仁玕強調革新政治首先要從中央開始整頓,如果中央不能成為團結一致的強有力的行政權力機構,任何好的政策都只能停留在文字上。所以他認為,革新政治的首要任務,是要迅速扭轉混亂渙散的政治,“禁朋黨之弊”,明確規定任何結黨營私都是削弱中央集權的行為。他指出:“結盟聯黨之事,是下有自固之術,私有倚恃之端,外為假公濟私之舉,內藏弱本強末之弊。為兵者行此,而為將之軍法難行;為臣者行此,而為君之權謀下奪!憋@然,他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弱本強末”,以避免大權旁落,糾正已經出現的各級官吏互相拉攏,各自為政的弊端,從根本上杜絕各級將領隨意培植親信,給官給祿的現象,并且將官員的任命權收歸中央! 榱送菩行抡⒌膹娪辛Φ闹醒胝䴔嗯c封建集權具有本質的區別。因此,洪仁玕在規劃政權革新時,強烈地表現出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色彩。他詳細地介紹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議會制度,談到美國“邦長五年一任,限以俸祿,任滿則養尊處優,各省再舉。有事各省總目公議,呈明決斷。取士、立官、補缺及議大事,則限月日置一大柜在中廷,令凡官民有仁智者寫票公舉,置于柜內,以多人舉者為賢能也,以多議是者為公也。”盡管他在這里對歐美資本主義國家政治制度僅作介紹而不作評論,但實際上已涉及到太平天國體制的敏感問題,透露了向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學習的愿望。他不贊成事無大小都由天王_人裁決,而要充分發揮中央行政權力的作用。他向洪秀全提出建議,凡國家重大的決策,君主不宜專斷,可將議題先交干王和六部討論,然后由天王定奪。他還提出,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政府官員必須接受群眾的有效監督,設暗柜舉報不法之官。他建議興辦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那樣的郵政和新聞事業,開設報館,使百姓可以通過報紙及時地了解中央的政令,揭露地方官員中的以權謀私、行為不軌的弊端。為了保證輿論的監督,他主張在各省設立相對獨立的新聞官,“不受眾官節制,亦不節制眾官”,其任務只是“專收十八省及萬方新聞篇”,使全國“由眾下而達于上位,則上下情通。”與此相適應,他主張發展現代交通工具,使各地消息能夠迅速傳遞,便于及時處理,努力形成“一念之差、一念之惡,難逃人心公議”的局面! 顿Y政新篇》強調以法制國。洪仁殲認為,一個國家的法制如何,對國家的興衰關系極大。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之所以強盛,原因在于“法善”,“邦法弘深”。因此,他反復強調“國家以法制為先”的思想,指出,要鞏固政權,就必須加強法制,將法作為人們行為的共同準則。“其事大關世道人心,如綱常倫紀,教養大典,則宜立法以為準焉”。只有這樣才能使百姓明辨是非,約束行為。如何立法,洪仁玕在吸收中外法制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要加強政治、經濟、社會救濟、醫療衛生等各方面的立法。在政治方面,強調法律要為鞏固中央集權服務,所以要加強對各級官吏的管理和監督方面的立法,明確規定各級官吏的職責和應負的法律責任,而且要賞罰分明。他非常重視國家官吏守法、執法的重要性,強調官吏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并對貪臟枉法的“可恥之行”進行堅決的抵制和斗爭。在經濟方面,他提出運用法律手段促進經濟的發展,規定廢除奴隸制,保護私人財產所有權、發明權和創造權,保護保險事業的發展,保護與外人自由通商和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等等。 在立法的同時,洪仁玕提出法律的實行宜采用“德化于前、刑罰于后”的基本原則,反對不教而誅。對于犯罪分子應允許“改過自新”,給予生活出路。在預防和懲治犯罪的關系上應以預防為主,“治人‘心惡,之未形者,制于萌念之始”。在刑罰的具體原則上提倡施用緩刑,教化為主,對犯人不輕侮、不歧視、不搞法外體罰,尊重犯人的人格及合法權利,反對刑訊逼供,尤其要“善待輕犯”,主要通過勞動(清掃街道、挖渠修路等)來加以改造。針對太平天國存在的酷刑,他提出“勿殺”的主張,盡量少殺或不殺,非殺不可的也不要砍頭,更不準搞封建法制的車裂、腰斬等。此外,他還主張國家的立法和司法要有穩定性和實效性,基本原則必須堅持,具體條文可以根據形勢和具體情況的發展變化隨時修改! 顿Y政新篇》對清政府的妄自尊大、閉關鎖國政策進行了尖銳的批判。倡導在民族自立、維護國家尊嚴和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積極和先進國家建立友好的外交關系,反對閉關自守,“輕污別國”,而要“與番人并雄”。在國家交往中所謂“萬方來朝,四夷賓服,乃夷狄、戎蠻、鬼子等一切輕污之字,皆不必說也。蓋輕污字樣,是口角取勝之事,不是經綸實際,且招禍也。”他譴責清政府的閉關政策造成中國“全體閉塞,血脈不通”,既妨礙了中國人民向外國學習科學技術,又使中國的社會經濟停滯不前。他認為與先進國家建立友好關系主要是從兩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建立正常的通商貿易關系,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通過正當貿易發展國與國之間的友好往來,從商品交易中了解外國的工業生產情況以及產品的式樣和質量;二是準許外國“技藝精巧”的技術人員來中國傳授技藝,這實際是早期的技術引進的設想。他還批評了盲目排外的思想,一方面規定“惟許牧司等、并教技藝之人入內,教導我民”;另一方面制定“一定之章程,一定之禮法”加以限制和約束。使他們的在華活動是“為國獻策”,而不是“謗毀國法”。盡管洪仁玕對于資本主義的掠奪本性以及不平等條約給中國造成的嚴重危害尚缺乏深刻認識,但他提出的這些外交政策既講實際,又有遠見,顯然是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