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湯顯祖與明代戲曲·紀念湯顯祖逝世40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801217
- 條形碼:9787521801217 ; 978-7-5218-0121-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湯顯祖與明代戲曲·紀念湯顯祖逝世40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內容簡介
由上海大學、上海戲劇學院、東南大學和《藝術百家》雜志社主辦,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承辦的“湯顯祖與明代戲曲——紀念湯顯祖逝世400周年學術研討會”于2016年12月9日至11日在上海大學召開。來自上海戲劇學院、東南大學、《藝術百家》雜志社及全國各地從事戲曲研究的150余位專家、學者參與出席此次會議,共收到學術論文79篇。此次學術研討會以湯顯祖“四夢”文本創作及傳播、湯顯祖“臨川四夢”的舞臺演出問題、中國地方戲劇種對“臨川四夢”的改編及演出、湯顯祖“臨川四夢”的海外傳播以及關于湯顯祖與明代戲曲的發展、理論及文化方面五大分論壇形式進行,每個分論壇設有主持和點評環節,為學術研討過程增添了更多思考空間和交流機會。
湯顯祖與明代戲曲·紀念湯顯祖逝世40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目錄
論明末清初南北曲的演變
——兼論魏良輔和沈寵綏的曲唱理念
清代昆曲工尺譜中的《牡丹亭》
《九宮大成》所收【會河陽】曲牌旋律考論
昆曲《牡丹亭》的符號化建構研究
結構的轉變
——從《枕中記》到《邯鄲記》看敘事藝術的發展
北京昆曲研習社“節編全本《牡丹亭》”考述
葉堂改訂《玉茗堂四夢》探析
《牡丹亭》所反映之明代時弊
“吳江派”與“臨川派”之構建與檢討
——以民國時期戲曲史著為考察對象
谫議湯顯祖研究中兩則經典材料的誤讀
——兼論湯顯祖的倫理治世思想
詩化《牡丹亭》
原鄉無夢南柯成
——從王本“還原”看《南柯夢》的空間歸轉與
自性證成
新編越劇《寇流蘭與杜麗娘》對《牡丹亭》改編之審美
述評
從《錄鬼簿續編》看元明之際戲曲作家地理分布
湯顯祖及其《牡丹亭》在俄羅斯的翻譯和研究
湯顯祖:中國戲曲表演理論的奠基人
明清女曲家筆下之“夢”及其女性立場
也說“至情”杜麗娘
《牡丹亭·遇母》【番山虎】曲牌探究
杜麗娘“精神出現留與后人標”與明清女性的認同
清代戲曲論爭中的湯顯祖
試論贛劇高腔改編“臨川四夢”的藝術得失
清詩人楊士凝所作閱《邯鄲夢》詩淺釋
《牡丹亭》在清代文人群體中的傳播與品鑒
論《牡丹亭》之雅與俗
德譯本《牡丹亭》的搬演與赴歐演出
論《牡丹亭》“雅俗并陳”的曲辭風格及其戲曲史意義
由《紫釵記》《牡丹亭》所見
——湯顯祖曲律觀之演變
《柳浪館批評玉茗堂還魂記》的傳播價值
清代昆劇身段譜中的《牡丹亭》研究
試析《牡丹亭》的喜劇藝術
作為結構性力量的神鬼
——《牡丹亭》中的花神與胡判官
論湯顯祖《紫釵記》之悲劇因素
論越劇電視劇《牡丹亭還魂記》的改編之道
湯顯祖文本傳播中“虛”與“實”的藝術美
——以《邯鄲記》為例
論晚清宮廷演劇中昆腔劇目的變化
——以湯顯祖“臨川四夢”為中心
度人難度己,厭世懶生天
——論湯顯祖的度脫劇《南柯記》《邯鄲記》
從《清車王府藏曲本》看“臨川四夢”在清中后期戲曲中的
傳播
論《牡丹亭》戲劇動作的進步性
——兼論《牡丹亭》《西廂記》戲劇動作差異
泰昌吳興刻本《牡丹亭》插圖、劇本、山水畫關系的研究
……
——兼論魏良輔和沈寵綏的曲唱理念
清代昆曲工尺譜中的《牡丹亭》
《九宮大成》所收【會河陽】曲牌旋律考論
昆曲《牡丹亭》的符號化建構研究
結構的轉變
——從《枕中記》到《邯鄲記》看敘事藝術的發展
北京昆曲研習社“節編全本《牡丹亭》”考述
葉堂改訂《玉茗堂四夢》探析
《牡丹亭》所反映之明代時弊
“吳江派”與“臨川派”之構建與檢討
——以民國時期戲曲史著為考察對象
谫議湯顯祖研究中兩則經典材料的誤讀
——兼論湯顯祖的倫理治世思想
詩化《牡丹亭》
原鄉無夢南柯成
——從王本“還原”看《南柯夢》的空間歸轉與
自性證成
新編越劇《寇流蘭與杜麗娘》對《牡丹亭》改編之審美
述評
從《錄鬼簿續編》看元明之際戲曲作家地理分布
湯顯祖及其《牡丹亭》在俄羅斯的翻譯和研究
湯顯祖:中國戲曲表演理論的奠基人
明清女曲家筆下之“夢”及其女性立場
也說“至情”杜麗娘
《牡丹亭·遇母》【番山虎】曲牌探究
杜麗娘“精神出現留與后人標”與明清女性的認同
清代戲曲論爭中的湯顯祖
試論贛劇高腔改編“臨川四夢”的藝術得失
清詩人楊士凝所作閱《邯鄲夢》詩淺釋
《牡丹亭》在清代文人群體中的傳播與品鑒
論《牡丹亭》之雅與俗
德譯本《牡丹亭》的搬演與赴歐演出
論《牡丹亭》“雅俗并陳”的曲辭風格及其戲曲史意義
由《紫釵記》《牡丹亭》所見
——湯顯祖曲律觀之演變
《柳浪館批評玉茗堂還魂記》的傳播價值
清代昆劇身段譜中的《牡丹亭》研究
試析《牡丹亭》的喜劇藝術
作為結構性力量的神鬼
——《牡丹亭》中的花神與胡判官
論湯顯祖《紫釵記》之悲劇因素
論越劇電視劇《牡丹亭還魂記》的改編之道
湯顯祖文本傳播中“虛”與“實”的藝術美
——以《邯鄲記》為例
論晚清宮廷演劇中昆腔劇目的變化
——以湯顯祖“臨川四夢”為中心
度人難度己,厭世懶生天
——論湯顯祖的度脫劇《南柯記》《邯鄲記》
從《清車王府藏曲本》看“臨川四夢”在清中后期戲曲中的
傳播
論《牡丹亭》戲劇動作的進步性
——兼論《牡丹亭》《西廂記》戲劇動作差異
泰昌吳興刻本《牡丹亭》插圖、劇本、山水畫關系的研究
……
展開全部
湯顯祖與明代戲曲·紀念湯顯祖逝世40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作者簡介
趙曉紅,女,1961年出生于山東濟南,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南京大學博士,首都師范大學博士后流動站工作,獲得人事部頒發的博士后證書。現任上海大學影視藝術與技術學院教授。
書友推薦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