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古代文學闡釋學十講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9145014
- 條形碼:9787309145014 ; 978-7-309-1450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古代文學闡釋學十講 內容簡介
在西方和中國, 都有源遠流長的文本解釋的傳統。從某種意義上說, 人類學術的發展, 就是一個不斷地對經典文本的闡釋的過程。本書分為十講, 所討論的不是哲學層面的所謂“本體論闡釋學”, 而是文學批評層面的“方法論闡釋學”。故書中著重介紹中國自先秦以來的關于文學作品解釋的傳統, 力圖將文學闡釋的觀念、方法與詩歌的注釋形式、文集的編纂方式結合起來考察, 從中見出某種共同的“闡釋學眼光”。
中國古代文學闡釋學十講 目錄
緒論 闡釋學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講 中國和西方闡釋學主要原理和原則
**節 郢書燕說與鄭璞周鼠
第二節 西方闡釋學的部分概念
第三節 西方其他與文本閱讀、理解相關的理論
第二講 關于中國文學闡釋學方法的“右文說”
**節 驛:文獻學與闡釋學
第二節 譯:語言學與闡釋學
第三節 釋:文學與闡釋學
第四節 繹:文藝學與闡釋學
第五節 擇:闡釋共同體的公論
余論 懌:學術研究的心態
第三講 詩歌、詩人與解釋者的關系以及解詩原則
**節 詩言志——定義述略
第二節 “詩言志”的方式
第三節 斷章取義
第四節 以意逆志
第五節 知人論世
第四講 詩之比興與易之象的關系及由此產生的解釋觀念
**節 比興定義的演變
第二節 易之象的內涵
第三節 詩之興與易之象的對應關系
第四節 仁者見仁,知者見知
第五講 言意之辨以及詩歌的理解與解釋
**節 言盡意論
第二節 言不盡意論
第三節 得意忘言
第四節 言外之意
第六講 詩歌“本義”與詩人“本意”的追求
**節 從“正義”到“本義
第二節 言與志的同一性
第三節 深觀其意
第七講 歷史背景決定詩意理解與解釋的觀念
**節 背景的意義
第二節 詩史說的泛化
第三節 年譜與編年詩
第四節 本事與本義
第五節 詩史互證
第八講 典故密碼的破解以及與作者對話
**節 以故為新
第二節 齊言喻楚
第三節 抉隱發藏
第四節 以才學為注
第九講 從去意圖、尚韻味到反詮釋、非詩史傾向
**節 無意于文
第二節 九方皋相馬
第三節 去意尚味
第四節 水月鏡象
第五節 詩不必注
第六節 詩非史
第十講 以解釋者為中心的主觀性詮釋觀念
**節 觀詩各隨所得
第二節 借杯澆臆
第三節 公共產權
第四節 精神融合
第五節 意解與心解
余論 中國古典詩歌的文本類型與闡釋策略
后記
**講 中國和西方闡釋學主要原理和原則
**節 郢書燕說與鄭璞周鼠
第二節 西方闡釋學的部分概念
第三節 西方其他與文本閱讀、理解相關的理論
第二講 關于中國文學闡釋學方法的“右文說”
**節 驛:文獻學與闡釋學
第二節 譯:語言學與闡釋學
第三節 釋:文學與闡釋學
第四節 繹:文藝學與闡釋學
第五節 擇:闡釋共同體的公論
余論 懌:學術研究的心態
第三講 詩歌、詩人與解釋者的關系以及解詩原則
**節 詩言志——定義述略
第二節 “詩言志”的方式
第三節 斷章取義
第四節 以意逆志
第五節 知人論世
第四講 詩之比興與易之象的關系及由此產生的解釋觀念
**節 比興定義的演變
第二節 易之象的內涵
第三節 詩之興與易之象的對應關系
第四節 仁者見仁,知者見知
第五講 言意之辨以及詩歌的理解與解釋
**節 言盡意論
第二節 言不盡意論
第三節 得意忘言
第四節 言外之意
第六講 詩歌“本義”與詩人“本意”的追求
**節 從“正義”到“本義
第二節 言與志的同一性
第三節 深觀其意
第七講 歷史背景決定詩意理解與解釋的觀念
**節 背景的意義
第二節 詩史說的泛化
第三節 年譜與編年詩
第四節 本事與本義
第五節 詩史互證
第八講 典故密碼的破解以及與作者對話
**節 以故為新
第二節 齊言喻楚
第三節 抉隱發藏
第四節 以才學為注
第九講 從去意圖、尚韻味到反詮釋、非詩史傾向
**節 無意于文
第二節 九方皋相馬
第三節 去意尚味
第四節 水月鏡象
第五節 詩不必注
第六節 詩非史
第十講 以解釋者為中心的主觀性詮釋觀念
**節 觀詩各隨所得
第二節 借杯澆臆
第三節 公共產權
第四節 精神融合
第五節 意解與心解
余論 中國古典詩歌的文本類型與闡釋策略
后記
展開全部
中國古代文學闡釋學十講 作者簡介
周裕鍇,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蘇軾學會會長,《蘇軾全集校注》主編之一。著有《中國禪宗與詩歌》(1992,2017)《宋代詩學通論》(1997,2008,2019)《文字禪與宋代詩學》(1998,2017)《禪宗語言》(1999,2017)《中國古代闡釋學研究》(2003,2019)《宋僧惠洪行履著述編年總案》(2010)《法眼與詩心:宋代佛禪語境下的詩學話語建構》(2014)《語言的張力:中國古代文學的語言學批評論集》(2016)《夢幻與真如:佛教與中國文學論集》(2016)等。
書友推薦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巴金-再思錄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推拿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