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審美的他者:20世紀中國作家美術思想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55667
- 條形碼:9787520355667 ; 978-7-5203-5566-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審美的他者:20世紀中國作家美術思想研究 內容簡介
《審美的他者:20世紀中國作家美術思想研究》通過考察20世紀中國作家介入美術的不同行為,解讀20世紀中國作家不同形式與角度的美術論述,梳理其美術思想與文學觀念、文學文本的復雜關聯。指出20世紀中國作家借由美術介入文學的思考與實踐,推動了新文學的內在變革與發展,揭示了文學與美術聯動對中國文學的多元意義。
審美的他者:20世紀中國作家美術思想研究 目錄
**章 從革命到大眾化:文學、美術功能化主潮
**節 觀念“革命”與美術、文學工具化
第二節 文學、美術匯流的大眾化主潮
第二章 審美與日常生活:文學、美術的思潮轉向
**節 “80年代”文學、美術的思潮會通
第二節 日常生活書寫與文學、美術跨界
第三章 新月派的美術面向及典型觀念
**節 新月派群體的美術關聯
第二節 聞一多的美術文化觀
第三節 徐志摩的現代美術觀
第四章 美術論域中的魯迅、沈從文
**節 魯迅、沈從文美術面向比較
第二節 魯迅、沈從文的木刻藝術觀
第五章 作家書畫與作家繪畫觀
**節 傳統視域與作家書畫類型獨立
第二節 現當代作家繪畫觀及文學關聯
第六章 書法文化與作家書法觀
**節 當代書法問題及其精神重建
第二節 當代作家書法文化觀
第七章 小說的美術書寫及其思想意識
**節 美術書寫與丁玲小說《夢珂》
第二節 傷痕小說的美術書寫
第三節 汪曾祺、賈平凹小說的美術書寫
第八章 留白與地方色彩及其文學呈現
**節 繪畫留白的現代小說轉化
第二節 地方色彩觀及其文學呈現
結語
附錄作家書畫藝術相關訪談
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審美的他者:20世紀中國作家美術思想研究 節選
《審美的他者:20世紀中國作家美術思想研究》: 與徐志摩不同,聞一多自幼學習美術,出國留學也學習西方繪畫,具有嫻熟的美術技能,他的美術實踐跨越中西古今。聞一多的美術實踐活動主要有四方面:其一是美術教育。20世紀20年代,自美國學習歸來的聞一多已經具有相當的現代美術素養,他出任了北京美術專科學校教務主任,為學生傳授現代美術知識與技能,推動了北京美術專科學校在美術教育上的改革與發展,是20世紀中國現代美術教育開拓者之一。其二是書籍裝幀設計。他為徐志摩等設計了多種書籍封面,這些封面既有現代意味,也融會了傳統文化,聞一多堪稱中國現代設計藝術的先鋒。其三是書刊插畫繪制。聞一多出國前即在清華學校為校刊繪制書刊插圖,這些插圖有的是水彩,有的是線描,顯示出聞一多深厚的美術專業素養。其四是篆刻與書法藝術。在昆明期間,聞一多迫于生計,掛牌制印,刻下了數百萬風格獨特的印章。聞一多制印有自己的審美眼光和藝術取向,主要是在西方現代美術研習中形成了獨特的構圖方式、生動的線條特質,尤其是他在生命后期將制印作為生命的寄托,正如他所言:“轉瞬而立之年,畫則一敗涂地,詩亦不成家數,靜言思之,此生休矣!因作此印以志恨。”晚年在詩歌、制印、繪畫三種藝術生活中間盤桓而至于苦惱的心理緣由,實際還是美術專業素養促使聞一多思考與轉換了藝術化的生活方式。 聞一多在20世紀早期中西古今貫通、美術與文學互動的美術實踐中體現了作為文藝大家的杰出才能,作為新月派核心人物對20世紀中國美術變革有著獨特貢獻,在美術教育、封面設計等方面,以與文學審美共通的藝術感性,影響著20世紀中國美術的發展。聞一多的美術實踐不僅涉獵西方現代美術、工藝美術,也以深厚的傳統文化修養對篆刻藝術進行創新性發展。但由于聞一多詩歌藝術創作與理念的卓越,加上文學在20世紀中國社會文化中的影響大于美術,導致了聞一多的美術家身份弱于詩人,社會對聞一多的了解多在文學領域、政治影響等方面,而對于聞一多的美術家身份則相對陌生。 此外,與新月派有著諸多關聯的林徽因,也以融會中西美術語言的藝術設計體現出新月派對現代美術發展的多元價值。林徽因廣為人知的設計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與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座,這在中國當代美術設計史上具有毋庸置疑的地位。而早在1924年出國留學前夕,林徽因就曾為《晨報》五周年紀念增刊設計封面,雖然尚未具有較高的美術專業素養,但已顯露一定的美術才能。自美國留學回來后,林徽因又應征設計了東北大學校徽,白山黑水的簡潔圖案,已然是成熟的美術設計師。在與新月派往來中,她還為陳夢家詩作《鐵馬集》與雜志《學文》等設計封面,封面設計取材漢碑圖案,傳統與現代有機融合,顯示出極強的設計感。此外,她也偶有畫作,目前所見的插圖畫作《祈福》發表在1931年的《文藝月刊》。 新月派這樣一個紳士味十足的社團有著自己的審美風尚,這種審美風尚對20世紀中國美術與文學的影響是多元的,并非局限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特定歷史語境中。從新月派紳士文化的內核角度審視,新月派對傳統書畫、現代美術品評寄寓的藝術情趣已成為內在的審美感覺影響著新月派群體的文化生活。在這一意義上看,新月派群體日常聚會形成的審美情趣已經成為一種隱形資源,成為現代紳士文化的一個組成,影響著這一批作家的文化生活。在新月派后期及外圍作家葉公超、沈從文、凌叔華等人身上得到了印證。后期新月派成員葉公超“一生鐘情中國書畫,直到晚年仍像傳統士大夫一樣,在書畫中尋覓精神寄托”。葉公超鐘情的傳統書畫既是個人志趣所在,也與20世紀30年代新月派群體日常聚會形成的美術趣味及風尚有著內在關聯。后期葉公超的書畫藝術在港臺產生了一定影響,1962年,他和一些畫家組織“壬寅畫會”。“1966年,1977年,葉公超的書畫作品先后兩度在香港展出,一時轟動香江”,可謂新月派群體美術文化基因的遙遠繼承。 ……
審美的他者:20世紀中國作家美術思想研究 作者簡介
李徽昭(1975-),江蘇理工學院副教授,陜西師范大學博士,復旦大學博士后,日本一橋大學客座研究員,美國薩姆休斯頓州立大學訪問學者,出版專著《退隱的鄉土與迷茫的現代性:當代中國文學的鄉土透視》,在《文藝理論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60余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八十年代文學思潮與美術思潮互動研究”。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朝聞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虎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