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古代戲曲觀的嬗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46955
- 條形碼:9787520346955 ; 978-7-5203-4695-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古代戲曲觀的嬗變 本書特色
本書的重心在于中國古代戲曲觀研究。它以中國古代戲曲學文獻為依據,以“何謂戲曲”(本質、本源論)和“戲曲何為”(功能、作用論)為焦點,在詩學與戲論兩個層面上,梳理中國古代戲曲觀的歷史變遷,力求描繪出一幅從兩漢到晚清的“古代戲曲觀”圖譜。全書由導論、余論和八個章節構成, 已入選后期資助,按照相關規定執行。
中國古代戲曲觀的嬗變 內容簡介
本書的重心在于中國古代戲曲觀研究。它以中國古代戲曲學文獻為依據,以“何謂戲曲”(本質、本源論)和“戲曲何為”(功能、作用論)為焦點,在詩學與戲論兩個層面上,梳理中國古代戲曲觀的歷史變遷,力求描繪出一幅從兩漢到晚清的“古代戲曲觀”圖譜。全書由導論、余論和八個章節構成, 已入選后期資助,按照相關規定執行。
中國古代戲曲觀的嬗變 目錄
緒論 “觀念史”視域下的戲曲研究**章 “戲”“樂”先在:元代之前的“泛戲劇”觀**節 何謂“泛戲劇”第二節 “散樂”“百戲”“雜劇”中的“泛戲劇”觀第三節 唐宋部分典籍中的“泛戲劇”觀第四節 “泛戲劇”觀的根本
第二章 “歌”“舞”接續:元代“聲色”本位的戲曲觀**節 舞臺主體的變化與市井文化的興起第二節 張炎、胡祗遹、燕南芝庵的“聲色”論第三節 夏庭芝的“聲色”立傳
第三章 “詩”“教”轉向:元代明初的詩學戲曲觀**節 戲曲的“文人化”與“尊體”第二節 周德清、鐘嗣成的“文律”論第三節 朱權的“太和正音”第四章 “詞”“律”搖擺:明中后期的曲學戲曲觀**節 李開先的轉型與“辨體”第二節 本色之辨第三節 名劇之辨第四節 意法之辨第五節 “雙美”:曲學之理想第五章 “風”“月”回歸:晚明的劇學戲曲觀**節 “嘲風弄月”的回歸與“得體”第二節 王驥德的“劇戲”說第三節 徐復祚等人的“寓言”說第四節 凌瀠初、孟稱舜等人的“當行”論第六章 “案”“場”并行:清初“總結”為本的綜合戲曲觀**節 “詢喚”與“復古”第二節 “尊”“辨”“得”一體論第三節 李漁的“總結”和“綜合”第七章 “花”“雅”較量:清中葉的“民間化”戲曲觀**節 “花雅”之爭第二節 “亂彈”之興第三節 “演員本位”之回歸第四節 焦循的“民間化
第八章 “戲”“曲”一體:晚清民初“會通”為尚的現代戲曲觀**節 “西學東漸”:從器物、制度到觀念第二節 京劇變革:從舞臺實踐到理論研究第三節 王國維的“集大成”意義余論 “戲曲觀念史”研究之續想參考文獻后記
展開全部
中國古代戲曲觀的嬗變 作者簡介
山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研究專長為古代文論,主要論文:田仲一成中國戲曲史研究的成就和局限、辨言與得體:古代“本色”論背后的本體觀之嬗變、齊如山與董每戡戲曲研究“舞臺性視域”之比較、齊如山戲曲本體研究的創新精神。
書友推薦
- >
推拿
- >
月亮虎
- >
巴金-再思錄
- >
史學評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