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林沄文集:考古學卷(全2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594283
- 條形碼:9787532594283 ; 978-7-5325-9428-3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林沄文集:考古學卷(全2冊) 本書特色
該書收錄林沄先生已發表的考古學論文55篇,以發表時間為序,分為上下兩編。內容涉及商周考古、中國東北和北方的考古遺存與文獻記載的古族的對應問題、歐亞草原青銅文化的起源、遠東南部的古代中國文化遺存,以及對未來考古學科發展、建設的構想等。林沄先生治學謹嚴,著述頗豐,提出的精妙見解,對于考古學研究者極具啟發意義。
林沄文集:考古學卷(全2冊) 內容簡介
《林沄學術論集》收入已出版《林沄學術文集》、《林沄學術文集(二)》的全部文章,擬補入2010年至今林沄先生發表的有關考古學及古文字學方面的文章,分為《古文字編》《古史編》《考古編》三編。作者對已刊行文章中不準確的古文字字形予以糾正,并新增按語對以往部分觀點進行訂正。
林沄文集:考古學卷(全2冊) 目錄
上
赫哲族薩滿教神像畫中的歷史真實(1975)…………3
完顏忠墓神道碑與金代的恤品路(1976)…………17
對河姆渡遺址骨制耕具的幾點看法(1977)…………24
舒藩河上出土的金代上京宜春縣鏡(1979)…………29
中國東北系銅劍初論(1980)…………37
關于青銅弓形器的若干問題(1980)…………68
商文化青銅器與北方地區青銅器關系之再研究(1982)…………81
馬其頓城堡、元碑和遼金磚塔
——永寧寺考古史漫話(1982)…………114
論團結文化(1985)…………125
肅慎、挹婁和沃沮(1986)…………152
考古學文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1989)…………159
中國東北系銅劍再論(1990)…………181
對南山根 M102 出土刻紋骨板的一些看法(1990)…………202
關于中國的對匈奴族源的考古學研究(1992)…………209
東胡與山戎的考古探索(1992)…………233
西岔溝型銅柄鐵劍與老河深、彩嵐墓地的族屬(1992)…………246
完顏忠神道碑再考(1992)…………266
遼墓壁畫研究兩則(1993)…………296
兩個現象,一個假設(1993)…………307
陳莊 1 號墓女俑身份商榷(1996)…………313
關于黑龍江流域的篦點之字紋問題(1993)…………323
再論掛韁鉤(1998)…………330
應當加強歷史考古學的人才培養與研究工作(1998)…………341
下
夏代的中國北方系青銅器(2001)…………347
從張家口白廟墓地出土的尖首刀談起(2001)…………366
中國北方長城地帶游牧文化帶的形成過程(2002)…………381
俄國東西伯利亞與遠東考古·序(2002)…………434
查布哈渠出土羊首刀的年代問題(2003)…………443
所謂“青銅騎馬造像”的考辨(2003)…………446
內蒙古地區鮮卑墓葬的發現與研究·序(2004)…………450
“商—周考古界標”平議(2004)…………459
鮮卑族的金、銅馬形牌飾(2004)…………477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北方文化帶的形成·序(2004)…………483
所謂“玉豬龍”并不是龍(2006)…………486
伊沃爾加城址和墓地及相關匈奴考古問題研究·序(2007)…………496
青銅掛韁鉤補說(2007)…………501
論歐亞草原的卷曲動物紋(2008)…………508
關于新疆北部切爾木切克類型遺存的幾個問題
——從布爾津縣出土的陶器說起(2008)…………525
中國北方系青銅器研究的回顧與展望(2009)…………551
歐亞草原有角神獸牌飾研究(2009)…………564
夫余史跡研究·序(2011)…………580
由“文化形成的滯后性”所引起的新思考(2011)…………583
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國考古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2011)…………592
絲路開通以前新疆的交通路線(2011)…………602
對我國考古學學科發展的一些設想(2012)…………621
夏商周考古學·序(2013)…………628
集安麻線高句麗碑小識(2013)…………631
王昌燧《科技考古進展》讀后感(2013)…………646
鴨綠江、圖們江及烏蘇里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研究·序(2013)…………649
對考古學學科建設的一些想法(2015)…………654
鹿首乎?羊首乎?(2015)…………659
耒 :東亞*古老的農具(2016)…………673
歐亞草原東部的金屬之路·序(2016)…………685
先秦考古探微·序(2017)…………689
為類型學正名(2018)…………695
林沄文集:考古學卷(全2冊) 作者簡介
林沄,1939年生于上海,祖籍福建閩侯。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和歷史學家。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吉林大學考古學和博物館學專業創始人之一。1962年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本科畢業,1965年吉林大學歷史系甲骨文金文專業研究生畢業,1968年到遼寧省復縣十七中任教,1973年回吉林大學任教。1989年起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1992年起任國家古籍整理規劃小組成員,1997—2009年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史學評論組成員,1998—2004年任中國史學會理事,2000年起任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理事(曾任理事長),2004年起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2013年當選中國考古學會名譽理事。
———————————————————————————
學術專長: 古文字學、甲骨斷代、商周考古與先秦史、中國東北考古與東北史、中國北方地區和歐亞草原青銅與鐵器時代考古等。 林沄,1939年生于上海,祖籍福建閩侯。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和歷史學家。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吉林大學考古學和博物館學專業創始人之一。1962年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本科畢業,1965年吉林大學歷史系甲骨文金文專業研究生畢業,1968年到遼寧省復縣十七中任教,1973年回吉林大學任教。1989年起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1992年起任國家古籍整理規劃小組成員,1997—2009年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史學評論組成員,1998—2004年任中國史學會理事,2000年起任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理事(曾任理事長),2004年起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2013年當選中國考古學會名譽理事。
———————————————————————————
學術專長: 古文字學、甲骨斷代、商周考古與先秦史、中國東北考古與東北史、中國北方地區和歐亞草原青銅與鐵器時代考古等。
提出中國王權起源于軍權、中國早期國家由都鄙群構成、商代國家實質是方國軍事聯盟、中國北方青銅器始于夏代、歐亞草原青銅文化起源上的漩渦理論、戎狄非胡論等創新觀點,并重新解釋六書中的“轉注”。在闡發于省吾“以形為主”的古文字釋讀主張、研探甲骨字體分類和斷代、商代父權家族內部形態、東北系青銅短劍的類型學序列以及東北地區考古學文化的族屬方面也多有獨到見解。論文和專著被譯成英、俄、日、韓等文字,有一定國際影響。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