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傳媒法規與倫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724572
- 條形碼:9787565724572 ; 978-7-5657-2457-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傳媒法規與倫理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學、出版學、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學生,有幾點說明: 一,本課程的教學目的 針對高校新聞傳播所有專業的學生,著重培養未來記者的專業素養;明確新聞傳播者的行為底線和倫理規范;系統訓練其用法律和倫理的視角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未來記者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二,課程目標與畢業要求的對應關系 (1)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價值觀。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新聞志向和工作取向,了解國情、社情、民情,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知識、技能、視野。具有扎實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知識和新聞傳播專業知識,掌握**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了解新聞傳播及相關領域新動態和發展趨勢。 (3)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對新聞傳播現象和問題,運用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進行綜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應對策或解決方案。 (4)具有終身學習意識和自我管理、自主學習能力。能夠通過不斷學習,適應社會和個人可持續發展。 三,本課程的教學地位 新聞學、傳播學專業培養方案:(1)新聞傳播史論(中外新聞史、傳播史;新聞學、傳播學等基礎理論);(2)新聞傳播業務(采訪、寫作、編輯、評論、媒介批評、新媒體技術等);(3)傳媒規制與新聞倫理(傳媒制度變遷、政策規制;新聞倫理原則、倫理困境抉擇模式等),三個板塊相互補充,在教學和科研中居于重要的地位。 四,本課程的教學達成度 本課程的教學大綱是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安排的,主要的教學內容包括傳媒制度變遷、政策規制;西方倫理淵源、新聞倫理原則、倫理困境抉擇模式等內容。教學內容注意了前沿性,并注重分析視角與分析方法滲透。教學方法包括講授、課堂討論、案例分析、專題研究等。教學方法適應教學目標要求和教學內容的特點。所以,教學大綱體現了教學目標的要求,也體現了所支撐的畢業要求指標點的要求。 五,緊密結合業界問題 本課程與新聞傳播業界關系密切,需要學生每周關注主流熱點新聞,用倫理與規制的視角,結合所學知識來分析解讀,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災難報道、性侵害報道、人質事件報道等。
傳媒法規與倫理 目錄
媒介融合環境下的傳媒規制研究
**章 緒論
**節 研究對象
第二節 研究原則和方法
第二章 傳媒規制關系
**節 傳媒規制關系主體
第二節 傳媒規制關系客體
第三節 傳媒規制關系內容
第四節 傳媒規制關系類型
第三章 傳媒規制的基石
**節 知情權
第二節 表達自由
第三節 輿論監督
傳媒規制篇
**章 維護國家安全
**節 國家安全
第二節 恐怖主義
第三節 國家秘密
第二章 維護社會穩定
**節 民族團結
第二節 宣揚邪教
第三節 淫穢色情
第三章 傳媒與司法公正
**節 傳媒與司法的關系
第二節 傳媒監督中的問題
第三節 媒介素養與輿情應對
第四章 傳媒與人格權
**節 傳媒與隱私權
第二節 傳媒與名譽權
第三節 傳媒與肖像權
第五章 傳媒與著作權
**節 著作權概論
第二節 著作權歸屬和保護
第三節 著作權與鄰接權
第四節 著作權與公共利益
第五節 著作權的侵權責任
第六章 傳媒行政管理
**節 報紙期刊
第二節 廣播電視
第三節 互聯網信息
第四節 廣告信息
新聞倫理篇
導論
新聞倫理研究綜述
**章 新聞倫理概述
**節 西方倫理淵源
第二節 全球倫理規范
第三節 傳媒倫理準則
第二章 新聞倫理規范
**節 保護消息來源
第二節 新聞自由與社會責任
第三節 隱私與公共利益
第四節 新聞準確性與更正
第五節 避免利益沖突
第六節 正當地獲取信息
第七節 明確新聞界限
第八節 保持獨立
第九節 避免新聞歧視
第十節 報道對象
第三章 新聞倫理原則
**節 生命倫理
第二節 *小傷害
第三節 善意原則
第四節 良知原則
第四章 倫理抉擇模式
**節 波特圖式
第二節 博克模式
附錄
1.《兒童報道中的倫理原則和指南》
2.《記者行為基本原則宣言》
3.《美國職業倫理規范》
4.《美聯社工作人員社交媒體使用守則》
5.《BBC編輯方針》
6.《澳大利亞采訪病人的具體規范》
7.《澳大利亞自殺報道的具體規范》
8.《俄羅斯反恐怖主義報道公約》
參考文獻
后記
傳媒法規與倫理 作者簡介
王軍,最高人民法院“司法信息傳播策劃”專家、北京市互聯網管理中心“網絡新聞評議會”副主任、中國新聞史學會“媒介倫理與法規研究委員會”常務理事、北京市記協新聞發展公益智庫“媒體職業倫理與社會責任”專家、中國“網絡與信息法學會”理事、西南政法大學“全球新聞與傳播學院”兼職教授、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政法輿情治理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聯合國湄公河次區域“反拐項目”中國區域辦公室(UNIAP)媒體記者培訓專家。 基本情況:畢業于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系,美國UNC訪問學者。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網絡新聞與新媒體方向碩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廣告管理與法規、傳媒倫理與法規、新聞侵權責任與預防、媒介素養與輿情應對策略、傳媒業版權保護與經營、互聯網政策與法規。 主持課題和獲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媒介融合環境下的傳媒法規與倫理研究”、主持廣電總局部級社科項目“廣告治理和監管法規政策研究”。專著《網絡傳播法律問題研究》獲中國法學會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擔任評委和嘉賓:中央政法委全國綜治獎、司法部全國法制好新聞獎、全國法院新聞金天平獎、中國電視法制委員會、北京網管辦網絡新聞評議會、人民網優秀論文等評委。擔任北京電視臺財經頻道、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臺、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道德觀察》《夜線》等欄目嘉賓。 應邀講座: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公安部、北京市公安局、司法局、省市縣級法院、紀檢監察系統、監獄管理系統、高校、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媒體單位、網站等。 被譽為“法律圈里的傳媒人,傳媒圈里的法律人”。
- >
經典常談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與地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