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的非洲外交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29413
- 條形碼:9787552029413 ; 978-7-5520-2941-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的非洲外交研究 本書特色
本文是國內首部對戰后日本非洲外交進行系統性研究的專著。非洲是中國外交的支點,本文嘗試對戰后日非關系發展脈絡進行梳理,探討日本對非洲外交的行為模式,并嘗試以“國家身份”理論對其行為邏輯進行闡釋。本研究發現,作為外交政策深受外部因素影響的國家,隨著國際局勢的演變,戰后日本的對非外交經歷了醞釀、形成、調整的變化過程。 戰后日本非洲意識的醞釀與行為模式的形成是從多邊國際會議開啟的,舊金山和會、萬隆會議、蘇伊士運河危機會議、聯合國會議等一系列國際會議為日本的非洲外交提供了舞臺,而這些場合也充分體現了自視“名譽白人”的日本在非洲問題上的搖擺性和功利性。隨著國內經濟的騰飛,日本開始重視對外援助在日非關系中的重要作用,而援助也構成了日本對非關系的基本形式,而“名譽白人”的獨特身份認同也使日本的對非援助不同于其對亞洲的援助,而更接近歐美國家。冷戰時期,日本在非洲*重要的雙邊關系是和白人統治下的南非,而對日南關系的考察,充分體現了日本非洲外交的結構性困境。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的非洲外交研究 內容簡介
本文是國內首部對戰后日本非洲外交進行系統性研究的專著。非洲是中國外交的支點, 本文嘗試對戰后日非關系發展脈絡進行梳理, 探討日本對非洲外交的行為模式, 并嘗試以“國家身份”理論對其行為邏輯進行闡釋。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的非洲外交研究 目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的非洲外交研究 作者簡介
王盈,法學博士。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上海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日本國愛知大學客座研究員。上海外國語大學日本文化經濟學院日語語言文學學士、碩士,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曾在日本國京都大學、早稻田大學訪問學習。在中日兩國發表中文、日語論文十數篇,其中多篇論文發表于《現代國際關系》《東北亞論壇》等核心期刊。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項,參與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史學評論
- >
唐代進士錄
- >
姑媽的寶刀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