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閩南歌仔戲的文化版圖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4049036
- 條形碼:9787104049036 ; 978-7-104-04903-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閩南歌仔戲的文化版圖 本書特色
在中國戲曲藝術發(fā)展的歷史長河里,閩南歌仔戲是一門較為年輕的藝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中的動態(tài)表演藝術,則是閩南地區(qū)不可或缺的文化載體!堕}南歌仔戲的文化版圖》采用田野調查法、口述歷史法以及多學科交叉法相結合的形式,在爬梳文獻、舞臺觀摩、問卷調查、深度訪談的過程中,嘗試厘清閩南歌仔戲發(fā)展流變的歷史進程,分析其戲俗衍變、劇團運營、演出模式、劇目傳衍、舞臺藝術之特點,探尋受眾心理與市場產(chǎn)業(yè)化關系,以及新媒體對于整合戲曲資源的積極意義,并佐以翔實的田野調查資料和大量新圖片,考察歌仔戲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受社會外在環(huán)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及其自身發(fā)展(藝術規(guī)律)的影響形成的劇種個性,在尊重劇種個性的基礎上,充分認識閩南歌仔戲這一劇種的本體價值、社會價值及其戲曲史價值。
閩南歌仔戲的文化版圖 內(nèi)容簡介
本書分八章, 源流考辨、戲俗衍變、劇團運營、演出模式、劇目傳衍、舞臺藝術、受眾分析、媒介傳播。內(nèi)容包括: 辨地: 宜蘭與漳州 ; 辨名: 薌劇與歌仔戲等。
閩南歌仔戲的文化版圖 目錄
□□章 源流考辨
□□節(jié) 辨地:宜蘭與漳州
第二節(jié) 辨時:1 91 8與1 928
第三節(jié) 辨名:薌劇與歌仔戲
第四節(jié) 辨音:仔(zǎi)與仔(zǐ)
第二章 戲俗衍變
□□節(jié) 信仰習俗:驅煞與祈福
第二節(jié) 行業(yè)習俗:規(guī)矩與懲戒
第三節(jié) 演出習俗:儀式與禁忌
第三章 劇團運營
□□節(jié) 演職人員如何生存?
第二節(jié) 如何管理一個劇團?
第三節(jié) 工作滿意度如何提高?
第四章 演出模式
□□節(jié) 業(yè)務演出:戲金是生命線
第二節(jié) 小劇場演出:精致化新徑
第三節(jié) 競技演出:國辦團體的福利
第四節(jié) 公益演出:國辦團體的使命
第五節(jié) 交流演出:優(yōu)秀文化之播遷
第五章 劇目傳衍
□□節(jié) 新舊交融:整理、改編與新創(chuàng)
第二節(jié) 題材類型:傳統(tǒng)戲與現(xiàn)代戲
第三節(jié) 舞臺呈現(xiàn):常演劇目與精品劇目
第四節(jié) 問卷調查:受眾偏愛的劇目
第五節(jié) 理論探討:藝術價值與局限性
第六章 舞臺藝術
□□節(jié) 腳色行當:構成與功能
第二節(jié) 服飾化妝:借鑒與創(chuàng)新
第三節(jié) 音樂唱腔:傳承與變革
第四節(jié) 舞美設計:時代與個性
第五節(jié) 表演體系:程式與寫意
第七章 受眾分析
□□節(jié) 受眾基本資料分析
第二節(jié) 受眾審美心理分析
第三節(jié) 受眾消費心理分析
第四節(jié) 受眾的問題及建言
第八章 媒介傳播
□□節(jié) 傳播載體的多元化
第二節(jié) 傳播內(nèi)容的多樣性
第三節(jié) 傳播效果的差異性
第四節(jié) 優(yōu)化傳播的策略性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宜蘭“本地歌仔戲子弟班”概覽(1901-1953)
附錄二 泉州歌仔戲戲班概覽(1933-1949)
附錄三 閩臺歌仔戲文化交流概覽(1989-2018)
附錄四 閩南地區(qū)歌仔戲劇團調查問卷
附錄五 閩南地區(qū)歌仔戲受眾調查問卷
致謝
閩南歌仔戲的文化版圖 作者簡介
劉麗,南京大學文學博士,閩南師范大學閩南文化研究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閩臺戲劇戲曲研究。著有《姚一葦戲劇研究》(獲福建省□□2屆優(yōu)秀社科成果獎“青年佳作獎”)、《閩南歌仔戲生態(tài)研究》,在《戲劇藝術》《戲曲研究》《南大戲劇論叢》《中國戲劇》等期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三十余篇,主持并完成福建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青年博士項目“閩南地區(qū)歌仔戲生存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FJ2015C213)。
- >
山海經(jīng)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