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文化生態視野下的北京城市景觀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242665
- 條形碼:9787112242665 ; 978-7-112-24266-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化生態視野下的北京城市景觀 內容簡介
本書從文化生態的視角考察城市景觀, 研究其可視和不可視的特質及其特質與文化衍生的演進, 找尋其生長變化的內在機制與規律, 達到景觀文化生態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該書共分八章, 內容包括: 文化生態學視野下的城市景觀發展研究、北京城市景觀形象演化等。
文化生態視野下的北京城市景觀 目錄
**章 文化生態學視野下的城市景觀發展研究
一、城市景觀與文化生態
(一)城市景觀與文化
(二)城市景觀文化生態的特點
(三)城市景觀研究中的文化生態學方法
二、北京城市景觀發展的概覽
(一)緩慢發展期(1949~1979年)
(二)加速發展期(1980~1999年)
(三)高速發展期(2000~2008年)
(四)后奧運時期(2009年至今)
三、北京城市景觀文化生態影響因素
(一)政治及政策
(二)經濟因素的影響
(三)新技術帶來的改變
四、北京城市景觀發展的挑戰與機遇
(一)對城市景觀文化意象理解的局限性
(二)城市人口變化
(三)文化特色缺失
(四)生態環境危機
五、北京城市景觀發展的對策
(一)組團式的輻射網絡景觀結構框架
(二)景觀視覺與文化評估機制
(三)建立“基礎設施+景觀結構框架”的新景觀公式
(四)可持續的設計
小結
第二章 北京城市視覺景觀形象演化
一、建筑景觀的變化
(一)樣式風格的變化
(二)建筑高度對城市視覺景觀的影響
二、城市街道的變化
(一)街道格局對景觀及其感知的影響
(二)街道尺度與形式
(三)街道文化與產業經濟
(四)街道群與景觀軸線
三、開放空間的變化
(一)開放空間的形式
(二)開放空間的位置
(三)開放空間的形態特征
(四)開放空間的功能
四、視覺和夜景照明系統的變化
(一)以政治為主要表現內容(1949~1979年)
(二)商業廣告與城市夜景照明(1980~2000年)
(三)服務性標識系統的完善(2000~2008年)
(四)智慧城市與體驗式視覺系統環境
(2()08年至今)
小結
第三章 北京城市文化景觀痕跡的共生與傳承
一、景觀痕跡的共生與進化
(一)實體性景觀痕跡
(二)虛體性景觀痕跡
二、受外來文化影響的景觀痕跡
(一)實體性景觀痕跡——外來經濟文化的影響
(二)虛體景觀痕跡對城市景觀的影響
三、受歷史事件(活動、記憶)影響的景觀——以天安門廣場為例
(一)對實體景觀的影響
(二)對虛體文化景觀的影響
小結
第四章 文化尋根和記憶傳承——北京歷史文化遺產
一、景觀文化生態的穩定性
(一)穩定的必要性
(二)穩定的表現
(三)穩定與發展
二、物質文化形態景觀
(一)城市格局與城市肌理
(二)建筑遺產
(三)皇家園林
三、非物質文化形態景觀
(一)傳統風俗
(二)生活方式
(三)傳統藝術與技藝
四、城市文化記憶與傳承
(一)消失中的文化景觀
(二)記憶重拾
小結
第五章 季相的表現——生態與文化交織下的北京城市色彩
一、北京城市色彩的生態性表現
(一)植物與城市色彩
(二)氣候與城市色彩
(三)地域材料
(四)空氣品質
二、北京城市色彩的文化性表現
(一)傳統建筑色彩
(二)政治色彩
(三)民俗色彩
(四)移動色彩
三、生態與文化交織下的北京城市色彩
(一)時間維度
(二)空間維度
小結
第六章 營養供應器——文化藝術產業園區
一、北京文化區概況
(一)文化區歷史發展
(二)國外著名文化區
(三)北京文化區的主要特點
(四)北京主要文化藝術區影響因素
二、園區建設
(一)城市規劃
(二)園區規劃
(三)運營模式
(四)產業鏈和產業輻射
三、北京藝術區主要模式
(一)“798”模式
(二)琉璃廠模式
(三)宋莊藝術區模式
小結
第七章 可持續綠地系統
一、北京綠地系統概況
(一)北京綠地系統的格局
(二)北京綠地系統功能
二、公園綠地系統
(一)綜合性公園: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二)遺址公園元大都土城遺址公園
(三)生態公園:翠湖濕地公園
三、交通綠地系統
(一)道路綠地一西二環道路綠地
(二)街心交通綠地:馬甸公園
四、可持續綠地系統
(一)社會的公園
(二)城市公園發展的趨勢一可持續綠地系統
(三)可持續公園邊界的內外一再生策略
(四)可持續公園的文化社會活力——完整大都市系統的一個部分
小結
第八章 歷史文化景觀的再生
一、北京歷史文化景觀的再生
(一)北京歷史文化景觀保護的狀況與方式
(二)北京歷史文化景觀的構成與特點
(三)歷史文化景觀“再生”的類型
二、“風貌恢復再生”一以什剎海(煙袋斜街)為例
(一)風貌恢復再生切入點
(二)“風貌恢復再生”模式的策略
(三)評價與建議
三、“活動場景再生”一以王府井商業街為例
(一)活動場景再生切入點
(二)“活動場景再生”模式的策略
(三)評價與建議
四、“轉型利用式再生”一以首鋼工業遺址為例
(一)轉型利用式再生的切入點
(二)轉型利用式再生模式的策略
(三)評價與建議
小結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
- >
我與地壇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