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作為社會介質的城市公共空間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242153
- 條形碼:9787112242153 ; 978-7-112-24215-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作為社會介質的城市公共空間 內容簡介
本書試圖從布魯默符號互動論和杜威經驗主義哲學中一元論角度出發, 對于公共空間進行本體概念的重新定義。從設計學的角度出發, 運用定性研究的方法, 辨析出公共空間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特點, 即公共空間具有社會介質的屬性特征。運用演繹法, 定義公共空間作為社會介質的三個屬性特征。
作為社會介質的城市公共空間 目錄
緒論
1 同一公共空間對不同人的意義
2 設計現狀的不合理
3 城市公共空間屬性的再詮釋
4 研究思路和方法
**章 新時代背景下的城市公共空間特征
1.1 公共空間社會關系特征
1.2 公共空間的新時代“公共”內涵
1.3 新時代背景公共空間的研究問題
1.4 城市公共空間國內外研究現狀
第二章 公共空間的公共性
2.1 公共空間的“公共性”本意
2.2 公共空間的“公共性”模型
2.3 公共空間的新時代“公共”內涵
2.4 小結
第三章 公共空間的社會介質屬性研究
3.1 社會介質的定義
3.2 作為社會介質的公共空間“聯系對象”
3.3 作為社會介質的公共空間的屬性
3.4 作為社會介質的公共空間的要素
3.5 結論
第四章 作為社會介質的公共空間構成要素
4.1 物質基礎
4.2 連接類型與參與方式
4.3 意義的可能性
4.4 意義的可能性如何反作用于物質基礎、連接類型和參與方式
4.5 公共空間構成要素模型:MCEM模型
4.6 小結
第五章 關于MCEM模型的實例分析
5.1 MCEM模型實例選擇的原則
5.2 物質基礎與連接類型和參與方式的關系實例
5.3 連接類型與參與方式的關系實例
5.4 連接類型和參與方式對意義的可能性的影響實例
5.5 意義的可能性對于物質基礎、連接類型和參與方式的反作用實例
5.6 中國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間案例
5.7 小結
第六章 MCEM模型應用有效性分析
6.1 MCEM模型有效性驗證
6.2 MCEM模型應用情況分析
6.3 小結
第七章 MCEM模型應用實例分析
7.1 采摘記憶——無錫市朝陽農貿市場改造
7.2 生生田居——參與性生態社區改造
7.3 “拾光”——傳承記憶的社區改造設計
7.4 “嘉渝磁韻”——磁器口清水門廣場公共空間文化復興設計
7.5 小結
結語
附錄1 工作坊設計作品
附錄2 原始評分表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作為社會介質的城市公共空間 作者簡介
魏娜,2006年江南大學設計學院設計藝術學碩士畢業留校任教至今。現為江南大學設計學院環境藝術設計系教師,博士研究生學歷,師從辛向陽教授。主要從事城市公共空間、城市設計、設計哲學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2014至2015年赴美國辛辛那提大學DAAP學院訪問研究一年。 出版教材《城市公共空間設計》,參與出版的教材和著作有《室內設計》、《中國設計全集》古代卷及現代卷等,在國內外重點刊物上發表中英文個人學術論文8篇。主持江蘇省教育廳基金項目;參與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和江蘇省精品課程項目;多次榮獲省部級和校級教學成果獎。
書友推薦
- >
姑媽的寶刀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虎
- >
史學評論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