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歌謠與中國文學的審美革新:以20世紀早期“歌謠運動”為中心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212487
- 條形碼:9787010212487 ; 978-7-01-021248-7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歌謠與中國文學的審美革新:以20世紀早期“歌謠運動”為中心 本書特色
在中國文學發展的百年歷程中,歌謠運動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個案。首先,它是知識分子“到民間去”的顛覆傳統、構建新興文化的創舉;同時,還代表著他們平民文藝的審美趣味轉向和建立“民族的詩”的新文學理想;此外,歌謠運動又是他們抵御西方大潮沖擊、堅守文化身份的立場表現,是介于西方理念與中國文化之間的平衡之選。可以說,歌謠運動凸顯出中國語境下文藝審美現代轉型的典型特質,它以文學和文化秩序的重構為起點,以西風美雨中的求諸本土為策略,以面向現代的價值啟蒙為指向,在審美自律理想與現實主義關懷的矛盾張力中進行著探索與嘗試。如何發掘、呈現和闡釋這些意義,如何運用恰當的理論方法展示出歌謠運動折射的中國文學美學現代探索初期的復雜性與艱難性,如何跳出民俗學、民間文學的學科視野,從更加宏觀的文化視角對這次運動的始末和貢獻做出評析,是本研究試圖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歌謠與中國文學的審美革新:以20世紀早期“歌謠運動”為中心 內容簡介
在中國文學發展的百年歷程中,歌謠運動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個案。首先,它是知識分子“到民間去”的顛覆傳統、構建新興文化的創舉;同時,還代表著他們平民文藝的審美趣味轉向和建立“民族的詩”的新文學理想;此外,歌謠運動又是他們抵御西方大潮沖擊、堅守文化身份的立場表現,是介于西方理念與中國文化之間的平衡之選。可以說,歌謠運動凸顯出中國語境下文藝審美現代轉型的典型特質,它以文學和文化秩序的重構為起點,以西風美雨中的求諸本土為策略,以面向現代的價值啟蒙為指向,在審美自律理想與現實主義關懷的矛盾張力中進行著探索與嘗試。如何發掘、呈現和闡釋這些意義,如何運用恰當的理論方法展示出歌謠運動折射的中國文學美學現代探索初期的復雜性與艱難性,如何跳出民俗學、民間文學的學科視野,從更加宏觀的文化視角對這次運動的始末和貢獻做出評析,是本研究試圖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歌謠與中國文學的審美革新:以20世紀早期“歌謠運動”為中心 目錄
歌謠與中國文學的審美革新:以20世紀早期“歌謠運動”為中心 作者簡介
曹成竹,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講師,碩士研究生導師。2011年6月畢業于南京大學文藝學專業,獲文學博士學位;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應邀赴香港浸會大學“林思齊東西學術交流研究所”訪學。研究領域為馬克思主義美學、文化研究、審美人類學,已在《文藝爭鳴》、《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民族藝術》、《文藝理論與批評》、《民族文學研究》、《文藝理論研究》、《文藝報》等刊物發表論文30余篇,參寫著作3部、教材3部,承擔國家、省部級項目近10項,獲山東省高校社科優秀成果獎3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巴金-再思錄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