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塑造開放型經濟新優勢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9090728
- 條形碼:9787209090728 ; 978-7-209-09072-8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塑造開放型經濟新優勢研究 本書特色
山東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組織部分市政府研究室,立足基層實踐,圍繞新形勢下進一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開展調查研究。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蘇慶偉主編的這本《塑造開放型經濟新優勢研究》從不同視角認真總結近年來山東省對外開放成績和經驗,對今后五到十年山東開放型經濟發展提出了宏觀思考和對策建議。
塑造開放型經濟新優勢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新形勢下山東開放型經濟發展戰略研究、新時期山東對外開放新視野、新一輪開放發展的基層實踐與思考上中下3篇, 包括山東開放型經濟的發展基礎和總體判斷、山東開放型經濟的SWOT分析、加快服務貿易突破發展等內容。
塑造開放型經濟新優勢研究 目錄
**章 總論(一):開放型經濟的基本內涵與山東開放發展
一、國內外經濟格局變化與山東開放型經濟發展
二、山東開放型經濟發展思路目標和潛力分析
三、山東開放型經濟發展戰略對策
四、開放型經濟發展推進措施
第二章 總論(二):努力塑造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
一、科學分析形勢,明確塑造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的總體要求、新的定位和主要內涵
二、堅持問題導向,推進開放型經濟轉型發展實現新突破
三、創新體制機制,全面優化開放發展環境
第三章 山東開放型經濟的發展基礎和總體判斷
一、山東開放型經濟的發展基礎
二、山東開放型經濟的階段性特征和總體判斷
三、魯粵蘇浙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比較分析
第四章 山東開放型經濟的SWOT分析
一、山東開放型經濟發展優勢分析
二、山東開放型經濟發展劣勢分析
三、山東開放型經濟發展機遇分析
四、山東開放型經濟發展挑戰分析
第五章 山東開放型經濟發展戰略目標和基本思路
一、戰略目標
二、戰略思路
三、戰略布局
第六章 加快開放導向的產業結構調整
一、對外貿易的整體競爭力不斷提升
二、培育對外貿易新的增長點與競爭優勢
三、推進開放導向的產業結構調整
四、加大全球視角的市場培育力度
五、統籌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
第七章 加快服務貿易突破發展
一、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是新時期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
二、山東服務貿易發展現狀分析
三、山東服務貿易發展與先進省市比較
四、實現山東服務貿易突破發展的政策建議
第八章 引導跨國資本高端聚集
一、山東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規模、結構、效益分析
二、當代國際資本跨國投資趨勢
三、山東提升FDI的戰略對策——引導跨國資本高端聚集
第九章 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
一、山東企業“走出去”的政策環境和政策分析
二、山東企業“走出去”的基本特點
三、山東企業“走出去”效應分析
……
中篇 新時期山東對外開放新視野
下篇 新一輪開放發展的基層實踐與思考
后記
塑造開放型經濟新優勢研究 節選
《塑造開放型經濟新優勢研究》: 推進內外貿一體化融合,已成為擴大內需、穩定外需,以及外貿企業實現發展方式戰略轉變的必然選擇。內外貿一體化不僅有助于更多優質產品進入國內市場,而且有利于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聯動互補、協調發展。 (一)完善內外貿管理體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中國內外貿分割的體制長達幾十年,雖然新《外貿法》的實施和商務部的組建為內外貿一體化提供了法律和組織保障,但完善內外貿融合的管理體制卻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應加快內外貿管理體制改革,從管理理念、行政體制、機構設置、人員配置等方面切實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管理,逐步實現內外貿管理機構、業務、政策的融合和人才的互通,形成全省統一、區域聯動、部門協調的內外貿管理體制和組織機構,推動形成大市場、大流通、大貿易的格局。建立和完善內外貿統一的統計、監測、分析及調控體系。借鑒外貿發展的成功經驗,建立和完善國內貿易促進體系。按照市場化原則改革和發展各類行業協會、商會等組織,充分發揮這些組織在行業協調、政策制訂、信息交流、專業培訓、應對國外貿易限制和市場開拓等方面的獨特作用。行業協會應逐漸由按環節橫向分工向按產品縱向分工轉變,向涵蓋生產、流通、消費的全產業鏈功能轉變,在產銷銜接、內外貿一體化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二)發展內外貿融合型企業,培育綜合商社和跨國零售集團 解決內外貿分割的現狀,從根本上需要內外貿融合型企業的發展,應鼓勵內貿與外貿企業集團重組合并,培育國有控股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引導企業建立海內外營銷網絡,形成擁有自主品牌、在國內外市場中占有較大份額的領軍型企業,成為內外貿融合發展的主導力量。一是以外貿企業為基礎,培育以貿易為主業的綜合商社。加強綜合商社的國內貿易功能,健全其國內市場流通渠道。加強綜合商社的金融功能,擴大其籌融資能力。通過為國內生產企業提供海外營銷、金融支持、信息、組織與協調等多方面的綜合化服務,建立穩定的貿工代理關系。利用外貿公司較強的籌資、融資能力,積極參與國內企業的技術改造,逐步建立起貿易與工業緊密結合的資產紐帶關系,從而完善其產業功能。二是以流通企業為基礎,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連鎖零售企業。加快省內國有大型流通企業改革步伐,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推進產權制度改革。鼓勵大型流通企業通過參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購、特許經營、托管等方式,快速實現規模擴張。加快省內大型流通企業與外資零售業的合資合作,支持有優勢的企業到境外發展,建立自己的國際營銷網絡。結合臨沂商城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優先選擇板材、五金、機電、陶瓷等產業基礎好、具有較強出口潛力的行業,按照具備內外貿功能的市場進行培育,逐步擴大國際貿易業務,推動市場由內貿為主向內外貿并重轉變。 (三)規范流通行業規則,充分發揮電子商務作用 內貿和外貿都屬于流通范疇,內外貿一體化進程中的*大障礙就在于流通業發展的相對滯后和市場體系缺失,無法為內外貿協調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建設和外部環境。因此,應進一步規范流通業相關法規,使之盡可能地與國際接軌,促進國內流通業經營方式轉變。借鑒國際貿易慣例,規范國內支付規則,完善零售商與供應商之間的貿易結算支付制度。加大市場體系、知識產權、專利體系建設力度,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強自主品牌建設。結合產業調整規劃,整合提升省內商貿物流資源,打破條塊分割和地區封鎖,推動商貿物流資源和企業的橫向性、市場化流動,實現跨部門、跨地區、跨所有制的高效重組,建立以大型骨干領軍企業為主導的標準化、規模化、連鎖化、品牌化的工業品批發流通體系、消費品零售服務體系和農產品暢銷體系。探索政府扶持和規范電子商務發展的有效途徑,促進電子商務應用模式創新試點。政府加大對金融后臺、物流體系、研發中心等功能項目投入。鼓勵和扶持電子支付服務企業發展,剝離大企業自營的電子商務平臺。加快依托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的中小企業電子商務運用。 ……
- >
自卑與超越
- >
經典常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