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路由交換技術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5515094
- 條形碼:9787115515094 ; 978-7-115-51509-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路由交換技術與實踐 本書特色
本書詳細介紹了常用的路由與交換技術,共分6個模塊,20個項目。本書相繼講解了路由器的基本配置、靜態路由、RIPv1/RIPv2、EIGRP、單區域OSPF、多區域OSPF、OSPF虛鏈路、路由重分布、VLAN、VLAN中繼、VLAN間路由、ACL、NAT、STP、EtherChannel、端口安全、路由器密碼恢復和IOS的備份與恢復等內容。每個項目在梳理知識點的基礎上,分析需求并給出實施方案,在項目的結尾有項目小結和拓展訓練,可幫助讀者總結和鞏固所學的內容。
路由交換技術與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詳細介紹了常用的路由與交換技術, 共分6個模塊, 20個項目。本書相繼講解了路由器的基本配置、靜態路由、RIPv1/RIPv2、EIGRP、單區域OSPF、多區域OSPF、OSPF虛鏈路、路由重分布、VLAN、VLAN中繼、VLAN間路由、ACL、NAT、STP、EtherChannel、端口安全、路由器密碼恢復和IOS的備份與恢復等內容。每個項目在梳理知識點的基礎上, 分析需求并給出實施方案, 在項目的結尾有項目小結和拓展訓練, 可幫助讀者總結和鞏固所學的內容。
路由交換技術與實踐 目錄
項目1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2
1.1 用戶需求 2
1.2 知識梳理 2
1.2.1 認識路由器 2
1.2.2 CLI的操作模式 3
1.2.3 路由器的登錄方式 4
1.2.4 路由器的配置文件 4
1.2.5 配置命令 4
1.2.6 熱鍵和快捷方式 5
1.3 方案設計 6
1.4 項目實施 6
1.4.1 Console口登錄路由器 6
1.4.2 路由器的加密配置 8
1.4.3 路由器以太口和計算機IP地址的配置 9
1.4.4 路由器串口的配置 12
1.4.5 路由器telnet的配置 13
1.5 項目小結 14
1.6 拓展訓練 14
項目2
靜態路由的配置 16
2.1 用戶需求 16
2.2 知識梳理 16
2.2.1 直連路由 16
2.2.2 靜態路由 17
2.2.3 默認路由 18
2.2.4 匯總靜態路由 18
2.2.5 管理距離 18
2.2.6 浮動靜態路由 18
2.3 方案設計 19
2.4 項目實施 19
2.4.1 直連靜態路由的配置 19
2.4.2 下一跳靜態路由的配置 23
2.4.3 完全指定靜態路由的配置 25
2.4.4 默認路由的配置 27
2.4.5 匯總靜態路由的配置 29
2.4.6 浮動靜態路由的配置 30
2.5 項目小結 34
2.6 拓展訓練 34
項目3
RIP的配置 35
3.1 用戶需求 35
3.2 知識梳理 35
3.2.1 動態路由協議 35
3.2.2 RIP的特點 36
3.2.3 被動接口 36
3.2.4 RIP的配置 37
3.2.5 路由環路的避免 37
3.2.6 路由表 39
3.3 方案設計 40
3.4 項目實施 40
3.4.1 RIPv1的配置 40
3.4.2 RIPv1不連續網絡的配置 42
3.4.3 RIPv2的配置 45
3.4.4 被動接口的配置 47
3.5 項目小結 48
3.6 拓展訓練 48
項目4
EIGRP的配置 49
4.1 用戶需求 49
4.2 知識梳理 49
4.2.1 EIGRP的特點 49
4.2.2 術語 50
4.2.3 EIGRP的數據包類型 50
4.2.4 EIGRP的度量值 51
4.2.5 配置命令 51
4.3 方案設計 52
4.4 項目實施 52
4.4.1 EIGRP的配置 52
4.4.2 禁用自動匯總時EIGRP的配置 54
4.5 項目小結 58
4.6 拓展訓練 58
項目5
OSPF的配置 60
5.1 用戶需求 60
5.2 知識梳理 60
5.2.1 OSPF的特點 60
5.2.2 OSPF數據包類型 61
5.2.3 OSPF Router ID 61
5.2.4 OSPF的網絡類型 61
5.2.5 DR和BDR 62
5.2.6 虛鏈路 62
5.2.7 度量 63
5.2.8 配置命令 63
5.3 方案設計 64
5.4 項目實施 65
5.4.1 單區域OSPF的配置 65
5.4.2 多區域OSPF的配置 67
5.4.3 OSPF虛鏈路的配置 72
5.4.4 不同進程OSPF的配置 75
5.5 項目小結 76
5.6 拓展訓練 77
項目6
路由重分布 78
6.1 用戶需求 78
6.2 知識梳理 78
6.2.1 路由重分布 78
6.2.2 路由重分布的種類 79
6.2.3 種子度量值 79
6.2.4 路由重分布的配置 79
6.3 方案設計 80
6.4 項目實施 80
6.4.1 將靜態路由重分布到RIP 80
6.4.2 將靜態路由重分布到OSPF 83
6.4.3 RIP和OSPF間路由重分布的配置 86
6.4.4 不同OSPF進程間路由重分布的配置 89
6.5 項目小結 93
6.6 拓展訓練 93
模塊二 網絡交換的配置
項目7
VLAN的配置 96
7.1 用戶需求 96
7.2 知識梳理 96
7.2.1 VLAN的基本概念 96
7.2.2 VLAN的優點 97
7.2.3 VLAN的分類 97
7.2.4 交換機的端口模式 98
7.2.5 配置命令 98
7.3 方案設計 99
7.4 項目實施 99
7.4.1 交換機VLAN的查看 99
7.4.2 交換機VLAN的配置 100
7.5 項目小結 101
7.6 拓展訓練 101
項目8
VLAN中繼的配置 103
8.1 用戶需求 103
8.2 知識梳理 103
8.2.1 VLAN中繼 103
8.2.2 幀在中繼鏈路的轉發 104
8.2.3 VLAN中繼模式 104
8.2.4 VLAN中繼的配置 104
8.3 方案設計 105
8.4 項目實施 105
8.5 項目小結 108
8.6 拓展訓練 108
項目9
VLAN間路由的配置 109
9.1 用戶需求 109
9.2 知識梳理 109
9.2.1 VLAN間路由 109
9.2.2 傳統方式的VLAN間路由 109
9.2.3 單臂路由 110
9.2.4 配置命令 110
9.3 方案設計 110
9.4 項目實施 110
9.4.1 傳統方式VLAN間路由的配置 110
9.4.2 單臂路由的配置 112
9.5 項目小結 114
9.6 拓展訓練 114
項目10
三層交換機VLAN間路由的配置 116
10.1 用戶需求 116
10.2 知識梳理 116
10.2.1 三層交換機 116
10.2.2 二層口與三層口 117
10.2.3 三層交換機的VLAN間路由 117
10.2.4 配置命令 117
10.3 方案設計 117
10.4 項目實施 117
10.5 項目小結 119
10.6 拓展訓練 119
模塊三 網絡訪問控制的配置
項目11
部署ACL限制網絡訪問范圍 121
11.1 用戶需求 121
11.2 知識梳理 121
11.2.1 ACL的概念 121
11.2.2 ACL的用途 122
11.2.3 ACL的工作原理 122
11.2.4 ACL的類型 122
11.2.5 通配符掩碼 122
11.2.6 通配符掩碼關鍵字 123
11.2.7 ACL創建原則 123
11.2.8 標準ACL的放置位置 123
11.2.9 配置命令 123
11.2.10 ACL的編輯 124
11.3 方案設計 124
11.4 項目實施 125
11.4.1 標準編號ACL的配置 125
11.4.2 標準命名ACL的配置 127
11.5 項目小結 129
11.6 拓展訓練 129
項目12
部署ACL限制網絡流量 130
12.1 用戶需求 130
12.2 知識梳理 130
12.2.1 擴展訪問控制列表 130
12.2.2 端口號 131
12.2.3 擴展ACL的放置位置 132
12.2.4 基于時間的ACL 132
12.2.5 配置命令 132
12.3 方案設計 133
12.4 項目實施 133
12.4.1 擴展編號ACL的配置 133
12.4.2 擴展命名ACL的配置 136
12.4.3 基于時間ACL的配置 137
12.5 項目小結 139
12.6 拓展訓練 140
模塊四 網絡地址轉換的配置
項目13
靜態NAT的配置 142
13.1 用戶需求 142
13.2 知識梳理 142
13.2.1 公有地址和私有地址 142
13.2.2 網絡地址轉換 143
13.2.3 靜態NAT 143
13.2.4 NAT的術語 143
13.2.5 端口轉發 144
13.2.6 配置命令 144
13.3 方案設計 145
13.4 項目實施 145
13.4.1 靜態NAT的配置 145
13.4.2 端口轉發的配置 146
13.5 項目小結 147
13.6 拓展訓練 147
項目14
動態NAT的配置 148
14.1 用戶需求 148
14.2 知識梳理 148
14.2.1 動態NAT 148
14.2.2 配置命令 149
14.3 方案設計 149
14.4 項目實施 149
14.5 項目小結 150
14.6 拓展訓練 150
項目15
基于端口NAT的配置 152
15.1 用戶需求 152
15.2 知識梳理 152
15.2.1 基于端口NAT 152
15.2.2 配置命令 152
15.3 方案設計 153
15.4 項目實施 153
15.4.1 出口路由器只有一個內部接口情況下基于端口NAT的配置 153
15.4.2 出口路由器有多個內部接口情況下基于端口NAT的配置 154
15.5 項目小結 156
15.6 拓展訓練 156
模塊五 網絡優化與安全配置
項目16
生成樹的配置 158
16.1 用戶需求 158
16.2 知識梳理 158
16.2.1 網絡冗余 158
16.2.2 網絡中二層環路 159
16.2.3 生成樹協議 159
16.2.4 生成樹協議的類型 159
16.2.5 STP的算法 160
16.2.6 端口角色 160
16.2.7 網橋ID 160
16.2.8 STP的收斂 161
16.2.9 路徑成本 161
16.2.10 端口狀態 161
16.2.11 RSTP 162
16.2.12 邊緣端口 162
16.2.13 BPDU防護 163
16.2.14 配置命令 163
16.3 方案設計 164
16.4 項目實施 164
16.4.1 根橋和端口角色的查看 164
16.4.2 STP的配置 165
16.4.3 邊緣端口和BPDU防護的配置 167
16.5 項目小結 168
16.6 拓展訓練 168
項目17
鏈路聚合的配置 169
17.1 用戶需求 169
17.2 知識梳理 169
17.2.1 鏈路聚合 169
17.2.2 EtherChannel技術 170
17.2.3 創建EtherChannel的兩種協議 170
17.2.4 配置原則 171
17.2.5 配置命令 171
17.3 方案設計 172
17.4 項目實施 172
17.5 項目小結 176
17.6 拓展訓練 177
項目18
交換機端口安全的配置 178
18.1 用戶需求 178
18.2 知識梳理 178
18.2.1 端口安全 178
18.2.2 安全MAC地址類型 179
18.2.3 安全違規模式 179
18.2.4 發生安全違規的條件 179
18.2.5 配置命令 180
18.3 方案設計 180
18.4 項目實施 180
18.4.1 靜態端口安全的配置 180
18.4.2 動態端口安全的配置 184
18.4.3 粘滯端口安全的配置 188
18.5 項目小結 191
18.6 拓展訓練 191
模塊六 網絡設備的管理
項目19
路由器的密碼恢復 193
19.1 用戶需求 193
19.2 知識梳理 193
19.2.1 配置寄存器 193
19.2.2 路由器密碼的恢復 193
19.3 方案設計 193
19.4 項目實施 193
19.5 項目小結 194
19.6 拓展訓練 195
項目20
路由器IOS的備份與恢復 196
20.1 用戶需求 196
20.2 知識梳理 196
20.2.1 思科IOS 196
20.2.2 IOS的存放位置 196
20.2.3 TFTP 197
20.2.4 Xmodem協議 197
20.2.5 配置命令 197
20.3 方案設計 198
20.4 項目實施 198
20.4.1 備份IOS到TFTP服務器 198
20.4.2 用TFTP服務器恢復路由器的IOS文件 200
20.4.3 使用rommon模式恢復 201
20.5 項目小結 205
20.6 拓展訓練 205
參考文獻 206
路由交換技術與實踐 作者簡介
劉道剛,男,講師,2008年畢業于東北大學,獲工學碩士學位,思科CCAI,現任計算機教研室主任,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帶頭人。主講課程包括計算機網絡組建、路由交換技術與應用、服務器配置與應用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和網頁設計與制作等。曾出版教材《電機與電氣控制技術》《電氣工程制圖項目化教程》。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山海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史學評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