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我的母親手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9142711
- 條形碼:9787229142711 ; 978-7-229-14271-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的母親手記 本書特色
《我的母親手記》是日本文壇巨匠井上靖為記錄患有阿爾茨海默癥的母親八十歲到九十歲的生活而寫下的私人日記。他冷靜溫柔地觀察,以老練細膩的筆觸敘說,試圖為母親留住漸漸模糊的記憶。在一步步的記錄和陪伴中,井上靖觀察母親,接近母親,*終理解了母親和父親,理解了活著和生命的真相,并重拾了對母親的愛,與父母在精神上達成和解。 《我的母親手記》喚醒人們關注日漸衰老的父母和他們的情感,以真正深入的愛與理性看待衰老、失憶、死亡與親情的關系。它超越了普通的親情記錄,具有普遍意義的人性的愛與悲憫。
我的母親手記 內容簡介
本書是日本文壇巨匠井上靖為記錄患有阿爾茨海默癥的母親八十歲到九十歲的生活而寫下的私人日記。他冷靜溫柔地觀察, 以老練細膩的筆觸敘說, 試圖為母親留住漸漸模糊的記憶。在一步步的記錄和陪伴中, 井上靖觀察母親, 接近母親, *終理解了母親和父親, 理解了活著和生命的真相, 并重拾了對母親的愛, 與父母在精神上達成和解!段业哪赣H手記》喚醒人們關注日漸衰老的父母和他們的情感, 以真正深入的愛與理性看待衰老、失憶、死亡與親情的關系。它超越了普通的親情記錄, 具有普遍意義的人性的愛與悲憫。
我的母親手記 目錄
我的母親手記 相關資料
母親本來就生得瘦小,父親過世之后她瘦得更明顯了,以致整個人仿佛萎縮了一樣。她的雙肩和上身是如此之單薄,甚至令人懷疑她的身體是不是一個人的身軀。我將她抱起,感覺她的全身好像只剩下骨頭的重量;我從一旁看著她起居活動,腦海中不覺浮現出“輕如枯葉”這樣的字眼。說她這幾年仿佛萎縮了,和輕重無關,只能說是一種無可奈何之感:從此以后,再無任何可能性的肉身來到了它的終點。(第64頁) 多少年了,我不曾和母親像一般人那樣放下一切,虛心對坐,反而總是在想怎樣才不用聽到母親一而再再而三、顛三倒四的話語。不僅如此,我還必須非常用力,才能將斥責母親,叫她不要再反復嘮叨的想法壓制住,不讓斥責的話語脫口而出。這樣的我和母親面對面坐著,無非是和自己對抗的開始。這天晚上由于微醺,我有一種終于可以和母親坦然對坐的心情,所以才說出那些話來。(第123頁) 我不確定母親是回到了五六歲還是七八歲,如果是這樣的話,母親從此將更加顛倒、失控,然后朝著越發任性的境地走去吧。在作為兒子的我看來,與衰老將母親置于其生命的其他時期相比,讓她留在幼年時代實在是我求之不得的事。隨心所欲的幼年時代或許是母親一生中*幸福的時期,如果她能夠一直在這一時期的生活感覺中待著,內心應該就不會充滿陰濕暗影。(第169頁) 若干年前,曾經有一段時期,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唯獨愛別離苦能夠觸動她的心。如今我不得不接受這樣的事實:對于現在的母親來說,即使是愛別離苦也無法再撥動她的心弦了。 母親的衰老又向前推進了一層。是不是她只能讓自己委身于仍燃燒著精神與肉體本能的飄搖殘焰?(第183頁) 如此一想,我突然意識到現在我所看到的母親衰老世界的面貌迥異于以往。母親會在早餐吃過才沒多久,就覺得黃昏降臨了;反過來,她會把黃昏當作早晨。反正早晨也好、黃昏也罷,只要讓母親感覺到早晨的因素,她就會認為當時是早晨;只要她接收到黃昏的信息,她就會堅持認為當時是黃昏,沒有其他可能。 我雖只是和母親對坐著喝茶,卻很想對母親說:“奶奶,了不起的事情開始發生了,今后您真的要活在單獨一個人的世界里了。”那無疑是一個對別人來說不存在而只有母親一個人覺得存在的世界。那是母親依據自己的感覺,截取現實的片段,然后重組而成的世界。(第195頁) 母親身心的衰退程度,大家都看得一清二楚。她幾乎不說話,雖然也和從前一樣一件事反復說個不停,但只是低聲細語,猶如自言自語,反而不太引起別人注意。此外,只要一落座,她就不再起身走開。移動身體對她來說似乎非常吃力,即使旁邊已經沒有人,她依舊在原地坐著。這樣的母親在兩三年前是難以想象的。(第205頁) 說起來有點兒奇怪,在母親努力想要記起什么的表情里,或是在她把頭歪向一邊、臉朝下眼睛盯著膝蓋的這些動作中,似乎總帶著一種懺悔的虔誠和痛心。我沒有權力要求母親回憶過往。對母親來說,試圖從遺忘的記憶中喚起什么東西,或許恰如從下雪的冰凍湖沼中撈出一塊塊沉沒的木片。這么做肯定辛酸而哀傷,被撈出來的一塊塊木片也會滴著冰冷的水珠。(第222頁) 我想,母親現在的身影,應該就是*孤寂的身影吧。如今的她既對人世間的愛別離苦無感,對他人的死亡或奠儀什么的也不再操心了。曾經在一段時期里猛烈驅動著母親本能的青色殘焰也消失了。即使置身降雪的夜晚,在其中編造劇情、自己也參與演出的身心都頹敗了。或許她回到被教養成一個高傲少女的年輕時代,然而舞臺的燈光已經熄滅,所有亮麗多彩的道具都被黑暗所吞沒。在漫長人生中做伴的丈夫不在了,兒女們也都從意識中消失。弟弟妹妹、親戚、朋友、熟人,全都一一離去。也許不是離去,而是被她拋棄了。母親如今在小時候成長的家中孤獨地活著。每個夜晚,母親四周都飄著雪花。她*能守護的是已然遺忘的遙遠的年輕時代里內心深處鏤刻的印記——那純白的雪之顏。(第223頁)
我的母親手記 作者簡介
井上靖 (1907—1991)
20世紀日本文壇巨匠,小說家、詩人。
1907年出生于日本北海道旭川町的一個軍醫家庭。由于父親頻繁調任,自幼與原生家庭分居兩地。十七歲時喜歡結交熱愛文學的朋友,二十歲時熱衷于柔道,二十二歲時開始寫詩。雖然家人希望他進醫學院,學成后繼承家業,但他選擇了不一樣的路。
1930年進入九州帝國大學法文學部英文科學習,但很快失去求學熱情而休學。兩年后進入京都帝國大學文學部哲學科學習,主修美學,并開始參加各種小說征文活動,有作品入選。
1936年從京都帝國大學畢業,以《流轉》一文參加每日新聞社的《每日周刊》征文活動,獲首屆千葉龜雄獎,隨后進入每日新聞社大阪總社工作。
1950年以《斗!帆@第二十二屆芥川龍之介獎,正式在日本主流文壇登場。1951年辭去每日新聞社的工作,走上專業作家的道路。井上靖 (1907—1991)
20世紀日本文壇巨匠,小說家、詩人。
1907年出生于日本北海道旭川町的一個軍醫家庭。由于父親頻繁調任,自幼與原生家庭分居兩地。十七歲時喜歡結交熱愛文學的朋友,二十歲時熱衷于柔道,二十二歲時開始寫詩。雖然家人希望他進醫學院,學成后繼承家業,但他選擇了不一樣的路。
1930年進入九州帝國大學法文學部英文科學習,但很快失去求學熱情而休學。兩年后進入京都帝國大學文學部哲學科學習,主修美學,并開始參加各種小說征文活動,有作品入選。
1936年從京都帝國大學畢業,以《流轉》一文參加每日新聞社的《每日周刊》征文活動,獲首屆千葉龜雄獎,隨后進入每日新聞社大阪總社工作。
1950年以《斗!帆@第二十二屆芥川龍之介獎,正式在日本主流文壇登場。1951年辭去每日新聞社的工作,走上專業作家的道路。
在近半個世紀的文學生涯中,井上靖創作了大量享譽世界文壇的歷史小說作品。其作品以歷史事實為線索,加以想象和發揮,力求做到歷史的真實和藝術的真實的統一。1958年歷史小說《天平之甍》獲日本藝術選獎,1960年歷史小說《敦煌》《樓蘭》同獲每日藝術大獎,1961歷史小說《淀君日記》獲第十四屆野間文藝獎,1976年獲日本文化勛章,1989年最后的歷史小說巨作《孔子》獲野間文藝獎。
井上靖的大量作品曾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和舞臺劇。1988年《敦煌》改編為同名電影,1989年由《千利休:本覺坊遺文》改編的電影《本覺坊遺文》獲威尼斯影展銀獅獎,2009年《狼災記》由中國導演田壯壯改編為同名電影,2012年《我的母親手記》由原田真人導演改編為同名電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
- >
姑媽的寶刀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