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雷壇河的記憶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6050347
- 條形碼:9787226050347 ; 978-7-226-05034-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雷壇河的記憶 內容簡介
《雷壇河的記憶》分紅色地標、人物小傳、追思三個個章節。“紅色地標”從7處不同時代的革命遺址講述了不同時代發生在七里河的共產黨人為了民族的獨立、為了新中國的誕生,不懈奮斗,甚至犧牲生命的鮮活史實;“人物小傳”分革命烈士篇和黨史人物篇,分別介紹了18位革命先驅者鮮為人知的人生經歷和事跡;“追思”中收錄了3篇親歷者對歷史的記憶,1篇黨史工作者對給予過幫助的親歷者的懷念,從而反映親歷者對黨史工作的支持與幫助。
雷壇河的記憶 目錄
紅色地標
阿干情緣
——楊進敏故居
中共甘肅工委的秘密印刷所
——上西園圣母宮
獄中風云
——國民黨沈家坡監獄中的斗爭
中共皋榆工委秘密聯絡點
——葉家灣一號
鏖戰蘭州“鎖鑰”
——沈家嶺戰斗
豐碑忠魂
——蘭州市烈士陵園
烈士魂歸故里
——尋訪蘇廣善身世
讓靜止的歷史活起來
——紀錄片《紅色地標》觀后感
傳承紅色基因的生動教材
《紅色地標》審片意見
黨史電視紀錄片《紅色地標》榮獲獎項
人物小傳
革命烈士篇
吳煥先
王學禮
李錫貴
馬克忠
李應般
羅云鵬
林亦青
黨史人物篇
張一悟
秦儀貞
孫作賓
趙子明
李鐵輪
王實先
鄭重遠
樊桂英
羅揚實
陸云龍
王受天
追思
回家
回顧歷史緬懷親人
秋風秋雨泣忠魂功垂祖國為人民
哭張老
后記
阿干情緣
——楊進敏故居
雷壇河的記憶 節選
《雷壇河的記憶》: 蘭州市七里河區阿干鎮位于城區以南約20公里處,東臨榆中縣,南接臨洮縣,北通蘭州市,西連大煤山,鎮中心坐落在縱橫南北狹長的阿干河畔。這里盛產煤炭,早在明洪武年間就開始了煤炭開采,制陶、冶鐵、鐵器加工業也相繼發展,商貿興起。隨著經濟發展,產生了許多經營煤炭的小窯主。一些小窯主和殷實人家把子女送往蘭州市內讀書。 20世紀40年代,蘭州西關附近的一條巷子里,有一處“浙江會館”,會館前面是賣煤的煤場,阿干山寨幾個小窯主在蘭州讀書的孩子們就借宿在煤場后面的會館——幾間平房里。照顧孩子們的是一對浙江籍夫婦,孩子們管男的叫錢爺,女的叫錢奶奶。孩子們住的地方分里外兩間,里面是一間佛堂,錢奶奶信佛,每日都在那里做佛事。一天,蘭州中外大藥房的老板娘杜太太(即秦儀貞),介紹一位身著長袍,蓄著長髯,體形單薄,咳嗽不止的人住進來。此后,杜太太隔三差五地前來探望,帶些藥品或留下一些銀圓、食物。不久,大家發現這個房客不僅識文斷字,熟知佛教,還會看病,為人隨和親切,很快就和篤信佛教的錢氏夫婦及借宿的孩子們相處熟絡。這個人就是黨在甘肅成立的**個組織——中共甘肅特別支部的書記——張一惜。 一天,煤場老板楊進惠來浙江會館看養子楊成義,張一悟主動與其聊天,楊進惠感到此人雖衣著一般,但知識淵博,還懂中醫,很有好感,有了深交的想法,遂邀請張一悟到山寨家里作客。到了山寨,張一悟被這里的自然景色深深吸引。山寨空氣清新、地處偏僻、遠離城區、消息閉塞,是一個很好的躲避敵人追捕的養病之地,便在楊進惠家住了下來。 楊進惠家住山寨下河壩(現七里河區阿干鎮大水子社區山寨街),張一悟來了之后,倆人每天談古論今,時而指導楊成義讀書,雙方很是愜意。后來,他要翻修房子,又舍不得張一悟走,就介紹張一悟去了自己的叔伯兄弟楊進信家。楊進信住在上河壩(現七里河區阿干鎮大水子社區),開了兩間磨坊,以磨面為生,房子大、人口多、為人忠厚、樂善好施,對張一悟的到來很是高興。楊進信有一親兄弟叫楊進敏,在上河壩開了一間藥房以行醫為生。他得知兄長家來了一位博學且懂醫術的人,便前往探望。二人一聊相見恨晚,張一悟不但懂醫術還擅長針灸,楊進敏喜出望外,當即拜張一悟為師。當時的山寨醫療條件很差,懂針灸的人不多,張一悟見楊進敏虛心好學,也用心施教,并將自己的一套銀針送于楊進敏。張一悟在上河壩住了下來,左鄰右舍只知是楊進敏的師父。 張一悟到山寨后,秦儀貞經常來看望他。送些食物和銀圓,還給他帶來組織上的消息。原來,1931年8月,張一悟根據組織的安排去山東濟南從事黨的秘密工作。1932年3月24日,因叛徒出賣被捕入獄。在獄中,受盡酷刑,表現出共產黨員的堅貞不屈,至1937年12月抗日戰爭爆發才出獄。1938年春,他輾轉回到蘭州,甘肅工委恢復了他的組織關系,安排他到蘇聯駐蘭代表處擔任中文教師,1941年國民黨掀起反共高潮,蘇聯辦事處撤銷,而張一悟在甘肅有很高的知名度,為了躲避國民黨的迫害,他不得不開始長達8年的隱蔽生活,而他的身體因在監獄期間的殘酷折磨,已非常虛弱。所以這段時期的穩定生活對身患重病的張一悟來說,是非常難得的調養機會。在此期間,他與楊氏兄弟及阿干名人崔杰三等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秦儀貞還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崔杰三的兒子。 在與楊進敏等人長時間的接觸中,張一悟發覺他們為人善良、正直,樂于接觸新事物、新思想,便從一般的談古論今、論醫講佛,逐漸介紹一些淺顯的馬克思主義知識,唯物宇宙觀,介紹俄國十月革命和“西方三圣”(指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革命知識,啟發他們的覺悟。1949年10月,張一悟離開蘭州后,給楊進敏兄弟的信中還談道:“我弟子神仙,現在還念佛嗎?西方極樂園被革命勝利的空氣籠罩著再也找不見了,兩方的電流,失去了作用,打不通了,就是感應道路上發生了大的阻礙,沒法使得再恢復原狀。 因為叫科學的唯物宇宙觀,把西方極樂園的境地,摧毀無余,再也找不到故土了。至于西方三圣,早已到我們這個婆娑世界,做搶救人民的事業,以達他們的宏愿。”在山寨期間,張一悟還給楊成義講師說道,指導他讀《古文觀止》里的《賣炭翁》《捕蛇者說》等反映窮苦民眾生活的作品。 ……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回憶愛瑪儂
- >
推拿
- >
隨園食單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