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學術論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61092
- 條形碼:9787208161092 ; 978-7-208-1610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學術論文集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上海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19年學術年會的論文集。本屆學術年會主題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集是經專家評審, 從本年度全市應征、推薦論文中遴選出的, 內容涵蓋馬克思主義研究、哲學、歷史、人文、文學、政治、法律、社會、經濟、管理、國際關系等學科領域。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學術論文集 目錄
美好生活:中國共產黨人初心使命的理性升華與實踐自覺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新型經濟全球化的中國方案
三個“完全正確”: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的歷史邏輯
新中國七十年歷史性成就蘊藏的內在邏輯:全面增強黨的執政本領
論習近平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思想理論與實踐的繼承與創新
興國之道的艱難探索
——對新中國七十年的哲學反思
論法律保障愛國主義的倫理責任
新中國成立前一年中國共產黨增強社會號召力的實踐
——以口號為中心的考察
新中國七十年的上海考古與上海古代史的重建
新中國七十年以來的文學“走出去”:歷程、成就與反思
市場取向的經濟改革與中國反壟斷法的產生和發展
區域協同立法模式探究
——以長三角為例
多邊貿易體制分化背景下中國的非市場經濟地位的對策研究
偵查預審體制改革七十年:回顧與展望
社會情境理論視角下的城市貧困群體問題及其治理
——以上海為例
全球新博弈格局下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
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上海對口支援新疆階段、成效和模式研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轉型思想的理論價值研究
追溯中國經濟奇跡的源頭
——七十年的歷程與四十年的改革開放
上海超大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政策:執行困境及治理路徑
試論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之間的關系
南南合作的演變與中國對聯合國的外交籌劃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周邊外交戰略的歷史演變及思考
中國終身教育體系構建的“*后一公里”
——基于老年教育發展現狀的調查
中國經濟發展道路的政治經濟學解釋
新中國七十年中國共產黨的城市理論思想研究
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話語構建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服務型治理的邏輯分析
關于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基層黨建發展的“歷程-目標-功能-文化”的多維思考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學術論文集 節選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學術論文集》: 現實中愛國主義情感的表達通常需要特定的場域、特定事件、特定的國家象征物,這些激發愛國主義情感的條件。例如,在國際體育賽事中觀眾臺上搖著國旗為本國運動員吶喊加油的情緒,特別是獲獎運動員面對冉冉升起的國旗、聆聽雄壯的國歌,愛國主義激情洶涌澎湃,受其感染的不僅是在場的人員,也包括觀看轉播的電視機前的國人。又如,在抗議他國霸凌的示威活動中,人們一定高舉國旗、高唱國歌、高呼口號來表達國家受辱的憤慨、聲討強權欺壓。這些愛國主義運動大多發生在政治事件中,如南聯盟中國使館被炸事件等。 上述愛國主義表達都有國旗、國歌伴隨,因為國歌國旗是國家的象征,舉國旗、唱國歌是敬仰國家、心系國家、情牽國家的愛國主義情感的表達。雖然愛國主義情感的表達有多種形式,如詩歌、音樂、繪畫、小說等各種藝術形式中的愛國主義情感,但是國歌國旗更具有愛國主義情感的激發力和感染力,*能表達公民對國家的強烈情感。從某種意義上說,國旗國歌滿足了人們對國家共同體情感的需要。不僅如此,國旗國歌還表征著國家的權威性,“國家之所以必須是獨一無二的,就因為它是*終的權威。”國家權威對于公民個體具有吸引力和崇敬感。國家權威是公民忠誠的重要對象,忠誠在愛國主義中具有獨特的作用,因為忠誠道德中包含著對國家的真摯的熱情和強烈的責任感,可以說,忠誠國家是愛國主義的核心。國旗國歌代表著國家,也代表著國家的權威性,代表著國家的信念,“作為一個道德觀念,民族國家乃是一種信仰,或一個目標——可以說是一項使命。” 基于國旗國歌的國家象征性,能夠滿足公民愛國主義的情感,能夠提供公民認同國家的權威性,我國*高立法機關制定和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簡稱《國歌法》《國徽法》《國旗法》),統稱“三國法”,也有的稱之為“愛國主義法”。三國法的立法目的都貫注了愛國主義精神。《國歌法》開宗明義:“為了維護國歌的尊嚴,規范國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增強公民的國家觀念,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國旗法》的立法宗旨是:“為了維護國旗的尊嚴,增強公民的國家觀念,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除上述以外,三國法在保障愛國主義的立法中有些共性的舉措:**,三國法明確國家的象征性和權威性。三部法律明確國歌、國徽、國旗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和標志”,要求:“一切公民和組織都應當尊重國歌,維護國歌的尊嚴”;“一切組織和公民,都應當尊重和愛護國徽”;“每個公民和組織,都應當尊重和愛護國旗”。為了嚴肅國家的權威性,法律對國歌、國徽、國旗的制作規格都有嚴格的標準和使用規定。國歌、國徽和國旗的立法具化了國家的權威形象,使公民愛國主義有了敬仰的對象,莊嚴的國徽、飄揚的國旗、激昂國歌,撥動人們內心深處的愛國情懷,也激發公民強烈的國家歸屬感和奉獻國家的責任感。 第二,三部法律通過對有關方面設定義務來保證國家的形象深入人心,促進人們愛國主義情感。《國徽法》要求縣級以上的國家機構和特定的場所如天安門城樓等都要懸掛國徽;《國歌法》規定在全國和地方兩會的開幕式和閉幕式上、各級政府和人民團體的代表大會上、在憲法宣誓儀式、升國旗儀式、各級機關舉行或者組織的重大慶典表彰紀念儀式、國家公祭儀式、重大外交活動、重大體育賽事都要奏唱國歌,同時“國家倡導公民和組織在適宜的場合奏唱國歌,表達愛國情感”。《國旗法》規定國家重要地標,如北京天安門廣場、新華門;國家機構,如全國人民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各級地方人民代表委員會、國務院及下屬部門和各級人民政府、*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法院、*高人民檢察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各級政協、外交部;國門口,如出入境口岸;全日制學校(除假期和星期日外)“應當每日升掛國旗”。《國旗法》還規定,舉行各種重大慶祝活動、紀念活動、文化活動、體育賽事等可以升掛國旗。規定全日制中學小學,除假期外,每周舉行一次升旗儀式。規定升旗儀式必須同時奏國歌或唱國歌。這些規定實際上是在維護公民愛國主義權利,滿足了公民愛國主義的情感。北京天安門廣場節假日千萬人觀看升旗儀式即是*好的例證。 ……
- >
月亮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巴金-再思錄
- >
姑媽的寶刀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