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第1章 并行計算概況 11.1 并行計算機的發展 11.2 并行算法的應用 31.3 并行硬件的構架 41.3.1 單核處理器 41.3.2 多核處理器 41.3.3 異構并行設備 5第2章 并行化河流動力學數學模型 62.1 山區型急流數學模型 62.2 河口型緩流數學模型 82.3 洪水淹沒數學模型 102.3.1 洪水淹沒模型的并行化需求 102.3.2 洪水淹沒模型的并行化方式 122.3.3 同構并行化洪水淹沒模型 122.3.4 異構并行化洪水淹沒模型 142.3.5 其他并行機制的洪水淹沒模型 172.4 并行化河流數學模型的發展 192.4.1 同構并行化河流數學模型 192.4.2 異構并行化河流數學模型 202.5 各種河流數學模型的適用性 222.6 并行化河流數學模型的發展 22第3章 并行化洪水淹沒模型原理及應用 243.1 一維淺水方程 243.1.1 有限體積法離散 243.1.2 時間項離散 253.1.3 Roe格式 253.1.4 二階重構 263.2 二維淺水方程 273.3 CPU并行化實施 293.3.1 多核CPU的基本架構 303.3.2 結構網格離散 303.3.3 線程并行化實施 313.3.4 MPI并行化實施 323.4 GPU異構并行化實施 333.4.1 GPU硬件架構 333.4.2 CUDA編程 343.4.3 淺水方程求解的CUDA并行 363.4.4 并行化洪水淹沒模型結構 383.5 模型驗證 403.5.1 一維潰壩激波 403.5.2 二維潰壩激波 413.6 并行計算效率評價 433.6.1 并行計算效率評價指標 433.6.2 計算條件設置 443.6.3 CPU并行計算效率評價 453.6.4 GPU并行計算效率評價 483.6.5 計算過程資源監控 533.7 哈爾濱胖頭泡蓄滯洪區洪水淹沒過程模擬 543.7.1 胖頭泡蓄滯洪區概況 543.7.2 計算區域設置 563.7.3 邊界條件施加 583.7.4 胖頭泡分洪過程模擬 593.7.5 不同因素對洪水淹沒過程的影響 643.7.6 并行計算效率評估 723.7.7 洪水風險評估 72第4章 并行化平面二維水質模型原理及應用 744.1 富營養化數學模型研究現狀 744.2 富營養化數學模型離散 774.2.1 控制方程 774.2.2 非結構網格離散 794.2.3 對流擴散項離散 804.2.4 數值通量 814.2.5 時間項離散 834.2.6 源項處理 854.2.7 邊界條件 864.3 平面二維水質模型計算流程 884.4 污染物擴散系數選取 894.5 水質模型驗證 894.5.1 單彎道水槽試驗驗證 894.5.2 連續彎道水槽試驗驗證 924.6 香溪河水質平面二維數值模擬 964.6.1 香溪河支流概況 964.6.2 香溪河地形處理 974.6.3 香溪河富營養化初步分析 994.6.4 香溪河水動力場模擬 1004.6.5 香溪河水質模擬 102第5章 并行化粒子軌跡跟蹤模型原理及應用 1135.1 粒子軌跡跟蹤模型概述 1135.2 粒子軌跡跟蹤模型的基本原理 1145.2.1 控制方程 1145.2.2 粒子軌跡跟蹤計算流程 1155.2.3 粒子空間位置的搜索算法 1175.3 粒子軌跡跟蹤模型的驗證 1235.4 粒子軌跡跟蹤模型在香溪河的應用 1255.4.1 三峽水庫蓄水期 1255.4.2 三峽水庫泄水期 127第6章 并行化三維水動力水質耦合模型原理及應用 1306.1 概述 1306.2 水華發生機理初步分析 1336.3 水動力學模型 1366.4 水質模型 1376.4.1 簡化的水質模塊 1376.4.2 復雜的水質模塊 1386.4.3 溶解氧模塊 1446.4.4 懸移質泥沙模塊 1496.4.5 水溫模塊 1506.4.6 碳循環計算模型 1566.5 底泥生化反應模塊 1576.5.1 底泥溶解氧模塊 1576.5.2 簡化的底泥生化反應模塊 1596.5.3 底泥生化反應動力學模型 1596.5.4 底泥與上覆水間的物質交換通量 1636.6 浮游植物動力學模塊 1636.7 耦合模型計算流程 1676.8 模型驗證 1686.8.1 單彎道水槽試驗驗證 1686.8.2 連續彎道水槽試驗驗證 1696.9 耦合模型在香溪河庫灣的應用 1736.9.1 香溪河庫灣概況 1736.9.2 水華促發因子分析 1746.9.3 耦合模型率定結果分析 1776.9.4 率定期的物質輸移質量變化 1836.9.5 耦合模型驗證結果分析 1876.9.6 驗證期的物質輸移質量變化 1916.9.7 計算誤差分析 1936.9.8 香溪河庫灣水華防治工程措施探討 1946.10 耦合模型在三峽庫區的應用 1986.10.1 湖北省境內三峽庫區概況 1996.10.2 模型設置 1996.10.3 模型率定 2036.10.4 模型驗證 2116.10.5 氣候變化背景下的三峽水庫水質變化趨勢探討 2176.10.6 多介質耦合模擬 219第7章 并行化高階湍流模型原理及應用 2287.1 水動力學模型 2287.1.1 靜水壓力模式的控制方程 2287.1.2 動水壓力模式的控制方程 2307.1.3 物理變量存儲 2307.2 垂向坐標系統 2327.2.1 垂向s-z坐標系統構成及轉換 2327.2.2 垂向s-z坐標系統下的數值離散 2347.3 控制方程的數值離散 2347.3.1 連續方程離散 2347.3.2 水平動量方程離散 2357.3.3 垂向動量方程離散 2367.3.4 物質輸移方程離散 2377.3.5 水平黏性項計算 2387.3.6 對流項離散 2397.3.7 邊界條件施加 2407.4 紊流封閉模型 2427.4.1 零方程模型 2437.4.2 雙方程模型 2437.4.3 湍流模型數值離散 2457.4.4 高階壁面湍流模型 2467.5 動水壓力 2517.5.1 正壓模式下的控制方程離散 2517.5.2 斜壓模式下的控制方程離散 2547.5.3 動水壓力模式下的動量方程離散 2557.6 高階湍流模型應用 2597.6.1 研究區域概況 2597.6.2 現場湍流觀測 2627.6.3 網格生成和模型設置 2637.6.4 網格質量和靈敏度分析 2647.6.5 湍流時空演變 2667.6.6 模擬結果驗證 2677.6.7 動水壓力與渦旋 2697.6.8 三峽水庫蓄水的影響分析 273參考文獻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