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244114
- 條形碼:9787117244114 ; 978-7-117-24411-4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 本書特色
★黃璐琦院士、馬小軍教授領銜編寫,國內知名專家共同執筆編寫完成。 ★本書首次闡明了藥用植物特有種在中醫藥和民族民間醫藥中的重要地位。 ★闡述了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的種類、分布格局、起源中心與道地性、引種與分布區擴展,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的應用,以及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等內容。 ★對于藥用植物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可為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以及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據。
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 內容簡介
本書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立項,并獲得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是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的重要成果專著之一。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是指僅分布在中國地理區域內,并具有藥用價值的種類,它是我國特有植物類群中重要的一類資源。作為我國的獨有資源,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本書分總論、各論和附錄三部分。總論部分論述了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的概念、種類、分布格局、起源中心與道地性、引種與分布區擴展,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的應用,以及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等內容;各論部分闡述了74個重要特有種的傳統用藥經驗和藥用歷史、資源分布與栽培情況,同時結合文化傳承、資源狀況、開發利用前景、保護和利用等方面進行了評述,提出了資源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策略;附錄部分首次公布了我國3151種藥用植物特有種名錄。
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 目錄
目 錄
上篇 總論
**章 植物區系中的特有分布 2
**節 植物特有現象及特有種 2
一、植物特有現象與特有種的概念 2
二、植物特有現象的研究意義 3
第二節 植物特有種的科學價值與應用價值 5
一、植物特有種的科學價值 5
二、植物特有種的應用價值 6
第三節 中國種子植物區系的特征 7
一、世界植物區系及傳統藥物區劃簡述 7
二、中國種子植物區系特征 13
第四節 中國種子植物特有成分及其分布特征 15
一、中國種子植物區系特有成分 15
二、中國種子植物特有成分的分布 16
三、中國種子植物特有種的起源 18
第二章 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 25
**節 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的種類 25
一、中國藥用植物及特有種數據來源 25
二、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科 26
三、中國藥用植物特有屬 26
四、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 27
第二節 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的分布格局 32
一、藥用植物特有種的系統分布格局 32
二、藥用植物特有種的空間分布格局 36
三、藥用植物特有種的區域相關性 39
四、藥用植物特有種空間分布的意義 41
第三節 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起源中心與道地性 42
一、道地藥材及其成因 42
二、道地藥材與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 43
三、藥用植物的起源中心與道地性 44
第四節 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的引種與分布區擴展 49
一、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引種栽培的總體現狀 50
二、引種區域與分布區域重疊的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 52
三、引種區域與分布區域分離或偏離的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 54
四、藥用植物特有種栽培區域泛化的問題 57
五、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產業化栽培的發展 60
第三章 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的應用 64
**節 傳統醫藥文化與藥用植物特有種 64
一、傳統醫藥文化與藥用植物特有種新資源發現 65
二、傳統醫藥文化與藥用植物特有種資源新利用 65
三、傳統醫藥文化與藥用植物特有種的資源保護 66
四、傳統醫藥文化與特有種優質中藥材生產 67
第二節 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在中醫藥中的應用 68
第三節 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在民族民間藥中的應用 70
一、民族藥資源與植物特有種 70
二、民族藥中的藥用植物特有種 71
三、藥用植物特有種在一些民族藥成藥中的應用 72
第四節 藥用植物特有種在應用中存在的共性問題 74
一、藥用植物特有種藥材來源問題 74
二、藥用植物特有種中藥材的質量標準狀況 76
第五節 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資源開發成功案例分析 76
一、羅漢果的開發利用及其產業發展 77
二、地黃開發與應用 80
三、燈盞細辛開發與應用 83
四、杜仲開發與應用 85
五、藥用植物特有種資源開發的成功經驗 87
第四章 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 91
**節 國內外藥用植物資源的保護現狀 91
一、國際上藥用植物資源保護現狀 91
二、中國藥用植物相關保護制度 93
三、中國藥用植物及特有種保護的意義 97
第二節 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資源保護與管理面臨的問題 99
一、相關法律制度建設滯后 99
二、體制機制建設亟待加強 100
三、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需要可持續的有效投入 100
四、防范藥用植物特有種資源的流失 101
第三節 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對策 103
一、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中的保護植物 103
二、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保護的對策建議 105
下篇 各論
01 十大功勞 108
02 八角蓮 112
03 土沉香 115
04 川木香 117
05 川西獐牙菜 120
06 川明參 123
07 川桂 126
08 廣東紫珠 130
09 廣西馬兜鈴 134
10 廣西莪術 136
11 馬尾松 139
12 開口箭 144
13 云南山楂 146
14 云南含笑 148
15 中華栝樓 150
16 玉蘭 154
17 甘西鼠尾草 156
18 甘青報春 160
19 甘肅大戟 163
20 甘肅小檗 166
21 甘遂 170
22 白術 172
23 白刺 174
24 地楓皮 176
25 地黃 179
26 西南鬼燈檠 182
27 西藏木瓜 184
28 吐魯番錦雞兒 186
29 伏毛鐵棒錘 187
30 延胡索 191
31 華中五味子 197
32 多花黃精 199
33 多序巖黃耆 203
34 羊躑躅 206
35 米槁 208
36 杜仲 210
37 羌活 213
38 沙蓯蓉 216
39 靈香草 218
40 青羊參 220
41 明黨參 222
42 羅漢果 225
43 金錢松 228
44 金鐵鎖 230
45 變色白前 232
46 降香黃檀 236
47 檉柳 238
48 厚樸 240
49 獨蒜蘭 243
50 前胡 245
51 柴首 249
52 粉防己 250
53 桑寄生 253
54 黃草烏 255
55 匙葉小檗 261
56 假貝母 263
57 鹿蹄草 264
58 淮通 268
59 淫羊藿 273
60 宿柱梣 276
61 密齒天門冬 278
62 紫參 280
63 黑沙蒿 282
64 銳尖山香圓 285
65 短距手參 287
66 短葶飛蓬 290
67 短筒兔耳草 292
68 暗紫貝母 295
69 新疆阿魏 299
70 滇南美登木 302
71 滇黃芩 304
72 福州薯蕷 308
73 榧樹 310
74 漏斗泡囊草 312
75 蓖齒虎耳草 314
附錄: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名錄 320
藥用植物彩圖精選 576
中國藥用植物特有種 作者簡介
主編黃璐琦,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博士,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常務副院長、首席研究員,中藥資源中心主任,全國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專家指導組組長,科技部重點領域中藥資源創新團隊負責人,部局共建道地藥材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負責人,曾任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組織實施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提出和發展了“分子生藥學”和道地藥材形成的理論,建立了珍稀瀕危常用中藥資源五種保護模式。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4項。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等榮譽。 主編馬小軍,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藥用植物資源、育種及遺傳學專業工作,先后經雜交選育審定、登記中藥材新品種23個,制定并已頒布實施中藥材種子種苗廣西地方標準14項。近5年承擔研究課題20多項,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6項,發表SCI、EI等核心期刊論文約300篇,參編專著16部。主編出版了《名特優新藥材栽培技術》、《中藥材種子彩色圖譜》、《黃花蒿高產栽培基礎理論與實踐》、《中國藥用植物》(十五冊)等,參編《中藥DNA條形碼分子鑒定》、《廣西壯族自治區壯藥質量標準》、《中國南藥引種栽培學》等著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