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前言第1章 非對稱配鋼型鋼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研究 11.1 試驗概況 11.1.1 試件設計 11.1.2 加載方案 31.1.3 量測內容 41.2 試驗結果與分析 41.2.1 試驗現象及破壞形態 41.2.2 截面應變分布 61.2.3 滯回曲線 81.2.4 骨架曲線 121.2.5 延性系數 141.2.6 耗能性能 161.3 性能退化規律 181.3.1 強度衰減 181.3.2 剛度退化 201.4 有限元分析 221.4.1 單元類型 221.4.2 材料參數 221.4.3 建模及分析 231.4.4 分析結果與對比 241.5 本章小結 27參考文獻 27第2章 非對稱配鋼型鋼混凝土框架柱設計計算方法 292.1 正截面承載力計算方法 292.1.1 基本原理 292.1.2 T形配鋼型鋼混凝土構件N-M相關曲線 302.1.3 T形配鋼型鋼混凝土構件的正截面承載力計算公式 342.1.4 計算結果與試驗結果對比 352.2 受剪機理分析及承載力計算方法 362.2.1 受剪機理分析 362.2.2 受剪承載力計算 382.2.3 計算結果與試驗結果對比 422.3 非對稱配鋼型鋼混凝土框架柱軸壓比限值研究 432.3.1 軸壓比定義 432.3.2 基于界限破壞理論的軸壓比限值 442.3.3 軸壓比限值建議值 482.4 非對稱配鋼型鋼混凝土框架柱恢復力模型 482.4.1 骨架曲線模型 482.4.2 剛度退化規律 492.4.3 滯回規則 512.4.4 恢復力模型對比 522.5 本章小結 53參考文獻 53第3章 型鋼混凝土組合梁柱單元精細化建模理論及方法研究 553.1 型鋼混凝土單元截面的本構關系 553.1.1 約束混凝土本構關系 563.1.2 型鋼、鋼筋的材料本構關系 563.1.3 黏結滑移本構關系 563.2 考慮黏結滑移效應的型鋼混凝土纖維梁柱單元的理論推導 573.2.1 考慮黏結滑移的單元控制方程 583.2.2 單元狀態的確定 643.3 考慮黏結滑移效應的型鋼混凝土纖維梁柱單元的編程方法研究 663.4 模擬分析與試驗結果的對比 693.4.1 試驗概述 693.4.2 數值模型 713.4.3 結果對比與誤差分析 713.5 本章小結 74參考文獻 75第4章 基于延性與造價的型鋼混凝土框架柱多目標優化設計 774.1 型鋼混凝土框架柱位移延性系數研究 774.1.1 影響型鋼混凝土框架柱位移延性的因素分析 784.1.2 數據整理與回歸公式 844.2 型鋼混凝土框架柱的優化設計 874.2.1 偏心受壓柱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884.2.2 斜截面承載力計算 954.2.3 型鋼混凝土框架柱優化數學模型 964.2.4 型鋼混凝土框架柱優化設計算例及分析 1014.3 本章小結 106參考文獻 107第5章 非對稱配鋼型鋼混凝土柱-鋼梁框架節點抗震性能研究 1095.1 試驗研究 1095.1.1 試驗概況 1095.1.2 破壞形態與應變分析 1125.1.3 滯回曲線 1155.1.4 骨架曲線及承載能力 1165.1.5 延性系數及耗能 1175.1.6 剛度退化 1185.1.7 變形分析 1195.2 有限元分析 1205.2.1 幾何模型及材料屬性定義 1205.2.2 黏結滑移本構模型 1215.2.3 試驗結果和有限元分析結果對比 1235.2.4 抗震性能參數分析 1285.3 受剪機理與承載力計算 1295.3.1 水平地震作用下節點受剪機理分析 1295.3.2 受剪承載力公式的建立與驗證 1335.4 損傷分析 1345.4.1 損傷模型 1345.4.2 模型參數 1355.5 本章小結 136參考文獻 137第6章 型鋼混凝土框架節點宏觀模型研究 1396.1 基于OpenSees的型鋼混凝土節點模型的構成 1396.1.1 型鋼混凝土框架節點在地震作用下的反應 1396.1.2 型鋼混凝土節點單元模型的組成 1406.2 剪切塊分量的受力性能研究 1496.2.1 節點的受力機理 1496.2.2 單調加載下剪切塊分量的應力應變關系 1496.2.3 循環加載下剪切塊分量的反應 1566.3 型鋼混凝土節點單元模型有效性評估 1576.3.1 OpenSees中型鋼混凝土節點宏觀模型的建立 1576.3.2 結果有效性驗證 1596.4 本章小結 167參考文獻 167第7章 非對稱配鋼型鋼混凝土柱-鋼梁框架抗震性能試驗研究 1697.1 試驗概況 1697.1.1 試件設計 1697.1.2 材料性能 1697.1.3 試驗裝置與加載方案 1717.2 試驗現象 1737.2.1 試驗現象及破壞形態 1737.2.2 破壞特征分析 1757.3 試驗結果與分析 1777.3.1 滯回曲線 1777.3.2 骨架曲線 1787.3.3 延性 1797.3.4 耗能能力 1807.3.5 強度退化 1807.3.6 剛度退化 1817.3.7 變形恢復能力 1827.4 有限元分析 1837.4.1 材料本構與單元類型 1837.4.2 分析結果與對比 1857.4.3 參數分析 1867.5 本章小結 188參考文獻 189第8章 基于性能的型鋼混凝土框架結構全壽命總費用優化方法研究 1908.1 基于性能的型鋼混凝土框架結構全壽命優化模型 1918.1.1 基于性能的型鋼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震設計方法 1918.1.2 型鋼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震性能指標的量化 1928.1.3 型鋼混凝土框架結構全壽命周期多目標優化模型 1998.2 型鋼混凝土框架結構模糊可靠度 2028.2.1 結構可靠度計算方法 2038.2.2 可靠度計算簡化方法 2148.3 基于性能的型鋼混凝土框架結構全壽命分階段優化方法 2178.3.1 基于性能的型鋼混凝土框架結構全壽命優化模型 2188.3.2 型鋼混凝土框架結構分階段優化計算方法 2198.3.3 承載力約束中的隨機性 2258.3.4 優化算例 2288.4 本章小結 231參考文獻 232第9章 型鋼混凝土框架-核心筒混合結構抗震性能試驗研究及連續倒塌分析 2349.1 試驗研究 2359.1.1 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結構原型設計 2359.1.2 試驗概況 2369.1.3 試驗結果 2429.2 有限元分析 2549.2.1 分析模型的建立 2549.2.2 計算結果與試驗結果對比 2559.3 結構連續性倒塌分析 2579.3.1 失效模式及荷載的確定 2589.3.2 邊柱KZ1失效分析 2629.3.3 角柱KZ2失效分析 2659.3.4 邊柱KZ3失效分析 2679.3.5 開洞剪力墻JQ1失效分析 2699.3.6 側墻JQ2失效分析 2719.4 地震易損性分析 2739.4.1 增量動力分析 2739.4.2 易損性分析 2789.5 本章小結282參考文獻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