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奧古斯丁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63052
- 條形碼:9787108063052 ; 978-7-108-06305-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圣奧古斯丁 本書特色
《圣奧古斯丁/企鵝人生》從奧古斯丁在非洲度過的童年時期講起,講述了青年期的奧古斯丁歷經尋覓、猶疑、苦悶,才由異教轉而歸信公教會,并*終成為神學家的曲折歷程。奧古斯丁曾經以放縱無度的形象被廣泛誤解,作者在書中挑戰了這些傳說。重要的是,加里·威爾斯以歷史學家的嚴謹向讀者展示,奧古斯丁如何在吸收接受古典哲學的同時,也成功地借助“異教作家們”的思想來為基督教信仰辯護。威爾斯筆下的奧古斯丁,能夠與今天的我們心靈相通,但在他生活的時代卻被視為邊緣人物,被視為一個“游離在古典文化圈外的外省人”。
圣奧古斯丁 內容簡介
《圣奧古斯丁/企鵝人生》從奧古斯丁在非洲度過的童年時期講起,講述了青年期的奧古斯丁歷經尋覓、猶疑、苦悶,才由異教轉而歸信公教會,并*終成為神學家的曲折歷程。奧古斯丁曾經以放縱無度的形象被廣泛誤解,作者在書中挑戰了這些傳說。重要的是,加里·威爾斯以歷史學家的嚴謹向讀者展示,奧古斯丁如何在吸收接受古典哲學的同時,也成功地借助“異教作家們”的思想來為基督教信仰辯護。威爾斯筆下的奧古斯丁,能夠與今天的我們心靈相通,但在他生活的時代卻被視為邊緣人物,被視為一個“游離在古典文化圈外的外省人”。
圣奧古斯丁 目錄
**章 非洲(354-383年)
一 塔加斯特(354-366年)
二 馬都拉(366-370年)
三 塔加斯特(370-371年)
四 迦太基(371-374年)
五 塔加斯特(374-376年)
六 迦太基(376-383年)
第二章 意大利(383-388年)
一 羅馬(383-384年)
二 米蘭(384-386年)
三 加西齊亞根(386-387年)
四 米蘭(387年)
五 奧斯蒂亞(387年)
六 羅馬(387-388年)
第三章 非洲(388-430年)
一 塔加斯特(388-390年)
二 希波:神父生涯(391-396年)
三 希波:崩潰(397-409年)
四 希波:權力之爭(410-417年)
五 希波:罪惡、性和死亡(418-430年)
注釋
參考文獻
譯后記
圣奧古斯丁 節選
《圣奧古斯丁/企鵝人生》: 安波羅修的口才并未給奧古斯丁留下多深的印象——在他看來,他的摩尼教朋友福斯圖斯盡管油嘴滑舌,卻是一位更為成功的布道者。奧古斯丁本人與安波羅修的布道風格迥然不同。此外,當奧古斯丁初抵米蘭時,他對安波羅修將殉道者的遺骸公之于眾以獲取民眾情感支持的做法也很不以為然。這位主教大人當時陷入與支持阿里烏主義的查士丁娜皇太后(Empress Justina)爭奪米蘭市民控制權的較量之中。他用新近出土的兩位殉教者圣格瓦西烏和圣普洛塔西烏(Gervasius and Protasius)的遺骸做文章,利用這些被視為神跡的遺骨所謂的“療愈作用”吸引市民對他的支持。奧古斯丁后來提到過這起標志性的事件,不過是在敘述了他的皈依經歷之后,似乎僅僅是為了做一番回顧,以便強調在他正式歸入公教之前并沒有被這些戲劇性的事件所左右。他冷靜的敘述腔調和他晚年身為主教時對同一事件的激情回憶聽起來大相徑庭。 奧古斯丁起初對于神跡崇拜是不贊成的。他并不是質疑奇跡的發生,但認為其背后也許不過是魔鬼作怪而已。上帝是不會將基督奇跡般的生與死這樣重要的天啟輕易示人的,他又何須屈尊降貴與魔鬼同臺競技。受洗之前,也就是安波羅修利用神跡做文章的第二年,奧古斯丁宣布與那些“在對神跡空洞的渴望中無力自拔”的人劃清界限。三年后,他闡明了自己的觀點:“神跡是未獲應許發生在我們的時代的,否則靈魂就會貪戀其中無力自拔,人類也會因其不斷的示現而目倦神疲。”奧古斯丁對神跡所持的冷靜態度與其早年目睹非洲多納徒派教眾對殉教者圣祠的狂熱崇拜有關——這種狂熱在其母莫妮卡的身上就頗為顯著。 奧古斯丁在歸信之前,與安波羅修有過唯一的一次交談(自首次禮節性的拜謁之后),不過是為了幫他的母親莫妮卡詢問在米蘭該如何禁食的問題。改信公教之后,他退居于一所鄉間宅邸。他寫了一封信給安波羅修告知自己的決定。安波羅修在回信中建議他閱讀《以賽亞書》(Isaiah),但奧古斯丁在閱讀這位先知的章句時只感到一頭霧水。顯然當時安波羅修并未告訴奧古斯丁需要從圣經的隱喻人手——當他后來從鄉下返回米蘭,并接受洗禮前的教義指導時才明白這一點。 看來安波羅修并不是那個在奧古斯丁皈依天主教一事上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人。那么,此人又會是誰呢?有一個人確實曾經在四個方面對促成此事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希姆普利西安(Simplician),安波羅修的米蘭主教一職的繼任者,同時也是安波羅修的導師。雖然安波羅修很難接近,且從未與奧古斯丁談過心,但希姆普利西安卻定期接見這位年輕人。每次談話,希姆普利西安都極富同理心,他“像學生一樣勤學好問,*終總是成了那些被請教的人的老師”。奧古斯丁后來一直保持與他書信往來,即使榮升主教后,仍然一如既往地稱他為“我的父”(Father),他這樣寫道:“您信中的真情實意對我而言絕非從未品嘗的新酒,而是自酒窖中取出的味道熟悉的陳釀。” ……
圣奧古斯丁 作者簡介
加里·威爾斯(Garry Wills)兩度獲得美國圖書評論界獎,1992年因《林肯在葛底斯堡》一書榮膺普利策獎。他是美國藝術和文學學會、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成員,并獲得HEW總統勛章。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二體千字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