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村學集 本書特色
《村學集(套裝共3冊)》內容包括三個部分:**部分是來自農村基層的生產和經營實踐的報道,原分散發表于《農村大眾》;第二部分是來自農村地區的關于家風、家訓、家規的描述,已經分散發表于《農村大眾》;第三部分是關于儒學經典“四書”中《大學》《中庸》有關修身和修養的解讀。
村學集 內容簡介
黨的十九大做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自2016年元月份開始,《農村大眾》報社發起了一個面向全省農村讀者的活動,這個活動的名稱定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學習工程”,簡稱“村學工程”。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主體作用,這就需要社會各界一起努力,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村學工程”在這一過程中也將發揮獨特作用。為了更好地讓“學習小組”開展活動,本書將前一時期報紙上刊發的文章進行了分類、結集,名為《村學集》,內容分為上、中、下三部,上篇:立業——來自基層的創新案例;中篇:治家——來自鄉村的文化傳承;下篇:安身——來自經典的轉化發展,以便于學習、利用。
村學集 目錄
《立業 來自基層的創新案例》
梁志華,從燒磚人到生態修復者
鴨梨長在瓶子里,身價暴增20倍
李云升:260畝玉米地里養了2萬只鵝
管道連接養豬場,農場一年“減肥”36噸
分地35年后,陶莊村再走“集體路”
從此有人管了,沂水小農水確權頒證
活態傳承讓“鄉村記憶”成為“鄉村產業”
陽谷農民自建“小農水”確權到戶
讓土地流轉沒后怕
銀行不再擔心放貸放成“地主”
追求優秀,一直在路上
贍養費交到村里,老人按月把錢領
經緯度定位,胡集鎮精準保護“鄉村記憶”
李官莊村連續12年聘請法律顧問
合作社流轉31畝土地休耕4年
張民慶帶領群眾,積累了5億“家底”
大學生杜進寶返鄉種藕種出一片新天地
這樣管理蘋果園畝降成本5000元
“自改委”破解棚戶區拆遷改造難題
合作社經營集體資產,人口增減股權不變
背靠實驗室,合作社用上“私人定制”肥
“嬌生慣養”,孫家集創新“蔬菜品質學”
孫家集洗地凈污摸高“品質農業”
這家合作社,根據試驗效果決定項目取舍
后八村“產改”,外聘員工和村民同等待遇
時隔39年,孔里莊村老作坊重新開張
拔掉106根線桿,孔里莊村弱電全入地
“IT男”返鄉,大棚有了“互聯網思維”
安丘大姜走遍“一帶一路”40國
昌邑倆農民有錢先不賺,探路現代高效農業
跨五村引水,尹村實干闖出強村路
志愿者領讀報紙文章,半年群友參與人次逾干
能學以致用,學起來才更有趣味
我,是一切的根源
春谷金黃,笑聲滿倉
服務型合作社越來越“吃香”
合作社法大修.合作社束縛被逐步解開
泉溝鎮萬名農民工勘探隊跨國探路
80后夫妻:我們要建一處“世外桃源”
兜兜轉轉34年,他又回村當農民
禹城在全省率先試點宅基地有償使用
莊戶學院走出大批“土專家”
濱城區一合作社成立工會組織
義務植樹6萬棵,換來綠色滿校園
行醫49年,“掙”了10萬多張欠條
付莊村試水集體資產股份合作社式運營
自籌44萬元,合作社把滴灌引進田
王凱:南菊北種蹬出致富路48家家庭農場種了全鎮三成多耕地
每斤貴3毛,前韓村韭菜“任性”4年了
李小剛攢足電商經驗“學有小成”
“垃圾分類”已成鄒城北齊村民自覺行為
省內首家,青州試點土地經營權入股農業企業
肥城在省內首推農房抵押貸款
“能漚的”漚成肥,六成垃圾不出村
年出欄肥豬5萬頭,養殖場只需5個人
30字村風村訓提振趙瓦村“精氣神”
雙泉村,樸素生態引來觀光客
西溝村全村508畝土地整體流轉
劉傳禮:6年打響一個土豬品牌
《治家——來自鄉村的文化傳承》
我眼中的家風家教
眼睛是懶蛋,雙手是好漢
瑯琊王氏:千年家訓一盞燈
廉如秋水,惠若春風
沾化吳氏:一以誡為訓,耕讀傳家
家訓就是掏心窩兒的話
西萬張氏:以“忍”處世,弘揚孝道
家風是對信仰的堅守
端碗給長輩送餃子
《述訓》傳家風,杜氏156位官員未有貪官
“伏波家風”
精忠報國的家風給我力量
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家訓,是融入血脈的精神堅守
戲弄乞丐,挨了父親的打
助人為樂,分享禮讓
無字的家規
孝親修身**樁
不忘家仇國恥,努力前行
一副對聯傳家風
示兒皆有情,但愿九州同
嘉祥高氏:孝善仁德傳百世
德明身正,學海苦舟
看門風
“要做一個有用的人”
感恩父母的“規矩”課
餐桌上的教育
父親的杠桿
德勤孝義,和善信誠
聽姥姥的諺語長大
自創《誡子篇》,帶來好家風
勤勉持家,與人為善
不積怨愛生活常勞動
“一杯水”里的家風
惜食不挨餓,惜衣不露身
七字家訓的傳承
“忠孝”傳家不凌弱,不畏強
和為貴,樂助人
父親的家訓
人生無愧問天地
耕讀傳家,桂冠盈門
家風是一種堅守
家人*愛團圓飯
“不怕風吹黃沙,就怕背后揚土”
好家風伴人生
金光閃閃一支筆
平斗借尖斗還
孝悌誠信,持續學習
三條家規不離“孝”
岳氏“忠孝廉”傳家
劉家有桿公平秤
干干凈凈掙錢
吃虧是福
好家訓帶來全家福
人雖窮但要有骨氣
《安身——來自經典的轉化發展》
中庸哲學論
大學功夫論
村學集 節選
母子打擂臺看誰水平高 大學生杜進寶返鄉種藕種出一片新天地 《農村大眾》記者陳建志 大學畢業放棄城市舒適的工作,回到老家,跟母親打擂臺比賽種藕,看誰管理水平高。說起4年前的這個決定,杜進寶至今依然很佩服自己當初的勇氣。 2012年7月,大學畢業之后,在北京等城市工作了2年的杜進寶突然提出,要回老家山東平邑,跟著母親學習種藕。一聽這事,親戚朋友都不理解,父母明確表示“堅決反對”,好不容易考上大學,走出落后的沂蒙山區進入繁華的大城市,又要回來。“你在這個窮山窩里沒待夠?” 杜進寶誠心誠意地對母親說:“我就想試試我的本事,跟您打擂臺,一人管一片藕池。如果我種的藕產量比您的高,您給我100萬元創業基金,我自己去創業;如果我種的藕產量比您的低,我就聽您的話,回城市去。”看兒子一股犟勁,母親勉強同意了,把原先自己管的30畝藕池一分為二,拿出15畝讓兒子管。 跟母親打擂臺種藕,想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杜進寶的母親名叫崔鳳美,種藕十幾年了,技術水平高,管理又細心,種出的藕產量高、品質好,在當地很出名。 認準的事情,就要干好。作為一名種藕新手,杜進寶買來書籍,有空就學;遇到不懂的技術難題,書上沒寫的,就向擂臺賽對手、自己的母親請教。 作為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可貴的是他不安于現狀、大膽創新的精神。原來給藕池施土雜肥,都是一次全部投入,他改為分三次施,這樣減少了肥料浪費,提高了肥料利用率。種藕的人都知道,施到藕池里的肥料必須事先腐熟,如何腐熟則大有學問。杜進寶買來日本原產的EM菌制作腐熟劑,他嘗試著調整配方,經歷多次失敗之后,終于研制出一種新的腐熟劑,添加到肥料中,不但發酵更充分了,發酵時間還變短了。 春種秋收。4月下旬栽下的藕種,逐漸發芽、展葉、長莖、開花,到了9月下旬該收獲了。蓮藕收獲機開進藕池,“隆隆”作響,待到把藕池里的藕全部挖出來,過磅一稱,母親管理的藕池畝產藕6000斤左右,杜進寶管理的則超過8000斤。不用說,做兒子的取得了擂臺賽的勝利!父母無奈,同意他留下來種藕。 “說好的100萬元創業基金,兌現給兒子了嗎?”面對提問,母親崔鳳美回答:“豈止是100萬元,打那以后,種藕的事兒全交給兒子啦!我退居幕后,成了他的幫手。”當然,杜進寶也沒有另起爐灶去干別的事,依然一心一意種藕。 隨著種藕事業的擴大,小打小鬧難成氣候。杜進寶于第二年注冊成立了平邑汪洋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并任理事長。他的想法是,把周邊種藕的鄉親們聯合起來,一起把這樁事做大。 他帶領社員們從蔬菜之鄉山東壽光引進了一種產自外國的新品種雪藕。這種藕,切開之后顏色雪白,而且一天之內不變色,吃起來脆生生的,口感好,產量又高,畝產可達1萬斤,比老品種產量高出一大截。在向外推廣新品種雪藕的過程中,杜進寶與有關企業合作,研發出一種移動藕池——用特制的纖維布作底的池子。使用時,按照平整土地→劃線→打梗→鋪布→上土→澆水→下種(栽藕)的步驟操作就行,十分簡便。這種移動藕池,適合土壤瘠薄、小面積種植的地方推廣使用,使用壽命長達十幾年。什么時候不想用了,排凈池子里的水,移走里面的土,再撤掉纖維布,就可以恢復土地原貌。 有些地方,土壤不適宜種藕,杜進寶就試驗著改良。他開著車,走到一個地方,就在當地取些土樣,回來測試,試驗改良。比如鹽堿地,需要加些酸性物質中和,否則種藕難以成活。 年紀輕輕的杜進寶秉承了沂蒙山區人憨厚誠實、樂于助人的優良傳統。2016年4月,山西省一個客戶,從杜進寶這里買了2000斤藕種,種下去沒有正常發芽,自己也沒找出原因。杜進寶接到電話之后,開車奔馳接近兩千里路,趕到那里,一番檢查、分析,可能是藕芽在運輸途中受凍了。他當場提出,第二年免費給這名客戶提供相同數量的藕種。當今社會,不少賣家只要賣出商品拿到貨款就行,如果商品出現什么問題,總是推三擋四。杜進寶如此罕見的做法,令客戶感動不已。親戚朋友聽說這事,議論紛紛,有人當面說他:“你真傻,不是你的責任,為啥去承擔損失?”他的回答倒是很實在:“出了這事,如果客戶承擔損失,種藕的事就砸了,他可能一輩子再也不種藕了。我承擔些損失,只是少掙幾萬塊錢。咱做生意,不能只為了掙錢,還要幫助他們一起致富。” 也是在2015年,我省東營一個客戶轉包了500畝地,計劃種植蓮藕,并把37萬元買藕種的錢匯了過來。杜進寶覺得那里的鹽堿地不適宜種藕,可是客戶執意要種。杜進寶跑到東營,取土化驗,結果顯示當地土壤堿性太強。他把錢退還客戶,說月艮客戶不要種植蓮藕了。 幾年來,杜進寶始終把產品質量放在**位,免費提供種植管理技術服務,以誠對待客戶,因此贏得廣大客戶的好評,同時贏得大片市場。至今,他的客戶總共發展到1萬多個,涉及山東省內各地以及江蘇、河南、河北、遼寧、湖北、湖南、浙江、安徽、四川等多個省份。*近又傳來好消息,四川省一家大公司,要在海南省大面積推廣蓮藕,邀請杜進寶負責種植管理技術,他施展本事的舞臺更大了。在他看來,“干農業,找準項目,也會大有作為”。這也是當初他返鄉的初衷。 ……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二體千字文
- >
自卑與超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