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天寶古村先賢小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033575
- 條形碼:9787565033575 ; 978-7-5650-3357-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天寶古村先賢小傳 本書特色
《天寶古村先賢小傳/宜豐縣精神文明建設系列讀本》以流暢的語言、生動的筆觸對人物生平進行的故事式解構,讀來給人啟示和力量,并能引發人見賢思齊的閱讀通感。書中先賢的節操、精神和品德,無不感人肺腑、令人欽佩。 這部小傳順應歷史認知和時代需要,無疑是我們從民族精神、傳統道德和文化價值上尋找原點、吸取力量的有益讀本。
天寶古村先賢小傳 內容簡介
本書依據各種歷史文獻資料, 講述了江西宜豐天寶古村劉氏家族近四十位先賢的真實人生, 包括: 天寶墨莊劉氏始祖椿四公、拒交宰相的進士劉體道、捐修百橋的大善士劉士會、孝子義士劉圣文、三代殉國的天寶忠烈劉國柱、七縣知縣劉寶壽、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劉師舜、南昌大學首任校長劉乾才、著名骨科學專家劉志銳等。
天寶古村先賢小傳 目錄
拒交宰相的進士劉體道
捐修百橋的慈善家劉士元、劉士會
為官盡心的知縣劉全周
勇逮狐禪的知縣劉干正
重金救人的富商劉高庸
冤比竇娥的富商劉亦莊
鐵面御使劉學詩
“白衣卿相”劉型正父子
孝子義士劉圣文
中國**流人物劉拱宸
“江西完人”劉煉世
納蘭長歌哀悼的天寶忠烈劉欽鄰
城亡與亡的天寶忠烈劉大成
三代殉國的天寶忠烈劉國柱
舍親殉國的天寶忠烈劉光裕
戰死沙場的天寶忠烈劉宗元
皇帝旌表的兄弟義士劉應葆和劉份
大似王陽明的知縣劉如玉
賢孝兄弟劉應嘉和劉應熹
“標武舉”的故事
天寶劉氏義子朱軾
百姓立生祠紀念的知縣劉之英
七縣知縣劉寶壽
南昌教諭劉泉的愛情故事
賣文養家的神童進士劉素存
以人為本的進士劉寶森
鞠躬盡瘁的鄉賢劉芷汀
為皇陵選址的風水先生劉認吾
中國現代職業教育先驅劉化成
討袁知縣劉天衢
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劉師舜
安貧樂道的稅務局長劉師湯
懷才不遇的地政局長劉己達
智諫縣長的劉裁縫
“國共”兩黨跨黨黨員劉元昌
南昌大學首任校長劉乾才
著名骨科學專家劉志銳
附錄一 曾祖子英公宦湘政績
附錄二 “天寶妹子”對話文壇名家
附錄三 長篇小說《天寶往事》評論精選
后記
天寶古村先賢小傳 節選
“大姑嶺”是這條古商道上的一座山名,位于現在潭山鎮漢塘村內(古天寶轄區)。宋朝紹興年間,為緝拿盜匪,確保商途暢通,朝廷于大姑嶺設立巡檢司。延續到清朝末年,該司仍然設有巡檢一名、皂隸兩名、弓兵六名。直至2000年以前,尚存一座麻石壘成的巡檢司亭雄踞山巔,堅固無損,扼守要沖,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當年椿四公來到此地任職,自此再沒離開,因而大姑嶺司亭便成為天寶劉氏后裔的祭祖之地。可惜2001年當地村民為取石料興建水電站,把這一處珍貴的歷史文物拆毀了。如今青山依舊,草木契如,。而我們已無處尋覓始祖遺跡,只能將它存之于文字,常懷紀念。 在中國古代官制之中,巡檢只是一個沒有品級、不人流的小吏職務,大致相當于現在的公安派出所所長(兼有稅務所長部分職能)。但是,據史料記載,清末的大姑嶺巡檢,每年俸祿銀子竟有三十一兩五錢二分,比之于縣令每年四十五兩的俸銀,真不算少。宋朝國家富裕,遠勝清末,巡檢薪俸,理當不薄,無奈椿四公生不逢時,僅僅任職三四年,宋光宗就被迫退位了。 光宗退位以后,椿四公再沒出仕為官,徹底地成為一介平民,茍全性命于亂世。他和他的妻子傅氏夫人相中天寶地方依山傍水,土地肥美,氣候適宜,便在繞村而過的耶溪河畔一處叫作“十竹亭”(又稱“施粥亭”,相傳岳飛將軍曾在此地開設粥棚賑濟災民)的蘆葦洲中蓋起兩間茅廬土屋,靠織草鞋賣錢為生。椿四公夫婦育有一子,諱名承全,單傳四代生育兩位五世孫,諱名陽祖、陽可;至第六代,二陽兄弟各生四子,后世稱為上、下四房,乃有日后堂皇巨族。此等繁衍生發之力,比之于“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的天地造化之功也不遑多讓。 據家族長者講說,發家立族大業,一要始祖有德,二有擇地有靈。意思就是說,一個大家族創興發旺,實乃始祖之德和宅地靈氣氤氳融合的產物,是人杰地靈相得益彰的結果。諸如此類“善德興家”“倚德任事”觀念,不僅是鄉村婦男口中的說辭,也是中華民族一種源遠流長、根深蒂固的信仰。《左傳》中有名篇《曹劌論戰》,講述春秋時期齊魯兩國交戰故事。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春天,齊國大軍攻打魯國,魯莊公迎戰之際,一位名叫曹劌的謀士進宮求見,問道:“大王憑什么跟齊國打仗?”魯莊公回答:“我有衣服飲食,不敢獨占,一定要分惠眾人。”曹劌說:“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不會服從。”魯莊公說:“我用牛羊、玉帛祭祀神靈,從不虛報數目,一定如實稟告。”曹劌說:“這種小小信仰,并不深誠,神靈不會保佑。”魯莊公又說:“國內大大小小的案件,我雖不能一一考察清楚,但我一定要求依律依法處理得合情合理。”曹劌據此認定魯莊公是個忠于職守的有道之君、有德之人,據此可以和齊國交戰,并自請參戰,輔佐魯莊公打敗齊國。 在這種文化背景之下,善德興家觀念深入人心。亞圣孟子曾經總結出“五世而斬”的定律:“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亦五世而斬。”被后世視為家族興衰規則和王朝更迭咒語。然而天寶劉家昌隆數十代,歷久彌盛,后世族裔由此堅信,這便是椿四公的善德福報。明朝隆慶三年(1569年),家族進士劉體道從刑部主事任上請假回籍,歸省祖墳,為椿四公與祖妣合墓撰寫銘表,也道出了“大都創始之祖,積德為上,相地形次之”的真知灼見。 雖然年代相隔久遠,但是椿四公的德行節操卻并未湮沒于時光淵藪,而是至今仍然有聞于道。劉體道在始祖夫婦合墓銘表中感慨地寫道:“巡檢官職雖小,然而專裁擇御,獨當一面,是故可以積德!”事實上椿四公正是為官清廉、種德于世的表率。從他生前茅廬土屋、不事二主,輟官后不得不靠織草鞋養家糊口,死后連一塊墓碑都沒有的事實管窺,我們不難逆睹他的節操高標和兩袖清風。 ……
天寶古村先賢小傳 作者簡介
劉敦仁,男,筆名文釗,祖籍宜豐天寶,出生于上海,1951年隨家人遷居臺灣。1963年在臺灣大學畢業后負笈歐洲,就讀馬德里大學及羅馬大學,后任職于梵蒂岡新聞處。1969年偕妻子移居加拿大至今,先后從事大學任教、 旅游經營、中關加三國文化交流主持等工作。工作之余從事寫作數十年,出版小說及譯著十余部,并在各地報刊發表旅游雜文二百余篇,大部分作品創作靈感源自周游世界九十多個 和地區所得。
- >
唐代進士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朝聞道
- >
二體千字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