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提琴第一無伴奏組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489812
- 條形碼:9787544489812 ; 978-7-5444-8981-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提琴第一無伴奏組曲 本書特色
這首作品是由上海音樂學院劉念教授獨立創作,共分為四個樂章
*樂章 水墨
創作想法來自兒時的金庸武俠夢以及對中國水墨畫的情結。 “金庸武俠夢”和 “中國水墨畫”這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他者,卻在時空的際遇里以“灑脫”的共性承載著彼此......
該樂章化用了西北民歌的素材,節奏、韻律較為自由,旋律高亢遼闊,起伏很大,曲風粗獷灑脫,不經意間融入中國水墨畫的意蘊。“墨即是色”,焦、濃、重、淡、清,產生了豐富而微妙的色彩層次變化。而這反映在了《水墨》中種種力度和虛實變幻,即通過東西方特定和聲音程疊加而達到多層次、多維度的音色變化,從而展現出水墨“五彩”的效果,再通過休止符造成的“留白”,給聽者以無限遐想的空間和生動的氣韻。
第二樂章 變形諧謔曲這首作品是由上海音樂學院劉念教授獨立創作,共分為四個樂章
*樂章 水墨
創作想法來自兒時的金庸武俠夢以及對中國水墨畫的情結。 “金庸武俠夢”和 “中國水墨畫”這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他者,卻在時空的際遇里以“灑脫”的共性承載著彼此......
該樂章化用了西北民歌的素材,節奏、韻律較為自由,旋律高亢遼闊,起伏很大,曲風粗獷灑脫,不經意間融入中國水墨畫的意蘊。“墨即是色”,焦、濃、重、淡、清,產生了豐富而微妙的色彩層次變化。而這反映在了《水墨》中種種力度和虛實變幻,即通過東西方特定和聲音程疊加而達到多層次、多維度的音色變化,從而展現出水墨“五彩”的效果,再通過休止符造成的“留白”,給聽者以無限遐想的空間和生動的氣韻。
第二樂章 變形諧謔曲
變形,是再創造,是一種強烈化、鮮明化、夸張化的手法。“形”是客觀的物,“變”包含著組合和重組,它超越了慣性的期待感。
“諧謔曲”是指用音樂來表現詼諧幽默的情趣,其主要特點是速度輕快、節奏活躍、以三拍子為主,且常伴有突然出現的強弱對比,帶有舞曲性與戲劇性的特征。
樂章中的“形”即是以中國民歌為“本”,采用西方音樂中華爾茲式樣的三拍子結奏,從而產生典雅與高亢的韻律對比,給人一種新奇之感。
第三樂章 映畫
該樂章是一首帶有藏族民歌風格的樂曲。藏族民歌大多音調悠長、音域寬廣、節奏自由,旋律優美遼闊、婉轉動聽。樂章將“主人公”置于第三方的“場”中,進而感受景、物、聲三者之間的映照。
除了在正常的琴聲基礎上演奏,還加入了些許現代演奏法來描繪景和聲之間的動態感。中段的旋律線條更加烘托了樂章中的情緒,渲染了氣氛,形成立體的音效畫面。在景、物、聲的交錯里定格成了一部“映畫”。
第四樂章 積木
積木,有著不同的排列方式,且有一定的空間感。這與西江千戶苗寨的空間布局有著異曲同工之處(西江千戶苗寨是一種特有的建筑群落,在空間組織上并非人為秩序,而是根據地形特點順勢而建,在整體上又顯得錯落有致)——這一樂章的創作靈感便是源于此。
雖然帶有苗族民歌風格,但在創作上不以傳統的和聲作為基調,而是以苗寨的建筑風格為藍本,汲取西江千戶苗寨的空間美學感來搭建作品的樂思;旋律略略具有苗族民歌頓挫緩和、音調綿長的特點。
中提琴第一無伴奏組曲 內容簡介
這首作品是由上海音樂學院劉念教授獨立創作,共分為四個樂章樂章 水墨創作想法來自兒時的金庸武俠夢以及對中國水墨畫的情結。 “金庸武俠夢”和 “中國水墨畫”這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他者,卻在時空的際遇里以“灑脫”的共性承載著彼此......該樂章化用了西北民歌的素材,節奏、韻律較為自由,旋律高亢遼闊,起伏很大,曲風粗獷灑脫,不經意間融入中國水墨畫的意蘊。“墨即是色”,焦、濃、重、淡、清,產生了豐富而微妙的色彩層次變化。而這反映在了《水墨》中種種力度和虛實變幻,即通過東西方特定和聲音程疊加而達到多層次、多維度的音色變化,從而展現出水墨“五彩”的效果,再通過休止符造成的“留白”,給聽者以無限遐想的空間和生動的氣韻。第二樂章 變形諧謔曲變形,是再創造,是一種強烈化、鮮明化、夸張化的手法。“形”是客觀的物,“變”包含著組合和重組,它超yue了慣性的期待感。“諧謔曲”是指用音樂來表現詼諧幽默的情趣,其主要特點是速度輕快、節奏活躍、以三拍子為主,且常伴有突然出現的強弱對比,帶有舞曲性與戲劇性的特征。樂章中的“形”即是以中國民歌為“本”,采用西方音樂中華爾茲式樣的三拍子結奏,從而產生典雅與高亢的韻律對比,給人一種新奇之感。第三樂章 映畫該樂章是一首帶有藏族民歌風格的樂曲。藏族民歌大多音調悠長、音域寬廣、節奏自由,旋律優美遼闊、婉轉動聽。樂章將“主人公”置于第三方的“場”中,進而感受景、物、聲三者之間的映照。除了在正常的琴聲基礎上演奏,還加入了些許現代演奏法來描繪景和聲之間的動態感。中段的旋律線條更加烘托了樂章中的情緒,渲染了氣氛,形成立體的音效畫面。在景、物、聲的交錯里定格成了一部“映畫”。第四樂章 積木積木,有著不同的排列方式,且有一定的空間感。這與西江千戶苗寨的空間布局有著異曲同工之處(西江千戶苗寨是一種特有的建筑群落,在空間組織上并非人為秩序,而是根據地形特點順勢而建,在整體上又顯得錯落有致)——這一樂章的創作靈感便是源于此。雖然帶有苗族民歌風格,但在創作上不以傳統的和聲作為基調,而是以苗寨的建筑風格為藍本,汲取西江千戶苗寨的空間美學感來搭建作品的樂思;旋律略略具有苗族民歌頓挫緩和、音調綿長的特點。
中提琴第一無伴奏組曲 目錄
中提琴第一無伴奏組曲 作者簡介
劉念,上海音樂學院中提琴教授;中提琴及室內樂表演專業碩士研究生雙向導師。他是當今古典國際樂壇上炙手可熱的中提琴演奏家,多項國際中提琴比賽第一名獲得者。日本權威音樂雜志《音樂之友》評價為--國際新晉中提琴家、教育家的先鋒人物。奧地利2008-2009年度最佳古典音樂演繹獎獲得者。“今井信子”中提琴四重奏和“漢”四重奏的主創成員。世界首演了多部當代中提琴大型樂曲,并活躍于獨奏,室內樂、現代音樂及各國著名音樂節的演奏和教學活動中。國內、外灌制多張獨奏、重奏唱片;出版權威中提琴獨奏和室內樂樂譜。2013年上音任教至今, 班上學生已多人在國內、國際中提琴重大賽事中獲獎,為國家和學校爭得榮譽。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