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在洪流中:洪靈菲作品及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6090033
- 條形碼:9787536090033 ; 978-7-5360-9003-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在洪流中:洪靈菲作品及研究 本書特色
《廣東“左聯”作家作品及研究》**輯梳理了廣東籍“左聯”作家洪靈菲、戴平萬和馮鏗三人的作品及研究精選,將創作和研究相結合,力求展示廣東“左聯”作家的整體寫作面貌、時代特性、思想轉變歷程與美學特色。 2020年是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9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洪靈菲為“左聯七常委”之一、“新興文學的特出者”,其“流亡三部曲”是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初期開創之作傾聽文學敘事中的革命戰鼓,尋找左翼文藝的嶺南血脈
在洪流中:洪靈菲作品及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分別選取了洪靈菲的小說和詩歌代表作品, 如《流亡》 (節選) 《家信》《氣力的出賣者》《紅棉樹》等。編選的作品類型多樣, 以求從不同的角度展現洪靈菲的創作個性與特征。洪靈菲出身于貧苦的農民家庭, 后到廣東高等師范學校讀書, 學生時代, 積極投身革命運動。大革命失敗后, 遭到通緝, 被迫流亡到新加坡等國。1930年“左聯”成立時, 他為七人常委之一。洪靈菲創作的“流亡三部曲”《流亡》《前線》和《轉變》被認為是其自傳式的寫作, 這三部作品采取了“革命+愛情”模式, 反映當時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投身革命所面臨的困難與矛盾, 真實地反映了時代的特性。
在洪流中:洪靈菲作品及研究 目錄
流亡(節選) 3
家信 159
大海 203
在木筏上 240
在洪流中 252
歸家 263
氣力的出賣者(一封信) 274
詩歌春 283
白菊花 284
黑夜 285
大風雨 286
前線二首 287
紺紅之光 288
大雷雨 289
下編 洪靈菲研究
憶洪靈菲同志 秦靜 293
在中國“今天和明天之交”的無產階級作家——洪靈菲 鮑昌 317
拓荒者的耜跡與犁痕——“左聯”烈士洪靈菲及其創作 胡從經 332
洪靈菲“左聯”時期的創作轉向 黃景忠 353
洪靈菲簡譜 林潔偉 367
在洪流中:洪靈菲作品及研究 節選
《在洪流中:洪靈菲作品及研究》: 之菲一夜無眠,清晨早起。這時候群動皆息,百喧俱靜。拘留所外,長廊上只排列著幾架用布套套住的汽車,長廊外便是一個士敏土填成的廣場。廣場的對面,高屋岸然,正是警察總局的辦公處。 一輪美麗的朝陽,距離拘留所不夠五十丈遠的光景,從海邊的叢樹中探頭探腦地在窺望這被囚的之菲。它是像胭脂一樣的嫣紅,像血一樣的猩紅,像玫瑰花一樣的軟紅,像少女的臉一樣的嫩紅,像將軍的須一樣的戟紅。它象征柔媚,同時卻象征猛烈;它象征美,同時卻象征力。它是青春的化身,它是生命的全部。它有意似的把它紅光射到黑暗的拘留所,把它溫熱浸照著之菲的全身。它用它無言的話語幽幽地安慰著他。它用它同情的脈動深深地鼓勵著他。他笑了。他深心里感到一種不可言說的愉悅地笑了! ∵^了一會,一個司號的印度兵雄赳赳地站在長廊上。他向四圍里望了一望,便把手上的喇叭提到口里,低著頭,張著目,脹動著兩腮地吹起來。在這吹號聲中,足有兩百個印度兵,幾十個英包探,一百個中國兵,一齊擠到這廊外的廣場上。他們都很認真地在操練著,一陣陣皮鞋擦地的聲音,都很沉重而有力! 」蛡虻挠《缺畈欢嗝總都有十二兩重的胡須。須的境域,大率自下項至耳邊,自嘴唇至兩腮。須的顏色,自淡褐色至沉黑色,自微黃色至深紅色,大體以黑色者為*多。他們像一群雄羊,雖須毛遍體,而權威極少。他們持槍整步的技巧似乎很高,一聲前進如黑浪怒翻,勢若奔馬。一聲立正,如椰林無風,危立不動! ∮絺個都很精警,有極高的鼻峰,極深的眼窩,極兇狠的神氣,極靈活的表情。眼睛里燃著吃人的獸性,燃著驕傲的火星。他們都長身挺立,像一隊忍饑待發的狼群一樣。他們散開來,每人都有一輛摩托車供著驅使,來去如馳風掣電,分明顯出捕人正如探囊取物! 」蛡虻闹袊,那真滑稽**,不肖無雙的了!他們經過帝國主義者高明的炮制,只準他們戴著尖頭的帽,縛著很寬闊的褲腳,腰心很不自然地束著一條橫帶。一個個鼻很低,臉色很黃,面上的筋肉表現出十分弛緩而無力。操也操得特別壞,他們的足在擺動著,他們的頭卻永遠地不是屬于他們所有的樣子。 這時,P君和曉天君也起身了。他們都即刻走到門邊隔著鐵欄望著廣場上的三色板的晨操?戳艘粫X得著實有趣,他們便在這拘留所里面用著皮鞋踏著地板,十分用力地操起來! 拈T外經過的白種人,都很感到興味地把他們考察一番,問問他們被拘的理由,便自去了。他們這種熱心的照顧,全然是由于好奇心的激勵,同情的部分當然很少,這是無疑的。其中如一個西獄卒,和一個把之菲從××號帶來的包探,有時也玩弄著一點小殷勤,這算是絕無僅有的例外! 〉,在這種漆黑的、悶絕的環境中,居然有了一個雜役頭目的華人和一個司號的印度人向他們表示著親切的同情。雖然這種同情對于他們的助力極少,但同情之為同情,自有它本身的價值。 ……
在洪流中:洪靈菲作品及研究 作者簡介
洪靈菲(1902-1933),學名洪倫修,字子常,筆名林曼青、林陰南、李鐵郎等,廣東潮州人。出身貧苦的農民家庭,6歲開始從事體力勞動,后考進國立廣東高等師范學校(中山大學前身)。學生時代,積極投身革命運動。大革命失敗后,遭到國民黨的通緝,被迫流亡到新加坡等鄰國。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與戴平萬、杜國癢等人成立“我們社”,主編《我們》月刊。1930年3月,“左聯”成立,洪靈菲是發起人和“七常委”之一,同時也是其中年輕的執委。1927年夏至1930年春,短短幾年時間,洪靈菲創作了《流亡》《前線》《轉變》《大!贰稓w家》等近200萬字的作品。1933年中秋前后,年僅31歲的洪靈菲被槍殺于南京雨花臺。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莉莉和章魚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