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福爾摩斯探案小說漢譯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028614
- 條形碼:9787569028614 ; 978-7-5690-286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福爾摩斯探案小說漢譯研究 內容簡介
《福爾摩斯探案小說漢譯研究》以福爾摩斯探案小說的漢譯史為主要研究對象,說明不同譯本語言風格上的雅俗之辨,與我國近現代乃至當代文學語言風格的雅俗流變關系密切。書稿把每個階段的福爾摩斯小說的漢譯本置于雅俗的對峙中考察,不僅注意到景物和心理活動等內容的增刪,而且留意到伴隨翻譯規范的確立而出現的“文本翻譯”向“文學翻譯”的轉變及出版、媒介等更大范圍內的變動。 《福爾摩斯探案小說漢譯研究》為系統了解福爾摩斯探案小說的漢譯過程提供了全景描述。
福爾摩斯探案小說漢譯研究 目錄
緒論
**章 雅俗流變觀照下的福爾摩斯漢譯本分期
**節 小說雅俗區別及福爾摩斯探案小說的雅俗歸類
一、西方對小說雅俗的界定及其對福爾摩斯探案小說的歸類
二、國內對小說的雅俗界定及對福爾摩斯探案作品的歸類
三、小說雅俗的評判標準
第二節 雅俗通約視角下的福爾摩斯探案小說雅化品格
一、小說發展過程中的雅俗通約常態
二、經典偵探小說的雅化品格
三、福爾摩斯探案小說的雅化品格
第三節 小說雅俗觀流變視野下的福爾摩斯漢譯本分期遴選
一、近現代小說雅俗觀的流變
二、福爾摩斯漢譯本的分期遴選
三、本書對雅俗的操作界定
第二章 晚清:雅俗的社會功利導向與審美導向摸索
**節 《時務報》譯文(1896-1897)奠定的兩種雅俗觀走向
一、《時務報》譯文"記實事、廣見聞"的社會功利導向
二、審美導向觀照下的《時務報》譯文:向俗、向雅兩種嘗試
第二節 適俗的初步嘗試:《繡像小說》(1903)譯本
一、學養不足:不能,非不為也
二、文化與文學干預:不為,非不能也
第三節 邁近雅化:《歇洛克奇案開場》(1908)
一、對"豪杰譯"作風的摒棄
二、林紓、魏易雅化意識的形成
第三章 民初:中華書局版《福爾摩斯偵探案全集》(1916)的媚俗刁氣
**節 人物形象及其道德的扭曲變形
一、人物形象的改造
二、人物道德觀的改造
第二節 故事情節的適俗改造
一、動辦}生母題的保留和改造:對小市民情調的迎合
二、靜止性母題變形:對西方文化習俗的誤讀和篡改
第三節 敘事方式的傳統化規約
一、敘事者的適應與改造
二、敘事時間的接納與調整
第四章 "五四"后至改革開放前:"向俗"浙成主導
**節 1927年至1949年留待解決的雅俗相關問題
一、福爾摩斯探案小說漢譯中的標題改譯與偽翻譯問題
二、福爾摩斯探案小說漢譯中的文白分別
第二節 福爾摩斯探案小說由雅到俗的評價轉變
一、蘇聯對福爾摩斯探案小說的評價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二、國內對福爾摩斯探案小說的低俗評價:社會功利視角
第三節 以"俗"譯"俗":"十七年"期間三部零散譯作(1957-1958)
一、還以通俗:譯本對充分性的關注
二、兩種修訂意識:"十七年"譯本同臺灣修訂本(1997)的比較
第五章 "五四"時期及改革開放之初:雅與俗的兩次對峙
**節 兩次雅俗對峙的形成及其對通俗文學翻譯的影口向
一、雅俗對峙的形成及雅文學的翻譯觀
二、雅文學翻譯觀給俗文學翻譯帶來的影響
第二節 "五四"時期的雅俗對峙及其對福爾摩斯漢譯的影響:以1927年《全集》為例
一、從"文學文本的翻譯"到"文學翻譯"的轉變
二、1927年《全集》主要譯者程小青的雅化意識
第三節 改革開放之初的雅俗對峙:以1981年版《全集》漢譯為例
一、雅俗的社會功利導向:影響消退
二、文學審美層面:從原文中心到基本忠實的轉變
第六章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雅俗多元格局的形成
**節 向"俗"風潮的再起
一、文本層面:福爾摩斯探案小說漢譯中的適俗習氣
二、非文本層面:譯本流通中的過度商品化傾向
第二節 雅俗共賞的嘗試
一、譯林版(2005、2006)雅俗共賞嘗試的失敗:詞匯生造與文法混亂
二、譯林版(2005、2006)的雅俗混雜:新式媚俗與文體再現
第三節 追求雅化之新譯:施萊爾馬赫模式
一、雅化之新譯:中華書局新版《全集》(2012)
二、福爾摩斯探案小說施萊爾馬赫翻譯模式的推動力:雅俗觀的新變
參考文獻
附錄:譯本正誤
后記
**章 雅俗流變觀照下的福爾摩斯漢譯本分期
**節 小說雅俗區別及福爾摩斯探案小說的雅俗歸類
一、西方對小說雅俗的界定及其對福爾摩斯探案小說的歸類
二、國內對小說的雅俗界定及對福爾摩斯探案作品的歸類
三、小說雅俗的評判標準
第二節 雅俗通約視角下的福爾摩斯探案小說雅化品格
一、小說發展過程中的雅俗通約常態
二、經典偵探小說的雅化品格
三、福爾摩斯探案小說的雅化品格
第三節 小說雅俗觀流變視野下的福爾摩斯漢譯本分期遴選
一、近現代小說雅俗觀的流變
二、福爾摩斯漢譯本的分期遴選
三、本書對雅俗的操作界定
第二章 晚清:雅俗的社會功利導向與審美導向摸索
**節 《時務報》譯文(1896-1897)奠定的兩種雅俗觀走向
一、《時務報》譯文"記實事、廣見聞"的社會功利導向
二、審美導向觀照下的《時務報》譯文:向俗、向雅兩種嘗試
第二節 適俗的初步嘗試:《繡像小說》(1903)譯本
一、學養不足:不能,非不為也
二、文化與文學干預:不為,非不能也
第三節 邁近雅化:《歇洛克奇案開場》(1908)
一、對"豪杰譯"作風的摒棄
二、林紓、魏易雅化意識的形成
第三章 民初:中華書局版《福爾摩斯偵探案全集》(1916)的媚俗刁氣
**節 人物形象及其道德的扭曲變形
一、人物形象的改造
二、人物道德觀的改造
第二節 故事情節的適俗改造
一、動辦}生母題的保留和改造:對小市民情調的迎合
二、靜止性母題變形:對西方文化習俗的誤讀和篡改
第三節 敘事方式的傳統化規約
一、敘事者的適應與改造
二、敘事時間的接納與調整
第四章 "五四"后至改革開放前:"向俗"浙成主導
**節 1927年至1949年留待解決的雅俗相關問題
一、福爾摩斯探案小說漢譯中的標題改譯與偽翻譯問題
二、福爾摩斯探案小說漢譯中的文白分別
第二節 福爾摩斯探案小說由雅到俗的評價轉變
一、蘇聯對福爾摩斯探案小說的評價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二、國內對福爾摩斯探案小說的低俗評價:社會功利視角
第三節 以"俗"譯"俗":"十七年"期間三部零散譯作(1957-1958)
一、還以通俗:譯本對充分性的關注
二、兩種修訂意識:"十七年"譯本同臺灣修訂本(1997)的比較
第五章 "五四"時期及改革開放之初:雅與俗的兩次對峙
**節 兩次雅俗對峙的形成及其對通俗文學翻譯的影口向
一、雅俗對峙的形成及雅文學的翻譯觀
二、雅文學翻譯觀給俗文學翻譯帶來的影響
第二節 "五四"時期的雅俗對峙及其對福爾摩斯漢譯的影響:以1927年《全集》為例
一、從"文學文本的翻譯"到"文學翻譯"的轉變
二、1927年《全集》主要譯者程小青的雅化意識
第三節 改革開放之初的雅俗對峙:以1981年版《全集》漢譯為例
一、雅俗的社會功利導向:影響消退
二、文學審美層面:從原文中心到基本忠實的轉變
第六章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雅俗多元格局的形成
**節 向"俗"風潮的再起
一、文本層面:福爾摩斯探案小說漢譯中的適俗習氣
二、非文本層面:譯本流通中的過度商品化傾向
第二節 雅俗共賞的嘗試
一、譯林版(2005、2006)雅俗共賞嘗試的失敗:詞匯生造與文法混亂
二、譯林版(2005、2006)的雅俗混雜:新式媚俗與文體再現
第三節 追求雅化之新譯:施萊爾馬赫模式
一、雅化之新譯:中華書局新版《全集》(2012)
二、福爾摩斯探案小說施萊爾馬赫翻譯模式的推動力:雅俗觀的新變
參考文獻
附錄:譯本正誤
后記
展開全部
福爾摩斯探案小說漢譯研究 作者簡介
班柏,1977年生,文學博士,原為大連大學英語學院副教授,現就職于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外國語學院;多篇論文發表于《外語教學與研究》《中國出版》《編輯之友》及各大學學報,主持和參與多種項目。
書友推薦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