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城市藍皮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57308
- 條形碼:9787520157308 ; 978-7-5201-5730-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城市藍皮書 本書特色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No.12》以“大國治業之城市經濟轉型”為主題,系統分析總結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偉大成就,以及當前存在的問題,并從經濟結構、動能轉換、風險防范、制度環境等方面展開深入研究,提出了推動中國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報告認為,制度紅利塑就中國城市經濟發展70年的輝煌成就,主要表現為:在制度層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強大韌性;在組織層面,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在思想層面,堅持與時俱進的發展觀;在實踐層面,能夠準確把握不同發展階段的主要矛盾;在管理層面,注重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調節市場失靈的宏觀調控作用。
報告提出,要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重大機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瞄準全球產業變革方向,構建面向未來的產業體系。同時,加快釋放內需潛能,促進和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依托“一帶一路”、自貿區等建設,實現更好的“引進來”和“走出去”。
城市藍皮書 內容簡介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從一個滿目瘡痍、積貧積弱的國家逐漸邁向繁榮富強。城鎮化快速推進,常住人口城鎮率由1949年的10.6%提高到2018年末的59.6%;國內生產總值從建國初期1952年的僅679億元,上升到2018年的90萬億元,占世界經濟的比重達到16%,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建國初期,中國城市經濟基礎極為薄弱,到2017年僅地級以上城市(不含縣級市)地區生產總值就達到了52.1萬億元,占全國地區生產總值的63.0%,城市已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城市藍皮書 目錄
B.1 中國城市經濟發展70年的成就、經驗與展望
——邁向高質量發展
B.2 2018~2019年度中國城市健康發展評價
Ⅱ 結構改革篇
B.3 中國城市產業結構的時空演變特征、驅動因素和績效影響
B.4 中國“四新”經濟發展狀況及前景分析
B.5 深化投資結構改革,保證經濟穩定發展
——2018-2019年中國投資形勢分析與對策
Ⅲ 動能轉換篇
B.6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現狀及建議
B.7 中國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成效、問題與建議
B.8 “一帶一路”實踐六年來的成果、經驗及展望
Ⅳ 風險防范篇
B.9 中國房地產市場面臨的風險及政策建議
B.10 防范化解經濟金融領域重大風險:形勢、成因與對策
B.11 去全球化對中國城市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
Ⅴ 制度環境篇
B.12 新時代減稅降費的主要著力點研究
B.13 中國服務市場制度開放新發展及其對城市經濟的影響
B.14 優化城市營商環境的改革探索、問題和對策
Ⅵ 國內案例篇
B.15 推動新時代粵港澳大灣區融合創新發展基礎、問題與對策
B.16 經濟轉型下的京津冀城市群協同發展研究
Ⅶ 國際經驗篇
B.17 西雅圖城市經濟轉型發展路徑與經驗
B.18 從制造業之都到知識墨爾本
——墨爾本經濟轉型路徑及其經驗借鑒
Ⅷ 大事記
B.19 中國城市發展大事記
Abstract
Contents
城市藍皮書 作者簡介
潘家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領域為世界經濟、氣候變化經濟學、城市發展、能源與環境政策等。擔任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外交政策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經濟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生態經濟學會副會長,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評估報告核心撰稿專家。先后發表學術(會議)論文200余篇,撰寫專著4部,譯著1部,主編大型國際綜合評估報告和論文集8部;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一等獎(2004年),二等獎(2002年),孫冶方經濟學獎(2011年)。
- >
自卑與超越
- >
推拿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