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強國建設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875347
- 條形碼:9787560875347 ; 978-7-5608-7534-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支撐強國建設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研究 本書特色
《支撐強國建設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研究》從全面提升我國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的維度,探討我國各類創新主體對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需求,在借鑒世界創新型國家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發展的經驗基礎之上,確立了我國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未來加強方向及其主要戰略舉措。
支撐強國建設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從全面提升我國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的維度,探討我國各類創新主體對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需求,在借鑒世界創新型國家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發展的經驗基礎之上,確立了我國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未來加強方向及其主要戰略舉措。
支撐強國建設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研究 目錄
前言
1 導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標
1.3 國內外研究綜述
1.3.1 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基礎理論
1.3.2 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業的現狀研究
2 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與公共服務
2.1 知識產權強國是我國實現經濟強國的必經之路
2.1.1 中國從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的新征程
2.1.2 知識產權是驅動創新發展、支撐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關鍵因素
2.1.3 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是我國實現從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的
戰略要求
2.2 公共服務在知識產權強國建設中的作用
2.2.1 高水平的公共服務體系是知識產權強國的重要表征
2.2.2 構建高水平的公共服務體系是知識產權強國的實現路徑
3 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理論體系
3.1 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內涵
3.1.1 公共服務概念
3.1.2 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概念
3.2 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與其他相關概念的區別
3.2.1 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與知識產權行政管理
3.2.2 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與知識產權市場服務
3.3 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在國家公共服務體系中的定位
3.4 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組織方式
3.4.1 供給主體
3.4.2 服務內容
3.4.3 結構框架
4 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戰略任務環境
4.1 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發展現狀
4.1.1 激發知識產權創造能力公共服務
4.1.2 促進知識產權運用能力公共服務
4.1.3 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公共服務
4.1.4 規范知識產權管理公共服務
4.1.5 培育知識產權市場服務
4.1.6 推動知識產權信息化建設
4.1.7 中小企業知識產權定向服務
4.1.8 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軟環境建設
4.2 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面臨的突出問題
4.2.1 部分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設定和調整法律依據不充分
4.2.2 政府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職責尚不明確
4.2.3 缺少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提供者和使用者的互動機制
4.2.4 知識產權人才服務能力與市場需求間矛盾突出
4.3 不同市場主體對于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需求
4.3.1 大型自主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對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需求
4.3.2 中小型企業對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需求
4.3.3 小微科技型企業對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需求
4.3.4 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的需求
4.4 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對于公共服務的要求
4.4.1 知識產權創造環節
4.4.2 知識產權運用環節
4.4.3 知識產權保護環節
4.4.4 知識產權管理環節
5 國外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經驗借鑒
5.1 世界上主要知識產權強國公共服務與經濟發展關系
5.1.1 美國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調整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
5.1.2 日本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調整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
5.1.3 德國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調整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
5.1.4 英國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調整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
5.1.5 從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理解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演變
5.2 主要知識產權強國公共服務*新舉措與實踐
5.2.1 提升社會公眾知識產權意識
5.2.2 拓展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范圍
5.2.3 發展知識產權信息資源
5.2.4 強化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服務
5.2.5 推動知識產權市場化
5.2.6 知識產權人才的重視與培養
5.2.7 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助推中小企業發展
5.2.8 注重公共服務與市場化服務的協同發展
5.3 知識產權強國公共服務的經驗和啟示
5.3.1 政府功能準確定位
5.3.2 以促進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為首要原則
5.3.3 創新知識產權教育和信息公共服務
5.3.4 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生產引進競爭機制
5.3.5 突出對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的扶持
5.3.6 建立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績效評價體系
6 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建設的戰略任務
6.1 營造促進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發展的制度環境
6.2 創新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體制機制
6.3 提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供給能力
6.4 形成基于區域和產業特色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內容
6.5 健全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標準
6.6 提高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效率
6.7 構建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協同機制
6.8 提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國際影響力
7 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建設的戰略舉措
7.1 建立統一綜合的知識產權行政管理機構
7.1.1 政府在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角色定位
7.1.2 進一步推動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7.1.3 界定政府在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中的職能
7.1.4 完善政府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投入和保障機制
7.2 建立完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法律政策體系
7.2.1 現有法律、政策體系的梳理、完善
7.2.2 知識產權立法的前瞻性研究
7.3 建設多元中心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供給模式
7.3.1 政府頂層制度設計
7.3.2 建立用戶忪眾表達公共服務意愿的廣泛平臺和通道
7.3.3 扶持培育第三方提供知識產權公共服務
7.3.4 推動政府購買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制度化、規范化發展
7.4 構建符合產業特色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內容
7.4.1 制定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目錄
7.4.2 建設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產業公地
7.4.3 加強對共性技術的研發投入
7.4.4 實施專利導航工程助推企業獲取核心技術
7.4.5 建立企業主導、多方參與的知識產權運用、轉化體系
7.4.6 創新金融融資支持體系
7.4.7 實施專利護航工程助推企業“走出去
7.4.8 建立知識產權信用體系,強化知識產權保護
7.4.9 延伸服務內容,提升國際影響力
7.5 培育現代知識產權服務業
7.5.1 制定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規劃
7.5.2 完善知識產權服務政策體系
7.5.3 制定知識產權服務業標準體系
7.5.4 推動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式發展
7.5.5 積極引導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走出去
7.5.6 推動知識產權服務業行業協會建立
7.6 建立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支撐體系
7.6.1 構建多層次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體系
7.6.2 建設統一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信息平臺
7.6.3 完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保障機制
8 構建科學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績效評價體系
8.1 績效評價原則
8.2 績效評價框架設計
8.2.1 評價主體
8.2.2 評價路徑
8.2.3 評價維度
8.2.4 制度調整、完善
8.3 績效評價指標確立
8.3.1 指標體系框架
8.3.2 問卷設計和調查
8.3.3 指標確立,權重賦值
8.3.4 實際運用
8.4 我國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績效評價的挑戰
8.4.1 我國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績效評價存在的問題
8.4.2 完善我國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績效評價的建議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支撐強國建設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研究 作者簡介
漆蘇,管理學博士,博士后,美國富布萊特基金訪問學者、歐盟伊拉斯謨項目訪問學者,曾先后到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學院、芬蘭坦佩雷大學知識科學科技創新研究中心交流訪問。現任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助理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法研究會理事,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研究基地(同濟大學)辦公室主任。長期從事知識產權法、知識產權管理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作為課題負責人,先后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研究基地項目,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省部級項目。在《科研管理》《科學學研究》《知識產權》等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