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交替傳譯信息缺失與補償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737052
- 條形碼:9787511737052 ; 978-7-5117-3705-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交替傳譯信息缺失與補償研究 本書特色
本研究以英漢交傳為例,借助信息加工過程理論探析口譯過程中的信息缺失與補償。研究結果揭示了譯員在交替傳譯中產生信息缺失的特征、原因和譯員進行補償的特征。本研究結論可以對口譯研究、實踐和教學起到積極的啟示作用,成為實證方面的參考。
交替傳譯信息缺失與補償研究 內容簡介
本研究以英漢交傳為例, 借助信息加工過程理論探析口譯過程中的信息缺失與補償。研究結果揭示了譯員在交替傳譯中產生信息缺失的特征、原因和譯員進行補償的特征。
交替傳譯信息缺失與補償研究 目錄
目 錄
**章 緒 論
1.1研究背景
1.1.1 口譯過程研究
1.1.2 翻譯補償研究
1.2 研究問題與意義
1.3 研究過程與方法
1.4 論文結構
第二章 概念框架
2.1 引言
2.2 交替傳譯概念界定與分類
2.2.1 交替傳譯概念界定
2.2.2 交替傳譯分類與方向性
2.3 交替傳譯能力內涵及體現維度
2.3.1 口譯能力構成
2.3.2 交替傳譯能力內涵及維度
2.4 口譯信息研究
2.4.1 信息概念界定
2.4.2 言語信息與信息差
2.4.3 口譯信息概念界定
2.4.4 口譯信息類型
2.4.5 口譯信息結構及信息單元劃分
2.5 本研究概念框架
第三章 文獻綜述
3.1引言
3.2口譯信息加工過程研究
3.3 信息缺失研究概述
3.3.1 翻譯損失與信息缺失
3.3.2 口譯信息缺失相關研究
3.4 口譯補償研究發展
3.4.1 翻譯補償研究
3.4.2 口譯信息補償
3.5 本章小結
第四章 研究方法、研究設計與實驗流程
4.1 引言
4.2 研究對象
4.2.1 職業譯員選擇
4.2.2 學生譯員選擇
4.3 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
4.3.1 實驗材料選擇
4.3.2 實驗前準備
4.3.3 預實驗
4.4 實驗流程與數據采集
4.4.1 獲得實驗許可
4.4.2 錄音
4.4.3 調查問卷填寫
4.4.4 錄音轉寫
4.4.5 有提示回憶
4.4.6 譯后訪談
4.4.7 自評報告撰寫
4.4.8 口譯質量評估
4.5 研究信度與效度
4.6 研究倫理
4.7 本章小結
第五章 數據分析與討論
5.1 引言
5.2 模擬交替傳譯實驗結果分析
5.2.1 職業譯員實驗結果分析
5.2.2 學生譯員實驗結果分析
5.3 調查問卷結果分析
5.4 有提示回憶結果分析
5.4.1 有提示回憶對象范疇
5.4.2 有提示回憶反饋
5.5 學生譯員自評報告結果分析
5.6 職業譯員譯后訪談結果分析
5.7 質量評估小組的評估結果分析
5.8 研究問題數據結果與討論
5.8.1 研究問題一數據結果與討論
5.8.2 研究問題二數據結果與討論
5.8.3 研究問題三數據結果與討論
5.9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結 論
6.1 引言
6.2 研究結論
6.3 本研究的貢獻
6.4 本研究的局限性
6.5對未來研究的啟示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交替傳譯信息缺失與補償研究 作者簡介
方菊,大連外國語大學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曼徹斯特大學訪問學者。具有豐富的口筆譯實踐及教學經驗,曾三次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主編口譯教材兩部、參編多部;發表論文十余篇;主持多項教學改革及科研項目。
書友推薦
- >
史學評論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