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成長初始革命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79074
- 條形碼:9787544779074 ; 978-7-5447-7907-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成長初始革命年 本書特色
小說的材質厚重,較之詩歌、戲劇,它對細節的拿捏總是足斤足兩。詩人與戲劇家所思的,是將時代濃縮,是千鈞一發的那個千鈞。但小說家呢,卻要把生活打散,使它漫漶開來,飄忽上去。就像王安憶在《成長初始革命年》中所言:“我們做的活計,堪稱莫須有,好比《紅樓夢》太虛幻境的楹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思想本來應該讓存在更明晰,我們卻相反,讓世界變得模糊,曖昧,搖曳不定,仿佛物體在光影里的邊緣,也許這就是我們的思想史。”
而《成長初始革命年》就是一本這樣的小說家思想漫游之書。它從革命年代寫到二十一世紀,一路穿過紹興、徐州、上海,飛躍維也納、巴黎與美國西部,以不同時空的表達,敷衍故事、編排邏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呈現思想的材質。
這本書不厚重,甚至有些散亂,但它足夠輕,讓你可以離開地面,回望時代。
成長初始革命年 內容簡介
一、一切從封面開始,帶讀者穿透霧霾,觸摸歷史的實體與肌理。
一切從封面開始。
王安憶在七十年代街頭,猛一回首,定格成老照片,帶著成長初始革命年特有的質感。我們于今日回看那段時光,兩岸隔著浩蕩長河,河面總是飄滿霧霾,模糊而不確切。仿似當年的照片,放在抽屜里遺忘,漸趨褪色。
被時間磨損的老照片,如同失去光澤的金屬,淪落成廢鐵。而文字工作者的使命,也許就是復活這塊廢鐵,讓其重新活躍起來,讓這張老照片歷史化,重現平面背后立體的世界;讓我們能夠伸手穿進這片霧霾,觸摸那個年代的實體與肌理。而這實體與肌理,就是封面背后的文字。
二、 王安憶一個人的思想史: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從革命年代到二十一世紀,王安憶的寫作生活離我們那么遠又那么近。她用雋永的文字,流露情感,鋪陳邏輯,訴說自己的生命理路。
寫人、寫物、敷衍故事、編排邏輯,張弛舒緩,大度有序,讓讀者在毫無防備中進入一個人與她正在進行中的思想史。
1. 見自己:“*輯”從個人經驗出發,梳理自己的來路,那是成長的源頭也是思想的源頭。相比于后天的補足,這里是“王安憶說王安憶”,是*獨特的所在,感性大于理性的自白。
2. 見天地:“第二輯”以他者的眼光審視自己,通過陳映真、陳思和以及少年時的同學董小蘋,從思想和生活的不同領域出發,在時空的不同焦點上觸碰歷史,從而引起對自己、對中國、對時代的反思。這一部分著眼他者,其實說的還是自己,但格局已經大得多了,思想的成分開始大于感性。
3. 見眾生:“第三輯”和“第四輯”,通過眾生萬物反觀自己。但這時的自己和世界,已經是千帆過盡后的總清算。比起前兩部分的迷茫與虛無,這部分充滿觀點和認識,理性占了完全的上風。第三輯以“講話”的形式出現,包括演講和對談,用王安憶自己的話說,在文本以外的聲音,可能*思想的外形。
成長初始革命年 目錄
茹家溇
成長初始革命年
魏莊 輯二
我的同學董小蘋
重建象牙塔
英特耐雄納爾
接近世紀初 輯三
兩個69屆初中生的即興對話
中國和日本的未來
教育的意義
在同一時代中
相逢俄克拉荷馬 輯四
音樂生活
朝圣
旅館里發生了什么
祛魅時代的異象
人生煩惱識字始
成長初始革命年 作者簡介
王安憶,1954年生于南京,1955年隨母親移居上海,“文革”期間赴安徽插隊,1977年開始發表作品,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作家協會主席、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曾獲“茅盾文學獎”,馬來西亞《星洲日報》“最杰出的華文作家”稱號,2011年布克國際文學獎提名,2017年紐曼文學獎。
- >
隨園食單
- >
二體千字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山海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回憶愛瑪儂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