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在美中國旅居者在社交媒體上的自我呈現行為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030228
- 條形碼:9787569030228 ; 978-7-5690-302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在美中國旅居者在社交媒體上的自我呈現行為研究 內容簡介
自我呈現是個體作為傳播者表達自我的一種主要行為,也是人際傳播的起點。進入互聯網時代,自我呈現的“舞臺”從現實世界拓展至網絡世界。其中,建立在Web2.0技術基礎之上,依托于多種網絡應用平臺,由用戶自己進行內容生產和交流的社交媒體已成為自我呈現的重要“舞臺”,社交媒體上的自我呈現行為受到了國內外學界越來越多的關注。但絕大部分文獻的研究語境具有單一化特征,即研究者分析的是同一文化語境中的在線自我呈現行為,忽略了對跨文化語境中在線自我呈現行為的研究。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跨文化語境已經成為全球化時代常見的傳播語境之一。作為跨文化交流群體中的重要成員,在美中國旅居者同時處于美國的跨文化語境與中國的本土文化語境之中,成為不同文化語境下在線自我呈現行為差異性研究的理想研究對象。《在美中國旅居者在社交媒體上的自我呈現行為研究》的核心研究問題是:在美中國旅居者在不同文化語境中的在線自我呈現行為具有什么樣的差異?為什么會出現差異?在不同文化語境下的自我呈現行為分別產生了什么效果?《在美中國旅居者在社交媒體上的自我呈現行為研究》希望通過對差異性問題的系統探討,深入了解在美中國旅居者在不同文化語境下的在線傳播行為模式,在此基礎上,探索促進中國旅居者在線跨文化傳播效果的可能性路徑。 《在美中國旅居者在社交媒體上的自我呈現行為研究》研究對象“在美中國旅居者”這一表述包含了三層意思:首先,他們必須具有在美國居住的行為事實;其次,參與《在美中國旅居者在社交媒體上的自我呈現行為研究》調查的對象必須擁有中國國籍;*后,旅居者的身份意味著他們是暫留美國,在美國居留的時間長短不一,其所持證件為短期居留證明。這一群體帶著特定的目標和預設的回國計劃來到美國,與祖國血脈相連,但在跨文化適應中又受到美國文化不同程度的影響,在文化身份的選擇與建構中面臨更多矛盾、不確定性和更大的變化空間,這樣的身份特征對他們的社交媒體使用行為產生了深刻影響。
在美中國旅居者在社交媒體上的自我呈現行為研究 目錄
1.1 研究緣起
1.2 研究問題及核心概念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價值
2 研究的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
2.1 旅居者及其傳播行為研究
2.2 戈夫曼的擬劇論及在線自我呈現研究
3 研究設計
3.1 研究內容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對象的人口統計學信息及社交媒體使用現狀
4 在美中國旅居者在社交媒體上的自我呈現驅動要素
4.1 在美中國旅居者在線自我呈現的主要動機類型
4.2 在美中國旅居者在中美社交媒體上自我呈現動機的差異分析
4.3 影響在線自我呈現行為的其他因素
4.4 本章小結
5 在美中國旅居者在社交媒體上的自我呈現策略
5.1 自我呈現策略的分類與刻畫
5.2 在美中國旅居者在中美社交媒體上自我呈現策略的總體差異分析
5.3 自我呈現動機對策略的影響在中美社交媒體上的差異分析
5.4 自我呈現策略的具體應用與實現過程:一項個案分析
5.5 本章小結
6 在美中國旅居者在社交媒體上的自我呈現效果
6.1 在線自我呈現行為的整體效果
6.2 自我呈現策略使用與個體心理需求的滿足
6.3 自我呈現策略使用與人際關系的維護
6.4 自我呈現策略使用與跨文化傳播效果
6.5 本章小結
7 研究結論
7.1 研究結果
7.2 研究啟示
7.3 研究局限與展望
附錄一 在美中國旅居者在線自我呈現行為調查問卷
附錄二 訪談提綱
附錄三 受訪旅居者個人信息簡介
參考文獻
在美中國旅居者在社交媒體上的自我呈現行為研究 作者簡介
楊恬,四川成都人,文學博士,四川大學海外教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人際傳播、新媒體與跨文化傳播等;2015年至2017年赴美國華盛頓州孔子學院工作,從事漢語教學、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等工作;已就社交媒體使用、跨文化傳播等議題在CSSCI來源期刊、海外核心期刊以及國內知名期刊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出版學術著作1部,參與編寫教材2部,主持科研項目4項。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