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巴蜀學者與《文心雕龍》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489130
- 條形碼:9787561489130 ; 978-7-5614-8913-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巴蜀學者與《文心雕龍》 內容簡介
《文心雕龍》是一部體大思精的文學批評理論著作,巴蜀名家為該書的寫成與研究都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在國家全面復興傳統文化的新的歷史時期,“龍學”研究已經成為世界顯學,歷年來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各省市社科基金立項的《文心雕龍》研究項目很多。可惜的是,自楊明照先生仙逝以后,四川“龍學”開始衰落。 《巴蜀學者與》四位作者都是四川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對《文心雕龍》研究頗感興趣,于是申報了本課題。2013年5月,本課題獲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巴蜀文化研究中心重點資助,2014年4月,被納入國家社科重點招標項目、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巴蜀全書》編撰工程系列成果。經過幾年時間的寫作、修改與打磨,《巴蜀學者與》終于完成了。 在本書中,我們將重點放在巴蜀名家對《文心雕龍》成書的影響方面,將巴蜀名家對《巴蜀學者與》的研究成果以附錄形式展示,以后再另著專書予以詳細論述。
巴蜀學者與《文心雕龍》 目錄
**章 《文心雕龍》中的巴蜀名家
**節 上古名家:為政致用的各類寫作者
第二節 漢代名家:巴蜀文學作家的代表
第三節 三國魏晉名家:為文致用的歷史名人
第二章 人文始祖——伏羲
**節 伏羲與八卦
第二節 伏羲畫卦:人文之源與審美濫觴
第三節 《文心雕龍》中的伏羲《易》學
第三章 華夏始祖——大禹
**節 大禹簡介
第二節 大禹對《文心雕龍》成書的影響
第四章 千年賦圣——司馬相如
**節 司馬相如簡介
第二節 文之樞紐:作為《文心雕龍》極力推崇的經典作家
第三節 論文敘筆:博通眾體的文學創作
第四節 辭賦創作與審美理論
第五節 剖情析采:創作論
第六節 籠圈條貫:批評論
第五章 “西道孔子”揚雄
**節 揚雄簡介
第二節 《文心》論宗經,揚雄倡“含文”
第三節 論文敘筆:文體論的多產榜樣
第四節 辭賦創新,名垂千古
第五節 模擬相如,獨創四賦
第六節 《蜀都賦》開創鴻篇,京都大賦之祖
第七節 辭賦理論批評
第八節 《文心雕龍》創作論與批評論
附錄 巴蜀學者《文心雕龍》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后記
巴蜀學者與《文心雕龍》 節選
《巴蜀學者與》: 在漢代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等涌現之前,蜀地經過了很長時間的財力、物力、人力儲備,經過了李冰治水、文翁興學等重大的經濟基礎建設和教育基礎建設,在經濟大發展、人才大儲備、經學大昌盛、國力大富強的整體時代背景下,蜀地人才鼎盛,名家名作呈井噴式增長。這一切的基礎,有兩大標志性人物:一是李冰,二是文翁。 據詳細考證,李冰是今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郊斜村人,戰國時期秦國水利家,對天文地理也有研究。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年)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縣)岷江出山口處主持興建了中國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成都平原富庶起來。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設石人水尺,這是中國早期的水位觀測設施。他還在今宜賓、樂山境內開鑿灘險,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今崇州市西河)、白木江(今邛崍南河)、洛水(今石亭江)、綿水(今綿遠河)等灌溉和航運工程,以及修索橋、開鹽井等。他也修筑了一條連接中原、四川雅安與云南的五尺道。老百姓懷念他的功績,建造廟宇加以紀念。北宋以后還流傳著李冰之子李二郎協助李冰治水的故事。 古代蜀地(今四川)非澇即旱,有澤國、赤盆之稱。四川人民世世代代同洪水作斗爭。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秦國吞并蜀國。秦為了將蜀地建為重要基地,決定徹底治理岷江水患,同時派精通治水的李冰取代政治家張若任蜀守。李冰為蜀守的時間,沒有明文記載,大約在秦昭王三十年至秦孝王之間(公元前277-前250年)。 李冰到蜀郡后,目睹了當地的嚴重災情:發源于成都平原北部岷山的岷江,沿江兩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到灌縣附近,一馬平川,水勢浩大,往往沖決堤岸,泛濫成災;從上游裹挾而來的大量泥沙也容易淤積在這里,抬高河床,加劇水患;特別是在灌縣城西南面,有一座玉壘山,阻礙江水東流,每年夏秋洪水季節,常造成東旱西澇。李冰到任不久,便開始著手進行大規模的治水工作。 建在都江堰渠首的二王廟是老百姓對李冰父子治水偉業的紀念。其中的碑刻內容多是對灌區水利工程進行維護的技術要領。而每年的清明時節,當地的居民都會在二王廟舉行祭祀活動和開水(歲修完工后放水)典禮。李冰現在已成為都江堰灌區老百姓所崇拜的神靈,而與水有關的民間集體活動則加強了在灌區管理中政府與用水戶之間的聯系。李冰和他的兒子二郎沿岷江江岸進行實地考察,了解水情、地勢等情況,制定了治理岷江的方案。為了使岷江的水能夠東流,首先把玉壘山鑿開了一個二十米寬的口子,叫它“寶瓶口”。被分開的玉壘山的末端,狀如大石堆,就是后人所稱的“離堆”。此外,還采取了在江心構筑分水堰的辦法,把江水分為兩支,迫使其中一支流進寶瓶口。在修筑分水堰的過程中.采用江心拋石筑堰失敗后,李冰另辟新路,讓竹工編成長三丈、寬二尺的大竹籠,裝滿鵝卵石,然后一個一個地沉入江底,終于戰勝了急流的江水,筑成了分水大堤。大堤前端猶如魚頭,所以取名叫“魚嘴”。它迎向岷江上游,把洶涌而來的江水分成東西兩股。西股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東股叫內江,是灌溉渠系的總干渠,渠首就是寶瓶口,流經寶瓶口再分成許多大小溝渠河道,組成一個縱橫交錯的扇形水網,灌溉成都平原的千里農田。 ……
巴蜀學者與《文心雕龍》 作者簡介
王萬洪,男,1979年生,文學博士,歷史學博士后,西華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中文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為中國寫作學會、四川省寫作學會、國際漢語應用文寫作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文論與文化,已發表論文3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主持各級科研課題20余項,獲得科研獎勵10余項。 田瑜娥,女,1974年生,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2012級漢語言文字學專業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漢語史,已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出版專著兩部。 王昌宇,男,1985年生,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2017級文藝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四川大學教師,四川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書法協會會員,成都市書法家協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文化與文論、中西比較文學、書法藝術史論,已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曹美琳,女,1991年生,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2017級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外文學與文化,已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 >
山海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自卑與超越
- >
莉莉和章魚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