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留住手藝-II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17853
- 條形碼:9787559817853 ; 978-7-5598-1785-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留住手藝-II 本書特色
為著更加富裕、便利的生活,我們每天奔波勞碌。
然而從某天起,街邊作坊里敲敲打打的聲音止息了,接下來,蜻蜓和螢火蟲不見了,山川本來的顏色也失去了……
我們,是不是太快了?這么快的速度,我們是要到哪里去呢?
我想知道,那些過去的手藝人,他們在思考什么,他們的人生到底是怎樣的。
停下,站住,回顧。也許能看到一條指引我們的新道路。
本書是日本采寫名手鹽野米松,繼引起廣泛關注的談話錄《留住手藝》之后的同名續作。
1999年,初版《留住手藝》試圖呼吁人們關注即將消失于工業化浪潮中的傳統手藝。今天,手藝人總體仍在消逝,但也有一批批的年輕人開始接過手藝的傳承;醉心于追求高效的人們,對于過去生活的記憶逐漸模糊,但也有人開始跳出現代化的輪盤,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為著更加富裕、便利的生活,我們每天奔波勞碌。
然而從某天起,街邊作坊里敲敲打打的聲音止息了,接下來,蜻蜓和螢火蟲不見了,山川本來的顏色也失去了……
我們,是不是太快了?這么快的速度,我們是要到哪里去呢?
我想知道,那些過去的手藝人,他們在思考什么,他們的人生到底是怎樣的。
停下,站住,回顧。也許能看到一條指引我們的新道路。
本書是日本采寫名手鹽野米松,繼引起廣泛關注的談話錄《留住手藝》之后的同名續作。
1999年,初版《留住手藝》試圖呼吁人們關注即將消失于工業化浪潮中的傳統手藝。今天,手藝人總體仍在消逝,但也有一批批的年輕人開始接過手藝的傳承;醉心于追求高效的人們,對于過去生活的記憶逐漸模糊,但也有人開始跳出現代化的輪盤,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本書采訪了十九位默默無名的傳統匠人,他們的技藝人生是過去生活的剪影,對于今人來說,仿佛熟悉,又很陌生。他們的語言真摯,樸實,不經雕琢;他們心手合一,所制作出的物品都刻印上自己的人格。愿這些以一技之長走過一生的匠人,為讀者帶來鮮活的啟迪。
留住手藝-II 內容簡介
(1)暢銷書《留住手藝》第二輯 本書是日本采寫名手鹽野米松,繼引起廣泛關注的談話錄《留住手藝》之后的同名續作。1999年,初版《留住手藝》試圖呼吁人們關注即將消失于工業化浪潮中的傳統手藝。今天,手藝人總體仍在消逝,但也有一批批的年輕人開始接過手藝的傳承,思考自己的道路。第二輯收錄了更多手藝人的故事,帶我們窺見過去的人們所度過的扎實生活。 (2)手藝里有踏實的人生態度,更有對現代生活的反思 鹽野米松說:“為著更加富裕、便利的生活,我們每天奔波勞碌。然而從某天起,街邊作坊里敲敲打打的聲音止息了,接下來,蜻蜓和螢火蟲不見了,山川本來的顏色也失去了……我們,是不是太快了?這么快的速度,我們是要到哪里去呢?我想知道,那些過去的手藝人,他們在思考什么,他們的人生到底是怎樣的。停下,站住,回顧。也許能看到一條指引我們的新道路。”
留住手藝-II 目錄
留住手藝-II 作者簡介
鹽野米松 1947年出生于秋田縣角館鎮。用三十年時間走訪全日本,對各地的手藝人進行采寫,用手藝人的語言記錄他們的生活和技藝,被公認為日本采寫第一人。曾因創作《古老的地圖》《加油的日子》和《空巢》等作品四次入選芥川獎候選人。2003年憑借《夏天的池塘》榮獲日本繪本大獎。同年,為了表彰他常年堅持不懈的寫作活動,國際天文聯盟將第11987顆小行星以他的名字(YONEMATSU)命名。 英珂(編譯) 生于六〇年代。現居北京。在日本生活和工作近十年。曾供職于日本NHK電視臺、中央電視臺。現為自由寫作者、譯者。譯著有《留住手藝》《樹之生命木之心》。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隨園食單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