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當代舞臺藝術對外傳播與國家形象塑造的理論探討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4048022
- 條形碼:9787104048022 ; 978-7-104-0480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當代舞臺藝術對外傳播與國家形象塑造的理論探討 內容簡介
《中國當代舞臺藝術對外傳播與國家形象塑造的理論探討》為“中國當代舞臺藝術與國家形象塑造”課題的研究成果,在探討國家形象構建相關理論的基礎上,重點對當前我國舞臺藝術作品的創作和對外傳播實踐進行觀察與研究,努力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析,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議。特別是堅持立足實際,從我國舞臺藝術對外傳播的現狀出發,在借鑒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探尋更好的通過舞臺藝術作品傳播和建構中國國家形象的渠道和方法,為建設中國國家形象對外傳播體系和提高傳播效果提出對策建議,為加強和改進國家形象塑造與傳播提供可行性方案,以期對相關工作有所參考和裨益。 課題采取了文獻研究、內容分析、現場觀摩、比較研究、深度訪談、案例分析等多種研究方法和手段。具體如下: 1.文獻研究:通過對文獻資料的分析來探討相關問題,本次研究的文獻資料主要包括:國內外有關國家形象、對外文化傳播、藝術家研究、作品研究等理論書籍;國內外新聞傳播學、國際關系學、藝術學學術期刊上公開發表的論文;報紙、雜志、互聯網資料等。 2.內容分析:通過引用和分析有關中國藝術的報道以及國內一些數據和調研報告,對其中的議題、數量、傾向、態度等進行分析,了解對外文化傳播中的中國國家形象。 3.觀摩研究:現場觀摩舞臺藝術作品,學習了解作品的主題立意、藝術特色、藝術家風格等。 4.深度訪談:與藝術家面對面進行深入探討,了解藝術家的風格氣質、藝術特點以及對外傳播的狀況等。 5.案例分析:選取當下有代表性的舞臺藝術創作和對外傳播案例,進行分析、總結和研究,使研究鮮活生動、言之有物,努力達到既有一定理論深度又有針對性的實踐意義。
中國當代舞臺藝術對外傳播與國家形象塑造的理論探討 目錄
**章 關于“國家形象”的理論探討
**節 關于“國家形象”的概念溯源和研究狀況
第二節 當前重視國家形象建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三節 對外文化傳播是國家形象建構的重要方式
第四節 舞臺藝術建構國家形象的獨特價值與作用
第二章 舞臺藝術建構國家形象的機制和特點
**節 藝術的審美的建構
第二節 感性的心靈的建構
第三節 直觀的形象的建構
第四節 小眾的主流的建構
第五節 持久的穩定的建構
第三章 當前中國文化形象分析
**節 當前舞臺藝術對外傳播日益繁盛
第二節 當前中國文化形象的狀況
第三節 當前舞臺藝術建構國家形象方面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第四章 中國當代舞臺藝術對外傳播與國家形象塑造的案例分析
**節 中國當代舞臺藝術創作的當下關注與國際視野
第二節 “請進來”的價值與意義——林兆華戲劇邀請展為例
第三節 跨文化戲劇創作的興起
第五章 舞臺藝術建構國家形象的對外文化傳播策略
**節 樹立舞臺藝術對外文化傳播與國家形象塑造的
自覺意識
第二節 注重藝術性,推進真正的藝術交流和對話
第三節 注重表達當代中國
第四節 注重推廣思想性強的作品
第五節 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表達
第六節 注重推介中國當代舞臺藝術大師
第七節 注重多層次的對外藝術交流,提高藝術對外傳播能力
第八節 善用新媒體與新平臺,增強傳播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第九節 加強對外藝術人才的培養和扶持
第十節 加強海外受眾研究
結語
參考文獻
中國當代舞臺藝術對外傳播與國家形象塑造的理論探討 節選
《中國當代舞臺藝術對外傳播與國家形象塑造的理論探討》: 長期以來,我國的海外文化傳播大多由政府主導,較少從市場角度傳遞中國文化。政府渠道是指由政府出資或是主導的國際文化交流平臺,多表現為由政府搭建的文化年、大型文化節慶以及政府之間的文化團體的互訪,在受眾的構成上也較為狹窄,以國外的華人為多,能真正抵達國外主流人群的演出還是為數不多。由于過于依賴政府的資助,產業發展不足,局限于官方文化交流,并未真正打開世界文化市場。但是面對世界文化多元化發展,海外文化傳播單純依靠政府行政推動遠遠不夠。從接受心理來看,西方民眾普遍對政府聲音較為敏感,西方容易抱著意識形態偏見看中國,想當然地認為政府主導的文化傳播是中國政府輸出意識形態的工具,容易被戴有色眼鏡的人放大或歪曲。當前還沒有充分利用和整合民間的公共外交資源,民間組織和公民個人對海外文化傳播的參與。總之,對于舞臺藝術的海外傳播,傳統的政府主導的文化渠道在文化全球化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顯得渠道過于單一,而作為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的民間交流渠道,具有形式多樣,靈活高效的特點,但在當前還開發得不夠,發揮的作用非常有限。 我們應當通過所能利用的各種方式來積極地進行海外傳播,尤其是應當扶持和引導民間和企業的活動,巧妙地通過商業媒介、各類非政治傾向性的文化活動等平臺和渠道,開展對外交往,淡化政治宣傳色彩。 在拓展對外文化藝術傳播渠道的多樣化方面,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學習、借鑒國外的一些成功經驗。比如英國的莎士比亞戲劇文化傳播就是立體化跨文化傳播的成功案例,莎士比亞戲劇文化旅游從傳播載體(莎士比亞的戲劇和故居、互聯網視頻和宣傳廣告及游戲等)和傳播媒體(廣播公司、旅游網站、宣傳手冊、報紙等)兩方面進行整合營銷傳播,已成為英國*重要的文化旅游產品之一。據統計,在英國每年有100萬入境旅游者參與了與莎士比亞戲劇文化相關的旅游活動。莎士比亞戲劇文化傳播將莎劇外宣和國際旅游結合起來,進行跨文化宣傳營銷。 總之,只有全方位系統化的進行國際傳播渠道與平臺的建設,才能以國際化的姿態在市場上占有更大規模的受眾群體,才能對國外受眾產生較大影響。 八、優秀的對外文化傳播人才嚴重不足 舞臺藝術要走出國門,人才至關重要。*直接的比如翻譯,目前很多劇目被簡單直譯,國人都一頭霧水,更別提外國人了。例如把《夜奔》翻譯成“在晚上跑步”,還有一些京劇劇名的翻譯,只是把漢字、詞語翻譯成對應的英文,再拼湊起來。比如,把《四郎探母》翻譯成“第四個兒子去看他的母親”。這些簡單粗暴的翻譯破壞了劇作的意境和美感,讓本就不太懂戲曲的外國觀眾難以理解和接受。其他對外文化傳播人才如熟識國際規則和市場的經營人才、管理人才等,更是當下極為稀缺的。 再以戲曲的海外傳播為例。近年來,戲曲的海外傳播取得了一些進展,這主要依靠戲曲舞臺藝術的海外演出實踐,為在異質文化環境中加深受眾對戲曲的認知打好了基礎,也積累了一批對戲曲感興趣的劇迷。但是,隨著戲曲對外傳播進程的深入發展,戲曲藝術在對外輸出上也凸顯出一些困難和問題,比如戲曲的對外傳播活動大部分僅限于舞臺演出,缺少戲曲藝術家、跨文化傳播學者、翻譯家等的對外闡釋和推介,戲曲翻譯人才匱乏。戲曲藝術家懂得戲曲文化,但是不懂得外語和外國國情;翻譯人員和跨文化專家懂外語和跨文化溝通,但是缺乏戲曲方面的專業知識,不能深入理解戲曲表現形式,面對一些專業名詞只能束手無策,使得戲曲翻譯的準確性和戲曲文化的意境、韻味難以保障,這也是翻譯界對戲曲翻譯涉足不多的原因之一,戲曲文化也難以在更高層次上對外傳播,中外戲劇界平等對話很難實現。很多優秀的戲曲很想走向國際舞臺,卻因為缺少國際化視野和意識的人才的推廣和指導,找不到“走出去”的合適的契機和路徑。這限制了戲曲傳播的深度和廣度。 ……
中國當代舞臺藝術對外傳播與國家形象塑造的理論探討 作者簡介
唐凌,文學博士,曾任職文化部藝術司、國家大劇院創作中心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評論》雜志主編,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副院長。為中國文聯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中國文藝評論中心特約評論員、南京藝術學院中國舞劇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曾編劇話劇《望》、話劇《廣陵散》、湘劇《護國》等,發表小說、散文、學術論文及文藝評論多篇,出版專著《全球化背景下的對話——對一種新的傳播理念的探討》、《當代舞臺藝術家訪談錄》,承擔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青年項目“中國當代舞臺藝術與國家形象塑造”、中國藝術研究院課題《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外交融劇目研究》。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煙與鏡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