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荀子:節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366927
- 條形碼:9787501366927 ; 978-7-5013-6692-7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荀子:節選 本書特色
荀子是戰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其思想綜合了戰國道家、墨家、名家、法家諸家的成分,對儒學做了創造性的發展,其中特別重要的是他關于人性、禮法、人的地位、名實關系的學說。荀子與孟子齊名,世稱“荀孟”,是先秦儒學的殿軍,也是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及著作,對后來中國的思想與學術影響極大。*同志曾在《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講話中多次引用荀子的著述。
荀子:節選 內容簡介
(一)詳細導讀,幫助理解
《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系列叢書主要由導讀、正文、注釋、旁批、點評五部分組成!盾髯印返膶ёx部分,作者考證荀子其人其書,闡述荀子的思想和學術,梳理《荀子》研究的歷史和現狀。
由對荀子的姓氏、名字、生卒年的考證,勾勒荀子的生平軌跡。因而得知,荀子生活于戰國中期和末期,他的思想學說是在這一特定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下產生的。
《荀子》的思想閃耀著“思辨”的光芒。《荀子》書以性偽之分、明分使群、隆禮重法、天人之分、虛壹而靜、兵以壹民附民為本、名以指實等說*為著名。其中,人性論是荀子理論的邏輯起點,是其思想體系中*富有性格的部分。
對《荀子》研究學術史的梳理,能夠讓讀者看到歷經千年的經典著作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學術地位和現實意義。經典并不是一時一地成為經典,而是歷經千年考驗,在今時今日依舊閃耀著先哲智慧的光芒。經典由歷史的千錘百煉鍛造而成。
讀者通過導讀,可以一窺荀子的生平事跡、學術思想和《荀子》一書在思想史上的發展脈絡。在整體理解的基礎上,能夠幫助讀者更加輕松地閱讀原典。
(二)文獻勾連,整體理解
《荀子》不是孤立的典籍,每一個篇章也不是獨立的存在。《荀子》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與同時期的諸多經典著作,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他們的思想或互為印證、或相互碰撞、或相互交融,折射的是諸子百家爭鳴時期思想和文化*為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時代之光。(一)詳細導讀,幫助理解
《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系列叢書主要由導讀、正文、注釋、旁批、點評五部分組成!盾髯印返膶ёx部分,作者考證荀子其人其書,闡述荀子的思想和學術,梳理《荀子》研究的歷史和現狀。
由對荀子的姓氏、名字、生卒年的考證,勾勒荀子的生平軌跡。因而得知,荀子生活于戰國中期和末期,他的思想學說是在這一特定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下產生的。
《荀子》的思想閃耀著“思辨”的光芒!盾髯印窌孕詡沃帧⒚鞣质谷、隆禮重法、天人之分、虛壹而靜、兵以壹民附民為本、名以指實等說*為著名。其中,人性論是荀子理論的邏輯起點,是其思想體系中*富有性格的部分。
對《荀子》研究學術史的梳理,能夠讓讀者看到歷經千年的經典著作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學術地位和現實意義。經典并不是一時一地成為經典,而是歷經千年考驗,在今時今日依舊閃耀著先哲智慧的光芒。經典由歷史的千錘百煉鍛造而成。
讀者通過導讀,可以一窺荀子的生平事跡、學術思想和《荀子》一書在思想史上的發展脈絡。在整體理解的基礎上,能夠幫助讀者更加輕松地閱讀原典。
(二)文獻勾連,整體理解
《荀子》不是孤立的典籍,每一個篇章也不是獨立的存在。《荀子》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與同時期的諸多經典著作,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他們的思想或互為印證、或相互碰撞、或相互交融,折射的是諸子百家爭鳴時期思想和文化*為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時代之光。
《荀子》32篇大約可分為三類:一是荀子親手所著;二是荀子弟子所記錄的荀子言行;三是荀子所整理、纂集的一些資料,其中也插入了弟子之作。這里的*類和第二類都是研究荀子思想和學說的主要依據,第三類則只是間接材料。
屬于荀子親手所著有:《勸學》《修身》《不茍》《榮辱》《非相》《非十二子》《王制》《富國》《王霸》《君道》《臣道》《致仕》《天論》《正論》《禮論》《樂論》《解蔽》《正名》《性惡》《君子》《成相》《賦》等。盡管其中不免有錯簡等問題存在,但都是荀子圍繞一個論題而撰寫的論作,都真實地反映了荀子的思想。
在旁批和點評中,作者經常就荀子的某一觀點旁征博引,論及《周易》《孟子》《禮記》《論語》等文獻中相似或相悖的觀點。尤為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還使用出土文獻資料。比如,《不茍篇》“以慎其獨者也”聯系到兩則出土文獻材料。郭店楚簡《五行》篇有:“‘淑人君子,其儀一也。’能為一,然后能為君子,慎其獨也。”“‘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能差池其羽,然后能至哀,君子慎其[獨也]。”帛書《五行》篇有:“‘之子于歸,遠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能差池其羽,然后能至哀,言至也。差池者,言不在衰绖。不在衰绖也,然后能[至]哀。夫喪,正绖修領而哀殺矣,言至內者之不在外也,是之謂獨。獨也者,舍體也。”這是學界*的研究成果,體現了本書的學術性。
(三)訓詁考證,縝密研究
《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荀子》尤重字詞訓詁注釋。理解字詞之義是理解全文之意的基礎。作者在兩個方面用力較深:
1、同期或稍后文獻中同一字詞的比照理解。比如“多言無法而流湎然”中“多言”的解釋:
多言:當據宋浙本作“多少”。“多少”,猶多、許多!稘h書·刑法志》:“今郡國被刑而死者歲以萬數,天下獄二千余所,其冤死者多少相覆,獄不減一人,此和氣所以未洽者也。”杜牧《江南春》詩:“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朱子語類》卷一一七:“且人一日間此心是多少私意,起多少計較都不會略略回心轉意去看,把圣賢思量,不知是天地間做甚么也!”多少無法而沉湎然:做了許多無法之事而沉湎其中,堅持不改。
2、《說文》《爾雅》《方言》等訓詁字書的釋義。比如“非擊戾也”中“戾”字的解釋:
戾:彎曲。《說文•犬部》:“戾,曲也。從犬出戶下。戾者,身曲戾也。”《荀子•王制》:“相陰陽,占祲兆,鉆龜陳卦,主攘擇五卜,知其吉兇妖祥,傴巫、跛擊之事也。”楊倞注:“擊讀為覡,男巫也。”“傴巫”“跛覡”互文見義,男“覡”與女“巫”都有“傴”“跛”的特點。如此,“擊”與“戾”義近,一是“傴”,一是“曲”,都是指身材彎曲,不能伸直。
“世俗之溝猶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中“猶”字的解釋:
猶:通“庮”,舊屋朽木!墩h文·廣部》:“庮,久屋朽木。”段玉裁注:“久屋而后有朽木。”《玉篇·廣部》:“庮,朽木也,久屋木也。”又指朽木散發的臭氣。《周禮·天官·內饔》:“牛夜鳴則庮。”鄭玄注引鄭司農云:“庮,朽木臭也。”
(四)多用原文,親近原典
《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荀子》節選《荀子》中較為重要的篇章17篇,均保留原文。原文采用的底本是現在*為通用的《荀子》版本。雖然此書定位于普及性讀物,但沒有采用通篇白話翻譯的形式。只有原文才能真正呈現《荀子》語言的藝術,提高讀者的閱讀審美能力,拉近當代讀者與古代典籍的距離。
(五)精彩點評,加深理解
點評的主要內容是對每一篇內容的歸納總結,其作用是疏通文意,升華主旨。在《性惡篇》的點評中,作者如是說到:
全面地看《性惡》篇,顯然它不僅僅只是“一篇系統地闡明‘性惡論’的基本觀點,批判孟軻‘性善論’的重要論文”,它還包含了更廣泛、更深刻的內容,也就是說,它還從人性的內在自然機制和后天的人為這兩個方面論述了人性改造的深層原因。
這打破了讀者普遍的既有認知,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對《荀子》一書所蘊含的思想有更加深刻的體悟和廣泛的思索。
《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系列叢書希望做到傳統文化,服務大眾,深入淺出,雅俗共賞。荀子是先秦*有成就的邏輯學家之一,我們希望通過《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荀子》帶領讀者感受“思辨”的智慧,感受傳統典籍的魅力。
荀子:節選 目錄
一、荀子其人其書 ( 1 )
二、荀子的思想與學術 ( 14 )
三、《荀子》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 33 )
荀 子
勸學篇** ( 45 )
修身篇第二 ( 60 )
不茍篇第三 ( 74 )
榮辱篇第四 ( 89 )
非相篇第五 (107)
非十二子篇第六 (123)
仲尼篇第七 (137)
儒效篇第八 (147)
王制篇第九 (173)
富國篇第十 (199)
王霸篇第十一 (223)
君道篇第十二 (252)
臣道篇第十三 (280)
天論篇第十七 (295)
解蔽篇第二十一 (309)
正名篇第二十二 (335)
性惡篇第二十三 (361)
主要參考文獻 (379)
荀子:節選 作者簡介
《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荀子》由清華大學歷史系廖名春教授解讀。作者在古籍整理、先秦學術思想史等學術領域皆有深厚造詣。其對《荀子》的解讀,以文獻考證為基礎,將《荀子》置諸整個先秦學術思想的大背景來下理解。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巴金-再思錄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