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國藝術傳統與中國電影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6049881
- 條形碼:9787106049881 ; 978-7-106-04988-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藝術傳統與中國電影 內容簡介
“建構中國電影學派”概念的提出,針對的是當下中國電影在創作和研究上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雖然票房成績一路高歌,但在對外文化傳播、塑造中國形象方面尚有較大努力空間;中國電影不僅要做大市場,更要向世界塑造中國形象,表達中國價值,讓電影成為中國文化的名片。 第二,在電影創作中,如何將電影思維和電影語言與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經驗融匯共聚,展現中國電影的民族風格,進而形成具有民族風格的代表作品,尚有一定的開拓空間。 第三,電影研究方面,尚未形成中國電影自己的理論話語體系。中國電影研究近些年來在理論方面、方法論方面受到西方話語的影響較多,而對自身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特色關照不夠。在這樣一個風云際會的新時代,應該反思中國電影走過的歷程,梳理中國電影藝術探索走過的道路,面向世界的同時,回歸我們自己的藝術傳統,建構中國電影自己的理論表述體系,讓我們的電影作品,既要融人國際主流趨勢,又帶有濃郁的中國文化氣質。
中國藝術傳統與中國電影 目錄
中國藝術傳統與中國電影
源于想象的沖動:影像思維與中國人的審美意識
“中國電影學派”的歷史脈線與文化內核
從“賦比興電影理論”的建構過程探索“易電影理論”的創建與當下電影在創作和學術研究上的互動
中國傳統美學“傳神論”對電影創作鑒賞的潛在影響
試論中國藝術精神的現代影像轉化
——兼及“中國電影學派”的一些思考
白描的鏡頭感及其視覺再現問題
中國傳統文化對演員培養的作用
電影攝影與中國傳統繪畫的關系
中國傳統文化與電影美術造型創作
中國電影學派的多維建構
“中國學派”動畫電影中的“東方神韻”及其現實意義
中國電影學派的知識構建、價值訴求與創新工程
再論創建有中國特色的電影美學體系
上海電影、上海電影傳統與中國電影學派
中國電影學派“在地性”文化符號的研究
重疊的意象——中國電影創作中傳統文化場域的沿襲與重構
港臺電影對中國電影學派的多元化構建
回眸臺灣電影百年來的中國身影
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電影表演學派漸行漸近
新環境下對中國戲劇與影視學科發展的幾點思考
電影敘事與造型藝術
舞臺化與電影化:中國舞臺藝術片的空間美學變遷與發展困境
中國電影中的季節敘事策略一以《春蠶》和《小城之春》為例
中國電影空間造型格局
“退隱敘事”:中國文化和美學傳統影響下的電影敘事模式
《玉梨魂》敘事樣貌與意識的變遷——兼談早期中國電影文化的身份
傳統戲曲美學的電影化實踐:寫意與敘事
傳統可視化過程中的精神冶煉術——以2017年華語古裝玄幻片為例
武俠電影的“身體程式”初探——觀念、意識與文化疆域
作者與文本中的美學
影視作品演繹趙氏孤兒故事源流辨
從《寄生》到《花為媒》:小說、劇本與電影的敘事比較
大師謝晉:橫站在傳統與現代之間
論“十七年”時期中國電影歌唱片的“經典創造
風雨兼程——論鄭君里對中國影劇傳統的發現、繼承和創造
現代性、傳統審美與類型混搭
——以朱瘦菊的《風雨之夜》為例談中國電影的融合之道
狂歡的困惑:笑鬧喜劇傳統在當代
動作中的倫理——丁晟電影的文化意義
展開全部
中國藝術傳統與中國電影 作者簡介
王海洲,電影學博士,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未來影像高精尖創新中心特聘研究員。
書友推薦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
- >
自卑與超越
- >
唐代進士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