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社會組織的生態關系研究-兩種不同價值觀視角下的結果比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67569
- 條形碼:9787509667569 ; 978-7-5096-6756-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社會組織的生態關系研究-兩種不同價值觀視角下的結果比較 本書特色
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比較在自我攀控和自我 兩 種價值觀類型下社會組織生態關系的差異,進而展示 在不同生態關系下,社會組織對行業發展和社會治理 發展的不同作用效果。經過長達3年時間的追蹤,筆者 通過參與觀察、深度訪談、焦點組座談等方法,深入 研究了SC省MZ地區社會組織的行為特征和生態關系, 并 終以集體式個案的方式呈現出來。
社會組織的生態關系研究-兩種不同價值觀視角下的結果比較 內容簡介
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比較在自我攀控和自我超越兩種價值觀類型下社會組織生態關系的差異,進而展示在不同生態關系下,社會組織對行業發展和社會治理發展的不同作用效果。經過長達3年時間的追蹤,筆者通過參與觀察、深度訪談、焦點組座談等方法,深入研究了SC省MZ地區社會組織的行為特征和生態關系,并*終以集體式個案的方式呈現出來。
社會組織的生態關系研究-兩種不同價值觀視角下的結果比較 目錄
一、理想畫卷: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創新中的價值預期
(一)通過社會組織,讓政府職能轉移有一個社會基層的承載體系
(二)通過社會組織,有效激發社會創新活力,提升專業服務水平
(三)通過社會組織,逐漸勾勒出一個溫暖、專業和理性的第三部門
(四)通過社會組織,真正將“民主治理”的能力傳遞給公眾
(五)通過社會組織,為深化我國 改革另辟蹊徑
二、現實場景:積極和消極兩種情形并存
(一)積極的情形:數量快速增長,社會功能初顯
(二)消極的情形:組織行為異化
三、典型案例:一個西部縣城社會組織生態關系的呈現
(一)案例選擇
(二)資料收集
章 理論框架:兩類價值觀下的生態關系
一、價值觀理論
(一)價值觀的定義
(二)施瓦茨價值觀理論
(三)中國傳統價值觀中的類似組分
(四)價值觀與行為的關系:一致性爭議
(五) 價值觀與組織價值觀的關系
二、生態關系理論
(一)組織生態學與組織生態關系
(二)其他研究組織間關系的理論綜述與借鑒
三、理論分析框架
第二章 名利觀:爭與不爭
一、本土草根之間:資源爭奪讓“互惠”轉為“互害”
(一)愛心聯盟的發起與天折:人為制造的一場爭斗
(二)政府評獎:草根間出現濃濃的醋意與污名化
(三)QP送暖活動:誰動了我的“奶酪”
二、本土草根內部:在“一波 ”中看價值觀的影響
(一)案例介紹
(二)組織(負責人)價值觀的判斷
(三)故事描述:AX助學內部的“一波 ”
三、在M市的草根中,自我攀控的消極作用普遍存在
第三章 自我觀:誰主沉浮
一、“面子”、誤解與流言:對他人評價的高敏感
(一)社會組織領域的“唐·吉訶德”現象
(二)誤解為什么容易產生卻難以消除
二、辯證地看待自我攀控對社會發展的作用及演化
第四章 外來機構與本土組織:中性、控制與支持
一、基本格局:中性為主
二、社會資源統籌平臺:從偏利、寄生、工具互惠到互害關系的演變
(一)社會組織對社統平臺的評價
(二)本地草根組織與社統平臺之間生態關系的演化
(三)被動忍耐還是主動 :本土草根對與社統平臺互動的認知差異
三、BSD草根幫扶團隊:基于自我 價值觀上的“互惠”
(一)草根幫扶團隊產生的緣由及目標
(二)U B結構:草根幫扶團隊的價值觀、策略和具體做法
四、控制VS.支持:支持性機構與草根組織之間的關系選擇
第五章 激活與轉化
社會組織的生態關系研究-兩種不同價值觀視角下的結果比較 作者簡介
趙小平,副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公益研究中心非營利管理博士,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后,后供職于國家衛生計生委流動人口服務中心信息服務處負責人,現為北京七悅社會公益服務中心副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政府購買服務、社會組織與社區治理創新。在《社會學研究》《中國行政管理》《清華大學學報(哲社版)》《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核心報紙、雜志發表文章20余篇、專著4部,有關送閱件獲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張高麗同志批示并被政策采納。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虎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