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少年輕科普叢書:遇到危險怎么辦-我的安全筆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08721
- 條形碼:9787559808721 ; 978-7-5598-0872-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少年輕科普叢書:遇到危險怎么辦-我的安全筆記 本書特色
《遇到危險怎么辦——我的安全日記》是一本專門為7~12歲孩子編寫的安全教育科普橋梁書,是一本非常實用和頗具趣味性的“自我保護手冊”。
書里小主人公“我”和外星生物“玉米球兒”的24篇安全日記,用幽默有趣的語言、科學的態度,給孩子們講述了各種有可能遇到危險的情況——從日常常見的停電、中暑、車禍、迷路、誘拐,到電梯事故、踩踏事故、火災、食物中毒、地震、暴雨雷電……系統全面地涵蓋了居家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野外游玩安全、災害發生以及在以上主題中遭遇危險時可以運用到的自我保護知識和急救方法。
這本書能夠幫助孩子擁有發現危險的眼睛,培養自我保護和注重安全的意識,提高對于危險的判斷能力和應對能力,了解基本的自救措施,是每個孩子都應該閱讀的安全常識科普書。
少年輕科普叢書:遇到危險怎么辦-我的安全筆記 內容簡介
(1)為小學段孩子精心打造的“輕科普”橋梁書。
這本書遵循著“讓大眾科普小眾化”的理念,特別針對小學段孩子這個細分群體的需求,為他們量身打造產品。無論是科學觀點、閱讀難度、文本趣味和裝幀設計,都滿足這個年齡段孩子的閱讀習慣和好奇心,更作為課堂學習的補充,幫助他們拓展科學視野、培養科學興趣。是一本妙趣橫生、吸引力強、鮮活實用的科普橋梁書,希望孩子們可以利用碎片化的閱讀時間感受科學的好玩和魅力。(2)有著豐富兒童閱讀經驗的科學家團隊撰寫的文本。
本書由長年致力于兒童科普推廣的科學家團隊編創,主編史軍亦是經驗豐富的兒童科普圖書策劃人,作者團隊是目前在植物學、動物學、古生物學、天文學等各領域進行科學研究的專家和研究者。他們不但了解孩子的接受力和好奇心,更能用幽默有趣的文本,講述嚴謹準確的科學知識。(3)讓孩子領略科學之美。
一般兒童科學讀物只注重科學的知識性,而忽略了科學本身的美感——本書文字對科學的描述既嚴謹,又活潑浪漫。
很多兒童讀物的圖畫夸張變形,在圖畫創作上缺乏嚴謹性和藝術性,容易對孩子產生誤導——該書的插畫則出自國內嶄露頭角的青年插畫家之手,尊重兒童審美,童趣而真實地還原了大千世界的紛紜萬象,讓科學之美躍然紙上。
少年輕科普叢書:遇到危險怎么辦-我的安全筆記 相關資料
如果我只看一套關于生物的兒童科普童書,我會選擇“少兒輕科普”叢書。因為這套書的文字輕松有趣,插圖也異常精美。輕松有趣,是我判斷科普的*條標準。我毫無保留地將這套書推薦給孩子們以及他們的家長。
——物理學家、暢銷科普作家 李淼
兩年前,史軍老師曾帶著三五鋤孩子上過“菜市場課”。他所展現的“兒童科普轉換器”才能,至今難忘。如何使科學進入孩子日常行為與思考,使準確、權威的“科學”成為清淺、趣味的科普,適時對話孩子的好奇內心,“少年輕科普”叢書做得非常好。
——童書作家、三五鋤教育創辦人 粲然
向成年人普及科學要比小孩子難很多,他們眼里的現實世界大了,宇宙就后退了。但小孩子不一樣,童年旺盛的好奇心與天然的天真,能讓他們看到更廣闊與更微小的世界,他們愛提問,他們更想知道。“少年輕科普”叢書,是一群熱愛科學的大人寫給熱愛科學的孩子們的書。這套書除了講述有趣的、各領域的科學知識,更想保護孩子們的好奇心,為他們展示大千世界的奇妙與美好。“科學有意思”,讓小眼睛與小心靈去探索、去發現吧!
——果殼網、分答創始人 姬十三
一套別開生面的“少年輕科普”讀物,在科學認知中注入童趣與浪漫情懷,定能俘獲滿懷好奇且求知欲無限的小讀者的心,大人讀來也頗為有趣。
——兒童閱讀推廣人、紅泥巴讀書俱樂部創始人 阿甲
少年輕科普叢書:遇到危險怎么辦-我的安全筆記 作者簡介
史軍,植物學博士,中國植物學會蘭花分會理事,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前《科學世界》雜志副主編,科學松鼠會成員,兒童科普圖書策劃人。畢業于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為蘭科植物繁殖和保護。
策劃出版《果殼閱讀生活習慣簡史》、《大嚼科學》系列科學圖書。著有《植物學家的鍋略大于銀河系》、《花與葉的生存游戲》,也是科普暢銷書《大嚼科學?大豆的N種死法》《一百種尾巴或一千張葉子》、《冷浪漫》的作者之一。還是《Lonely Planet》旅行叢書的譯者之一。
作為植物學領隊,多次帶領北京四中,北京八中等學校師生赴云南西雙版納,廣西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保護區進行科考活動。兩年來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成都、濟南等多地進行校園植物學講座近百場。也是著名網絡音頻節目《科學脫口秀》主播之一。和其科普作者團隊共同管理“玉米實驗室”微信公眾號。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姑媽的寶刀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隨園食單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