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論文學研究的現代范式-以批評話語為中心的考察(1870—1930)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37892
- 條形碼:9787520337892 ; 978-7-5203-3789-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論文學研究的現代范式-以批評話語為中心的考察(1870—1930) 本書特色
現代“學術范式”與“批評話語”兩者之間的內在扭結、合謀,構成了現代中西文學研究整體活動中的某些深層問題,同時塑造了“文學批評的世紀”現象,內在表征著現代性命題的核心。具體說來,19世紀70年代-20世紀30年代的“知識下行”與“文化解救”,這兩大時代境遇合力促動了文學研究范式的現代轉型,其合力構成的整體知識文化空間的“人間性”特質,決定著置身其間的文學研究范式現代轉型及重構的根本品質。而“文學的現代建制”,作為內在于這個知識文化空間的產物,更是不僅直接啟動了中西文學研究范式的現代轉型,并且還結構性地促成了文學現代研究在中國的“史學化格局”與在西方的“理論化格局”,這兩種格局內在地塑造了文學現代研究活動中史學化或者理論化的范式性運思路向。現代“批評話語”內在地、結構性地產生于“文學的現代建制”當中,而獲得了基本的建制性品質及活躍的人文性征,并廣泛滲透在史學化或理論化的文學研究現代格局中,對文學現代研究范式產生核心影響。
論文學研究的現代范式-以批評話語為中心的考察(1870—1930) 內容簡介
作者認為:1870—1930年代的“知識下行”與“文化解救”,這兩大時代境遇合力促動了文學研究范式的現代轉型,其合力構成的整體知識文化空間的“人間性”特質,決定著置身其間的文學研究范式現代轉型及重構的根本品質。而“文學的現代建制”,作為內在于這個知識文化空間的產物,更是不僅直接啟動了中西文學研究范式的現代轉型,并且還結構性地促成了文學現代研究在中國的“史學化格局”與在西方的“理論化格局”,這兩種格局內在地塑造了文學現代研究活動中史學化或者理論化的范式性運思路向。現代“批評話語”內在地、結構性地產生于“文學的現代建制”當中,而獲得了基本的建制性品質及活躍的人文性征,并廣泛滲透在史學化或理論化的文學研究現代格局中,對文學現代研究范式產生核心影響。
論文學研究的現代范式-以批評話語為中心的考察(1870—1930) 目錄
**節 當前對“文學現代研究”方面考察的欠缺
第二節 文學現代研究深入考察的基本思路
一 作為世紀及代際遞嬗中轉型時代的19世紀70年代-20世紀30年代
二 “學”與“思”:文學現代研究考論中的學術史——思想史互動角度
三 “以歷史為綱”與“以問題為綱”:文學現代研究考論的基本方式
四 文學現代研究的“場”與“域”:文學現代研究考論的論域空間
五 “比較的”與“總體的”:文學現代研究考論的主體視域
**章 文學研究的現代階段與“文學批評的世紀”問題
**節 “文學研究”的內涵及外延:關于韋勒克“文學研究”觀
一 韋勒克“文學研究”觀的中西普適性
二 如何整體認識現代中西文學知識活動體系:對韋氏“文學研究”觀的應用與完善
第二節 19世紀70年代-20世紀30年代:中西文學研究現代轉變及重構的一個關鍵期
一 19世紀70年代-20世紀30年代的轉型特征和其間文學研究的現代變局
二 19世紀70年代-20世紀30年代視野之于文學現代研究跨文化探討的意義
第三節 “文學批評的世紀”:現代中西文學研究中的一個問題
一 “文學批評的世紀”現象及論斷的中西普適性
二 “文學批評的世紀”現象及論斷的跨文化學理內涵及問題審視
……
第二章 學術范式與批評話語:文學現代研究的思想學術核心
第三章 知識下行與文化解救:文學研究范式現代轉型的知識文化空間
第四章 現代中西文學研究的建制格局與批評話語
結語 在文學研究現代“學術范式”與“批評話語”的合謀中捕獲現代性
參考文獻
后記
跋
論文學研究的現代范式-以批評話語為中心的考察(1870—1930) 作者簡介
張宏輝,1974年8月出生,四川仁壽人,文學博士,副教授,先后就讀于重慶師范大學、四川大學,任教于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主研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發表比較詩學、中外文學理論與作品研究論文,以及詩歌、散文作品數十篇,著有《道與邏各斯:文化異質及其現代性與詩性闡釋》(即將出版)、《“齒”生無悔——王翰章傳》(合著)等專著,參與編寫了
- >
煙與鏡
- >
朝聞道
- >
巴金-再思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