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基于啟動和腦電波實驗研究普通話和閩南語連讀變調詞的儲存模式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9142808
- 條形碼:9787309142808 ; 978-7-309-14280-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基于啟動和腦電波實驗研究普通話和閩南語連讀變調詞的儲存模式 本書特色
本書旨在探索表層的聲學表征和底層抽象的語言學表征在聽覺詞匯加工歷程當中所扮演的角色。由于變調詞的表層表征和底層表征不一致的現象為心理語言學和音系學理論帶來很多解釋上的困難,此書通過心理語言學及神經語言學手段,以普通話和閩南語的雙音節變調詞為實驗材料,來研究當母語者聽到底層和表層不一致的變調詞時的詞匯加工方式。總的看來,對于能產性高的變調規則來說,其變調詞之底層聲調在聽覺詞匯加工過程中扮演較重要的角色;對于能產力低的變調規則來說,其變調詞之表層聲調在聽覺詞匯加工中扮演較重要的角色。此書為變調詞的儲存方式和聽覺加工模式提供了心理和神經層面的證據,證明普通話和閩南方言的變調規則之本質會影響母語者大腦加工和辨識變調詞的方式。
基于啟動和腦電波實驗研究普通話和閩南語連讀變調詞的儲存模式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探討聲學特征 (表層表征) 和抽象的語言學表征 (底層表征) 在口語詞匯辨識歷程當中所扮演的角色。變調詞是探討此議題非常適合的工具因為變調詞的特性是, 某個聲調會在特定的音系環境下改變。
基于啟動和腦電波實驗研究普通話和閩南語連讀變調詞的儲存模式 目錄
基于啟動和腦電波實驗研究普通話和閩南語連讀變調詞的儲存模式 作者簡介
錢昱夫,男,1986年生。2008年畢業于臺灣師范大學國文學系,文學學士:2011年畢業于臺灣政治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文學碩士;2016年畢業于美國堪薩斯大學語言學系,哲學博士。現任職于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主要研究領域為實驗音系學、心理語言學及神經語言學。曾多次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宣讀研究成果,論文散見于多本SCI/SSCI的國際期刊,如Language Cognition, and Neuroscience、Language and Speech和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與地壇
- >
巴金-再思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經典常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