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化學工程基礎(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172642
- 條形碼:9787302172642 ; 978-7-302-17264-2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化學工程基礎(第2版) 內容簡介
《化學工程基礎(第2版)》為清華大學“化工原理”課程所用教材,在清華大學多個院系使用多年。 全書分7章,包括流體的流動與輸送、傳熱過程和傳熱設備、精餾、吸收、氣液傳質設備、化學反應工程學和膜分離過程。為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書中提供了典型的例題和習題。書末附有做化工習題常用的物性參數圖表及管子、泵、通風機的部分規格。 《化學工程基礎(第2版)》可用作高等院校工科有關專業及理科化學和應用化學專業“化工基礎”課程的教材,也可供上述專業從事設計、開發和運行的科技人員參考。
化學工程基礎(第2版) 目錄
緒論
1 流體的流動與輸送
1.1 概述
1.2 流體靜力學方程
1.2.1 流體的性質
1.2.2 流體的壓強
1.2.3 流體靜力學基本方程
1.2.4 流體靜力學方程的應用
1.3 流體流動的基本方程
1.3.1 流量與流速
1.3.2 粘度
1.3.3 流體流動的類型及其判斷
1.3.4 流動邊界層
1.3.5 流體穩定流動時的連續性方程
1.3.6 流體流動過程的能量守恒和轉化(伯努利方程式)
1.4 流速與流量的測量
1.4.1 測速管
1.4.2 孔板流量計
1.4.3 轉子流量計
1.5 流體流動時的阻力
1.5.1 管路的沿程阻力
1.5.2 非圓形管內的流體阻力
1.5.3 局部阻力
1.5.4 烏氏粘度計測粘度的原理
1.6 管路計算
1.6.1 管路計算的類型和基本方法
1.6.2 簡單管路的計算
1.6.3 復雜管路的計算
1.7 兩相流動
1.7.1 球形顆粒在流體中運動時的阻力
1.7.2 曳力系數與雷諾數的關系
1.7.3 重力沉降
1.7.4 固體流態化
1.8 流體輸送設備
1.8.1 離心泵
1.8.2 離心壓縮機
1.8.3 往復壓縮機和往復泵
1.8.4 其他常用流體輸送設備
習題
討論題
本章符號說明
2 傳熱過程和傳熱設備
2.1 概述
2.1.1 化工生產中的傳熱
2.1.2 熱傳遞的基本方式
2.1.3 熱量衡算
2.1.4 穩定與不穩定傳熱
2.2 熱傳導
2.2.1 基本概念與傅里葉定律
2.2.2 熱導率
2.2.3 通過平壁的穩定熱傳導
2.2.4 通過圓筒壁的穩定熱傳導
2.3 對流傳熱
2.3.1 基本概念與牛頓冷卻定律
2.3.2 用量綱分析法求無相變時流體的給熱系數α
2.3.3 管內強制對流時的給熱系數
2.3.4 大空間自然對流傳熱
2.3.5 保溫層的臨界直徑
2.4 輻射傳熱
2.4.1 基本概念與定律
2.4.2 物體間的輻射傳熱
2.4.3 對流和輻射的聯合傳熱
2.5 熱交換過程的傳熱計算
2.5.1 熱交換器的傳熱機理和傳熱基本方程式
2.5.2 總傳熱系數
2.5.3 傳熱的平均溫度差
2.5.4 傳熱面積的計算
2.5.5 熱交換設備
2.5.6 熱交換過程的強化途徑
習題
討論題
本章符號說明
3 精餾
3.1 傳質分離過程
3.1.1 混合物的類型、分離方法和分離目的
3.1.2 混合物組成的表示方法
3.1.3 精餾概述
3.2 雙組分溶液的氣液相平衡
3.2.1 氣液平衡時的自由度
3.2.2 氣相為理想氣體、液相為理想溶液時的氣液平衡
3.2.3 液相為非理想溶液的氣液平衡簡介
3.3 平衡蒸餾和簡單蒸餾
3.3.1 平衡蒸餾(閃蒸)
3.3.2 簡單蒸餾
3.4 雙組分連續精餾的分析和計算
3.4.1 精餾原理
3.4.2 精餾過程的物料衡算
3.4.3 精餾段操作線方程
3.4.4 理論塔板和理論塔板數
3.4.5 回流比的影響和選擇
3.4.6 理論塔板數的簡捷算法
3.4.7 實際塔板數與塔板效率
3.4.8 連續精餾裝置的熱量衡算
3.4.9 兩組分精餾過程的幾種特殊情況
3.5 間歇精餾
3.5.1 回流比恒定的間歇精餾
3.5.2 餾出液組成恒定的間歇精餾
3.6 兩組分精餾的操作型計算與操作
3.6.1 兩組分精餾的操作型計算
3.6.2 連續精餾操作條件的優化
3.7 特殊精餾
3.7.1 恒沸精餾
3.7.2 萃取精餾
3.7.3 加鹽精餾和加鹽萃取精餾
3.7.4 水蒸氣蒸餾
習題
討論題
本章符號說明
4 吸收
4.1 概述
4.2 氣液相平衡
4.2.1 氣液平衡關系(溶解度曲線)
4.2.2 亨利定律
4.2.3 相平衡與吸收過程的關系
4.3 傳質機理和傳質速率
4.3.1 分子擴散
4.3.2 對流擴散
4.4 兩相間的傳質
4.4.1 雙膜理論
4.4.2 吸收傳質速率方程
4.4.3 其他傳質理論簡介
4.5 吸收塔的設計及計算
4.5.1 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及操作線方程
4.5.2 吸收劑的選擇和用量
4.5.3 塔徑的確定
4.5.4 吸收塔填料層高度的計算
4.5 5 理論級數與塔高的計算
4.5.6 吸收過程的操作型計算
4.5.7 解吸
4.6 多組分吸收與化學吸收
4.6.1 多組分吸收
4.6.2 化學吸收
習題
討論題
本章符號說明
5 氣液傳質設備
5.1 填料塔
5.1.1 填料塔結構
5.1.2 填料
5.1.3 填料塔的附件
5.1.4 填料塔的流體力學特性
5.1.5 填料塔的傳質與塔高的計算
5.2 板式塔
5.2.1 板式塔結構
5.2.2 常用塔板類型
5.2.3 板式塔主要工藝尺寸的計算
習題
本章符號說明
6 化學反應工程學
6.1 概述
6.1.1 化學反應器的作用
6.1.2 化學反應工程學的研究對象與方法
6.2 基本反應器
6.2.1 化學反應器的類型
6.2.2 幾種典型的基本反應器
6.3 物料在反應器內的流動模型
6.3.1 全混流模型
6.3.2 平推流模型
6.3.3 軸向返混模型
6.3.4 多釜串聯流動模型
6.4 均相反應器的計算
6.4.1 間歇釜式反應器
6.4.2 連續操作的管式反應器
6.4.3 連續操作的攪拌釜
6.4.4 多釜串聯反應器
6.5 理想均相反應器的優化選擇
6.5.1 以生產強度為優化目標選擇反應器
6.5.2 以產率和選擇性為優化目標選擇反應器
6.6 物料停留時間分布和流動模型
6.6.1 物料返混合停留時間分布
6.6.2 停留時間分布的測定方法
6.6.3 理想反應器的停留時間分布
6.6.4 停留時間分布在非理想流動均相反應器中的應用和計算
6.7 非理想流動反應器內的流動模型——擴散模型
6.7.1 擴散模型
6.7.2 擴散模型參數的確定
6.8 氣固相催化反應器
6.8.1 固定床催化反應器
6.8.2 流化床催化反應器
習題
本章符號說明
7 膜分離過程
7.1 膜分離概述
7.1.1 膜分離概況
7.1.2 膜分離機理
7.1.3 膜的種類和結構
7.1.4 膜分離組件
7.2 微濾
7.3 超濾
7.4 納濾和反滲透
7.5 氣體分離
7.6 滲透汽化
7.7 電滲析
習題
本章符號說明
本書配套多媒體課件簡介
附錄
附錄1 化工常用法定計量單位
附錄2 常用單位的換算
附錄3 某些氣體的重要物理性質
附錄4 某些液體的重要物理性質
附錄5 干空氣的物理性質(101.33 kPa)
附錄6 水的物理性質
附錄7 飽和水蒸氣表(按溫度排列)
附錄8 飽和水蒸氣表(按壓強排列)
附錄9 一些有機物的蒸氣壓
附錄10 常用固體材料的密度和比熱容
附錄11 某些固體材料的熱導率
附錄12 某些液體的熱導率
附錄13 某些氣體和蒸氣的熱導率
附錄14 管內流體常用流速范圍
附錄15 列管換熱器的傳熱系數的參考值
附錄16 壁面污垢的熱阻
附錄17 管子規格(摘錄)
附錄18 泵規格(摘錄)
附錄19 4-72型離心通風機規格(摘錄)
附錄20 某些工業管道的絕對粗糙度
附錄21 泰勒標準篩的規格
附錄22 換熱器規格(摘錄)
參考文獻
1 流體的流動與輸送
1.1 概述
1.2 流體靜力學方程
1.2.1 流體的性質
1.2.2 流體的壓強
1.2.3 流體靜力學基本方程
1.2.4 流體靜力學方程的應用
1.3 流體流動的基本方程
1.3.1 流量與流速
1.3.2 粘度
1.3.3 流體流動的類型及其判斷
1.3.4 流動邊界層
1.3.5 流體穩定流動時的連續性方程
1.3.6 流體流動過程的能量守恒和轉化(伯努利方程式)
1.4 流速與流量的測量
1.4.1 測速管
1.4.2 孔板流量計
1.4.3 轉子流量計
1.5 流體流動時的阻力
1.5.1 管路的沿程阻力
1.5.2 非圓形管內的流體阻力
1.5.3 局部阻力
1.5.4 烏氏粘度計測粘度的原理
1.6 管路計算
1.6.1 管路計算的類型和基本方法
1.6.2 簡單管路的計算
1.6.3 復雜管路的計算
1.7 兩相流動
1.7.1 球形顆粒在流體中運動時的阻力
1.7.2 曳力系數與雷諾數的關系
1.7.3 重力沉降
1.7.4 固體流態化
1.8 流體輸送設備
1.8.1 離心泵
1.8.2 離心壓縮機
1.8.3 往復壓縮機和往復泵
1.8.4 其他常用流體輸送設備
習題
討論題
本章符號說明
2 傳熱過程和傳熱設備
2.1 概述
2.1.1 化工生產中的傳熱
2.1.2 熱傳遞的基本方式
2.1.3 熱量衡算
2.1.4 穩定與不穩定傳熱
2.2 熱傳導
2.2.1 基本概念與傅里葉定律
2.2.2 熱導率
2.2.3 通過平壁的穩定熱傳導
2.2.4 通過圓筒壁的穩定熱傳導
2.3 對流傳熱
2.3.1 基本概念與牛頓冷卻定律
2.3.2 用量綱分析法求無相變時流體的給熱系數α
2.3.3 管內強制對流時的給熱系數
2.3.4 大空間自然對流傳熱
2.3.5 保溫層的臨界直徑
2.4 輻射傳熱
2.4.1 基本概念與定律
2.4.2 物體間的輻射傳熱
2.4.3 對流和輻射的聯合傳熱
2.5 熱交換過程的傳熱計算
2.5.1 熱交換器的傳熱機理和傳熱基本方程式
2.5.2 總傳熱系數
2.5.3 傳熱的平均溫度差
2.5.4 傳熱面積的計算
2.5.5 熱交換設備
2.5.6 熱交換過程的強化途徑
習題
討論題
本章符號說明
3 精餾
3.1 傳質分離過程
3.1.1 混合物的類型、分離方法和分離目的
3.1.2 混合物組成的表示方法
3.1.3 精餾概述
3.2 雙組分溶液的氣液相平衡
3.2.1 氣液平衡時的自由度
3.2.2 氣相為理想氣體、液相為理想溶液時的氣液平衡
3.2.3 液相為非理想溶液的氣液平衡簡介
3.3 平衡蒸餾和簡單蒸餾
3.3.1 平衡蒸餾(閃蒸)
3.3.2 簡單蒸餾
3.4 雙組分連續精餾的分析和計算
3.4.1 精餾原理
3.4.2 精餾過程的物料衡算
3.4.3 精餾段操作線方程
3.4.4 理論塔板和理論塔板數
3.4.5 回流比的影響和選擇
3.4.6 理論塔板數的簡捷算法
3.4.7 實際塔板數與塔板效率
3.4.8 連續精餾裝置的熱量衡算
3.4.9 兩組分精餾過程的幾種特殊情況
3.5 間歇精餾
3.5.1 回流比恒定的間歇精餾
3.5.2 餾出液組成恒定的間歇精餾
3.6 兩組分精餾的操作型計算與操作
3.6.1 兩組分精餾的操作型計算
3.6.2 連續精餾操作條件的優化
3.7 特殊精餾
3.7.1 恒沸精餾
3.7.2 萃取精餾
3.7.3 加鹽精餾和加鹽萃取精餾
3.7.4 水蒸氣蒸餾
習題
討論題
本章符號說明
4 吸收
4.1 概述
4.2 氣液相平衡
4.2.1 氣液平衡關系(溶解度曲線)
4.2.2 亨利定律
4.2.3 相平衡與吸收過程的關系
4.3 傳質機理和傳質速率
4.3.1 分子擴散
4.3.2 對流擴散
4.4 兩相間的傳質
4.4.1 雙膜理論
4.4.2 吸收傳質速率方程
4.4.3 其他傳質理論簡介
4.5 吸收塔的設計及計算
4.5.1 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及操作線方程
4.5.2 吸收劑的選擇和用量
4.5.3 塔徑的確定
4.5.4 吸收塔填料層高度的計算
4.5 5 理論級數與塔高的計算
4.5.6 吸收過程的操作型計算
4.5.7 解吸
4.6 多組分吸收與化學吸收
4.6.1 多組分吸收
4.6.2 化學吸收
習題
討論題
本章符號說明
5 氣液傳質設備
5.1 填料塔
5.1.1 填料塔結構
5.1.2 填料
5.1.3 填料塔的附件
5.1.4 填料塔的流體力學特性
5.1.5 填料塔的傳質與塔高的計算
5.2 板式塔
5.2.1 板式塔結構
5.2.2 常用塔板類型
5.2.3 板式塔主要工藝尺寸的計算
習題
本章符號說明
6 化學反應工程學
6.1 概述
6.1.1 化學反應器的作用
6.1.2 化學反應工程學的研究對象與方法
6.2 基本反應器
6.2.1 化學反應器的類型
6.2.2 幾種典型的基本反應器
6.3 物料在反應器內的流動模型
6.3.1 全混流模型
6.3.2 平推流模型
6.3.3 軸向返混模型
6.3.4 多釜串聯流動模型
6.4 均相反應器的計算
6.4.1 間歇釜式反應器
6.4.2 連續操作的管式反應器
6.4.3 連續操作的攪拌釜
6.4.4 多釜串聯反應器
6.5 理想均相反應器的優化選擇
6.5.1 以生產強度為優化目標選擇反應器
6.5.2 以產率和選擇性為優化目標選擇反應器
6.6 物料停留時間分布和流動模型
6.6.1 物料返混合停留時間分布
6.6.2 停留時間分布的測定方法
6.6.3 理想反應器的停留時間分布
6.6.4 停留時間分布在非理想流動均相反應器中的應用和計算
6.7 非理想流動反應器內的流動模型——擴散模型
6.7.1 擴散模型
6.7.2 擴散模型參數的確定
6.8 氣固相催化反應器
6.8.1 固定床催化反應器
6.8.2 流化床催化反應器
習題
本章符號說明
7 膜分離過程
7.1 膜分離概述
7.1.1 膜分離概況
7.1.2 膜分離機理
7.1.3 膜的種類和結構
7.1.4 膜分離組件
7.2 微濾
7.3 超濾
7.4 納濾和反滲透
7.5 氣體分離
7.6 滲透汽化
7.7 電滲析
習題
本章符號說明
本書配套多媒體課件簡介
附錄
附錄1 化工常用法定計量單位
附錄2 常用單位的換算
附錄3 某些氣體的重要物理性質
附錄4 某些液體的重要物理性質
附錄5 干空氣的物理性質(101.33 kPa)
附錄6 水的物理性質
附錄7 飽和水蒸氣表(按溫度排列)
附錄8 飽和水蒸氣表(按壓強排列)
附錄9 一些有機物的蒸氣壓
附錄10 常用固體材料的密度和比熱容
附錄11 某些固體材料的熱導率
附錄12 某些液體的熱導率
附錄13 某些氣體和蒸氣的熱導率
附錄14 管內流體常用流速范圍
附錄15 列管換熱器的傳熱系數的參考值
附錄16 壁面污垢的熱阻
附錄17 管子規格(摘錄)
附錄18 泵規格(摘錄)
附錄19 4-72型離心通風機規格(摘錄)
附錄20 某些工業管道的絕對粗糙度
附錄21 泰勒標準篩的規格
附錄22 換熱器規格(摘錄)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
- >
煙與鏡
- >
姑媽的寶刀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