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聰明的孩子是如何學習的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1147413
- 條形碼:9787201147413 ; 978-7-201-14741-3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聰明的孩子是如何學習的 本書特色
★孩子成績不好?有厭學情緒?其實并不單單是孩子的問題。父母首先應該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檢查一下自己對孩子的教養是否得當。要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聰明的頭腦是天生的,孩子愛學習的習慣是自覺養成的。但是,從智商的角度來說,除了極少數孩子確實是天才之外,大部分孩子都相差無幾,成績上的差異,主要是因為學習習慣和方法的不同。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玩耍并非如一些家長認為的那樣一無是處。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留出一些時間和孩子交流、玩耍,這也是父母教育和培養孩子的途徑。 ★興趣是*好的老師,通過激發孩子內心的欲望、合理規劃時間、巧妙記憶、思維鍛煉、協作學習、課外閱讀等,讓孩子感受到學習充滿了樂趣,那么孩子就會愛上學習。 ★溝通不僅僅只關乎人際關系的好壞,還與學習能力有著莫大的關聯。交流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借鑒對方的學習經驗、學習方法等,還能鍛煉思考能力、表達能力、記憶能力等,這些都對學習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一件畢生都要進行的工作。越是學習,孩子的頭腦就越聰明,學習能力就越強。無論是在學校學習,還是步入工作崗位,良好的學習能力對孩子一生都有積極的影響。 ★避免枯燥的說教,而以對話、測驗、故事、益智游戲等形式展現內容,知識和各種板塊靈活融合,達到了寓教于樂的效果。 ★寫作風格、語言表達等與孩子的欣賞品位和水平相近,不僅適合父母教育孩子,孩子自己也能閱讀,通過共同閱讀的方式,可以拉近親子關系,令學習效果得到相應提升。
聰明的孩子是如何學習的 內容簡介
家長和老師眼中的聰明孩子,多半是因為掌握了良好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起來才事半功倍。每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個體,學習能力的高低,不僅決定他的學習成績,也決定了他今后的人生高度。 孩子學習能力的高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各種因素疊加在一起,很終反映出來的才是一個孩子的真實形象。本書共分七章,分別從父母教養、學習欲望、時間規劃、記憶方法、思維方式、協作學習、課外閱讀等七個方面,介紹聰明孩子是如何學習的。
聰明的孩子是如何學習的 目錄
讓孩子愛上學習,是父母的責任/003
做孩子的好榜樣/007
創造濃厚的學習氛圍/011
玩游戲也能促進學習/015
分數不是衡量孩子智力的唯一標準/019
故事一起讀:把鳥抓住/023
第二章內心強大的孩子愛學習
不畏困難,才能發現學習的樂趣/027
適當放手,給孩子自覺學習的機會/031
自信的孩子學習不會差/036
有目標的孩子更會學習/040
求知欲讓孩子充滿學習熱情/045
聰明孩子的學習法則:態度決定學習成績/049
第三章合理規劃時間,提升學習效率
制訂學習計劃,統籌安排時間/053
珍惜零碎時間/058
痛快玩,認真學,玩耍、學習有時限/062
交替學習,大腦需要適當調節/067
今日事,今日畢,不給學習“留尾巴”/071
故事一起讀:專心致志的小女孩/075
第四章記得巧,記得牢,記憶方法很重要
運用聯想記憶,給大腦插上翅膀/079
制作記憶卡片,隨時隨地溫習知識/083
理解消化知識,記憶更加深刻/087
在不斷重復中加深記憶/090
圖像讓記憶變得生動起來/094
聰明孩子的學習法則:這樣復習更有效/097
第五章腦洞大開,打破固有思維的枷鎖
勤于思考,思維能力更突出/101
不給思維畫框框,盡情放飛想象/105
發散思維: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109
逆向思維:會有意外的驚喜/113
類比思維:“照貓畫虎”學習快/117
故事一起讀:用鼻子彈琴/121
第六章助人就是助己,協作學習收獲多
參加學習小組,與同學共同進步/125
學習同學的優點,讓自己變得更聰明/129
互相檢查作業,鞏固所學知識/133
當好小老師,輔導、學習兩不誤/136
真誠的孩子更有人幫/141
聰明孩子的學習法則:自主學習益處多/145
第七章重視課外閱讀,提升學習能力
選一本好書,讓孩子愛上閱讀/149
經典名著,值得反復閱讀和品味/154
邊閱讀,邊思考,開發創造力/158
讀雜志,有助于孩子提高成績/162
想辦法提升閱讀效率/166
故事一起讀:愛讀書的匡衡/171
附錄/173
后記/181
聰明的孩子是如何學習的 節選
**章 父母教養得當,孩子熱愛學習 學生在學習上大致可分為四種:生而好學為上,熏染而學次之,督促而學又次之,*下者雖督促不學。生而好學與督促不學的人究屬少數,大多數得到相當熏染、督促就肯學了。 ——中國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 讓孩子愛上學習,是父母的責任 歡歡:“媽媽,為什么要吃粽子呢?” 媽媽:“因為今天是端午節!” 歡歡:“端午節是怎么來的?為什么要吃粽子呢?” 媽媽:“就吃個粽子,你怎么有這么多問題?” 歡歡:…… 現如今的孩子,生活和學習的條件都十分優越,但是很多孩子并不喜歡學習。這讓很多父母深感頭疼。其實,孩子不愛學習,是父母缺乏教育智慧的結果。如上例所示,很多時候,孩子剛剛萌生的學習熱情就被家長無形地扼殺了。那么,怎樣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呢? 1.興趣是根本 興趣是*好的老師,只有對學習產生興趣,孩子才愿意學習。為了培養和保護孩子的興趣,父母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幫助孩子找到真正的興趣所在。 (2)不急不躁,有耐心地逐步培養。 (3)學會鼓勵和表揚孩子。 2.保護并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對新鮮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心,所以會經常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 對于孩子提出的問題,父母會的,要積極解答,或者告訴孩子從哪里可以找到答案;父母不會的,要和孩子一起尋找答案,求知的過程會讓孩子覺得非常有趣,他們對知識的好奇心也會逐漸增強。 3.保護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自信心越強,越相信自己能夠學會該學的知識,對學習的熱情也就越高。為了保護孩子的自信心,父母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不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做比較。 (2)不過分重視學習成績。 (3)鼓勵孩子多去嘗試,即便失敗也是一種收獲。 讓孩子愛上學習,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父母多方面地進行引導和幫助,這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是培養聰明孩子的必經之路。 小測試:孩子對做每件事情都有自信嗎? 根據孩子平時的表現,在符合孩子情況的描述后面畫“√”。 序號情況描述結果 1做事情時通常首先列出先后順序,然后再按照順序做 2即便在逆境中,也能把事情做好 3能將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區分開來 4通常情況下,對某個問題的判斷不會出錯 5感覺在所有方面都比身邊的朋友強 6能夠制定目標,然后根據目標去做事情 7即便可能有失誤,也愿意嘗試更有難度的事情 8為了做好某件事情,能很好地利用已有的信息 9困難和挑戰能激發努力做事的熱情 10即便困難很大,也不會放棄,而是選擇繼續努力 測試結果 少于6個“√”,表示自信心不足;6~8個“√”,表示自信心一般;多于8個“√”,表示自信心十足。 做孩子的好榜樣 媽媽:“樂樂,你今天要背誦的古詩背完了嗎?” 樂樂:“還沒呢,這都周末了,就讓我放松放松唄!” 媽媽:“放松是應該的,但是要先做完功課才行啊!好多古詩我都記不清楚了,咱倆一起去學習學習唄!” 樂樂:“好啊!看看誰背得快。” 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聰明、*優秀的,為了這個目標,父母們總會想方設法地讓孩子多學東西。 孩子需要學習知識,但是強迫的方式并不可取。父母想讓孩子變成自己期待的樣子,有一個辦法十分有效,那就是父母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好榜樣。 1.不以強迫的方式對待孩子 有的父母總是要求孩子學這學那,如果孩子不學,便訓斥孩子,強迫孩子去學。這種方式對孩子的心靈會造成傷害,容易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2.改變觀念,從自身做起 父母和孩子不是上下級的關系,以命令的方式與孩子進行交流,并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父母必須從思想上做出改變,平等地與孩子相處和交流,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引導孩子,讓孩子自覺地拿起書本,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 3.從細節開始改變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學習同樣如此,應該逐步積累。父母為孩子樹立榜樣,應該從細節做起,通過點滴的積累,慢慢讓孩子養成愛學習的習慣。 某些父母或許認為“孩子是我的,就應該聽我的話”,卻沒有想過孩子也許會想“既然是父母,那就做出父母的樣子來”。為孩子做好榜樣,才能培養出聰明而優秀的孩子。 益智游戲:看號碼,背成語 1.準備一組寫有成語的卡片,并給卡片編號。 2.和孩子一起讀完成語,然后將卡片收起來。 3.隨意報出一個編號,讓孩子默寫相應的成語。 4.隨著游戲次數的增加,可以適當增加難度,如講一講成語的解釋、出處等。 5.孩子默寫正確,就將相應的成語卡片送給孩子。 6.游戲結束之后,看看孩子拿到了多少卡片,并與孩子一起總結學習的情況。 創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爸爸:“明明,你的作業寫完了嗎?” 明明:“沒有呢,等我看完這集動畫片。” 爸爸:“不知道寫作業重要啊?趕緊去寫作業!” 明明:“您用平板電腦斗地主,聲音還那么大,我怎么靜得下心來?” 爸爸:…… 英國著名的教育家斯賓塞曾說:“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這就是真理。對待孩子沒有同情,他就變得沒有同情心;而以應有的友情對待孩子,就是培養孩子友情的*好手段。”可見,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有著直接而重大的影響。同樣,父母為孩子創造的學習氛圍,對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成績也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那么,父母怎樣做才能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呢? 1.把熱愛學習作為家風 孩子都是善于模仿的,父母的行為往往會成為他們行事的風向標。如果父母熱愛學習,孩子就會在潛移默化中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 2.尊重孩子的老師 老師肩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他們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十分崇高的。如果父母對老師不尊重,就會讓孩子對老師產生認知偏差,隨之也會對學習產生厭煩心理。 3.給孩子安排舒適、固定的學習場所 每天在舒適、固定的學習場所學習,孩子就會形成一種慣性,只要坐到那個地方,就會自然而然地變得全神貫注起來。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被稱作“地點動力定型”。 4.與孩子共同閱讀他們喜歡的報紙、雜志 閱讀報紙和雜志也是一種學習的途徑,父母應該給予孩子適當的支持。在父母與孩子共同閱讀的過程中,孩子的學習興趣會得到提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也會變得更加融洽。 為了培養聰明的孩子,父母應該竭盡所能地為他們創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在良好氛圍的熏陶下,孩子會變得愛學習,變得更聰明。 小測試:現在的家庭環境有利于孩子的學習嗎? 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在相符的表述后面畫“√”。 序號情況描述結果 1孩子常常與父母進行溝通 2孩子學習的時候,通常不怎么吃東西 3父母不會因使用手機或電腦而影響孩子的學習 4孩子學習用的桌子總是收拾得很整潔 5家庭活動不會對孩子的學習產生影響 6孩子能夠獨自學習兩個小時以上 7除了家里,孩子還有其他可以高效學習的場所 8學習所需的物品和書本,孩子能提前準備好 9孩子通常不會因玩游戲或看電視而不好好學習 10孩子有3個以上的好朋友 測試結果 少于5個“√”,表示家庭環境有待改善;5~7個“√”,表示家庭環境不錯;多于7個“√”,表示家庭環境優良。 玩游戲也能促進學習 亮亮:“爸爸,您和我玩一會兒游戲吧?” 爸爸:“玩什么玩!你的作業寫完了嗎?” 亮亮:“寫完了。您就跟我玩一會兒唄!” 爸爸:“別把時間浪費在玩游戲上,抓緊時間學習去!” 亮亮:“老師讓我們和爸爸媽媽玩‘找英語單詞’的游戲,就是為了學英語啊!” 爸爸:…… 很多父母對玩游戲充滿敵意,認為游戲會影響孩子的學習。這實際上是教育中存在的一個誤區,玩游戲其實也是學習的一種方式。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越是限制孩子,孩子玩的欲望反而越強烈。即便他們在父母面前不玩,也總要找機會偷偷地玩。既然如此,父母倒不如和孩子一起玩,邊玩游戲邊學習,既能放松身心,又能學到知識,算得上一個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好方法。 1.玩游戲可以積累經驗 孩子對外在世界的認知有限,他們的很多經驗只能從玩耍中得到。比如,父母與孩子玩“石頭、剪刀、布”的游戲,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反應能力,還能讓孩子切身體會到“輸贏”。這個積累經驗的過程,也是孩子不斷學習的過程。 2.玩游戲可以鍛煉思維能力 思維是看不見、摸不著,而又時刻存在的,只有不斷鍛煉,思維能力才能逐漸提升。玩游戲的時候,孩子的心態是積極而放松的,思維則是敏捷而活躍的。比如,玩積木游戲時,孩子會根據想象堆積出不同的造型,這就是一個鍛煉思維的過程。 3.玩游戲可以培養社交能力 孩子因為能力、經驗、知識等方面的不足,暫時無法參與社會活動,而做游戲恰恰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個與人交往的機會。在游戲中,孩子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逐步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交往的技巧等,這種在實踐中的學習,對孩子更有吸引力。 益智游戲:越變越長的句子 1.告訴孩子**句話:“我住在××區。” 2.告訴孩子第二句話:“我住在××區×××大街。” 3.告訴孩子第三句話:“我住在××區×××大街×號院。” 4.告訴孩子第四句話:“我住在××區×××大街×號院×號樓。” 5.告訴孩子第五句話:“我住在××區×××大街×號院×號樓×單元。” 6.告訴孩子第六句話:“我住在××區×××大街×號院×號樓×單元×。” 7.詢問孩子:“還記得第三句話(任意一句都可以)是什么嗎?” 分數不是衡量孩子智力的唯一標準 媽媽:“貝貝,這次考試考了多少分?” 貝貝:“90分。” 媽媽:“怎么才考90分?隔壁靜靜可是考了98分呢!” 貝貝:“她是成績好,可是到現在還不會自己疊被子呢!” 媽媽:…… 一些父母對孩子的成績十分看重,總將考試分數當作衡量孩子聰明與否的唯一標準。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往往被父母稱贊“聰明”;學習成績欠佳的孩子,很可能被斥責為“笨蛋”。 經過咨詢和測試發現,很多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在解決實際問題、自我管理及想象創造、人際交往等體現實用智力的方面,并沒有表現出高人一等的水平。 對于父母而言,僅僅追求孩子的分數是不可取的,因為只有全面發展的孩子才是真正聰明的孩子。想要培養出真正聰明的孩子,父母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 1.不過度看重分數 父母過度看重分數的表現,會讓孩子覺得只有分數是重要的,其他方面都可以忽視,這顯然會誤導孩子。父母應該改變這種錯誤觀念,更加關注孩子的整體表現。 2.不強求孩子每次都取得進步 孩子的成績在一定范圍內出現波動是正常的,父母不應該因為孩子一次的退步就否定孩子,這會讓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是信心,只要整體趨勢是向上的,就應當予以鼓勵。 3.不讓孩子超負荷學習 有些孩子一旦考試成績不理想,便會一頭扎進書里,甚至熬夜學習,這種超負荷學習的方式不僅對提高成績無益,還會傷害身體。父母應該讓孩子注意勞逸結合,給大腦充分休息的時間。 孩子對分數執著追求,往往是因為受到了父母的影響,只要父母觀點正確,孩子不僅會愛上學習,還能在各方面全面發展。 小測試:孩子對學習感到恐懼嗎? 根據孩子平時的表現,在符合孩子情況的描述后面畫“√”,*后統計分數。 序號情況描述選項(得分) 十分同意 (4)基本同意 (3)一般 (2)不同意 (1)根本不同意 (0) 1總是擔心成績不好 2常常不想學習,感覺很厭煩 3考試前一天睡不著覺,也沒心思學習 4一想到要考試了,就感覺害怕和緊張 5考試的時候,會覺得煩躁難耐 6總是很擔心考砸 7考試的時候,會緊張到難以集中注意力 8成績不好,總是沒有信心 9考試的時候,會腹痛或是頭痛 10總害怕因為成績不好而遭到批評 測試結果 0~19分,表示對學習的恐懼程度較低;20~30分,表示對學習的恐懼程度一般;31~40分,表示對學習的恐懼程度偏高。 故事一起讀:把鳥抓住 有一位老師為了考查學生的應變思維能力,便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天空中有兩只小鳥,一前一后地飛著,有什么辦法能一下把它們都抓住?” 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著,有的說用粘網,有的說用氣槍,有的說用麻袋,想法和意見雖然很多,但是真正可行的方法并沒有找到。 在同學們失望的時候,李明給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答案:“用照相機 **章 父母教養得當,孩子熱愛學習 學生在學習上大致可分為四種:生而好學為上,熏染而學次之,督促而學又次之,*下者雖督促不學。生而好學與督促不學的人究屬少數,大多數得到相當熏染、督促就肯學了。 ——中國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 讓孩子愛上學習,是父母的責任 歡歡:“媽媽,為什么要吃粽子呢?” 媽媽:“因為今天是端午節!” 歡歡:“端午節是怎么來的?為什么要吃粽子呢?” 媽媽:“就吃個粽子,你怎么有這么多問題?” 歡歡:…… 現如今的孩子,生活和學習的條件都十分優越,但是很多孩子并不喜歡學習。這讓很多父母深感頭疼。其實,孩子不愛學習,是父母缺乏教育智慧的結果。如上例所示,很多時候,孩子剛剛萌生的學習熱情就被家長無形地扼殺了。那么,怎樣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呢? 1.興趣是根本 興趣是*好的老師,只有對學習產生興趣,孩子才愿意學習。為了培養和保護孩子的興趣,父母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幫助孩子找到真正的興趣所在。 (2)不急不躁,有耐心地逐步培養。 (3)學會鼓勵和表揚孩子。 2.保護并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對新鮮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心,所以會經常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 對于孩子提出的問題,父母會的,要積極解答,或者告訴孩子從哪里可以找到答案;父母不會的,要和孩子一起尋找答案,求知的過程會讓孩子覺得非常有趣,他們對知識的好奇心也會逐漸增強。 3.保護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自信心越強,越相信自己能夠學會該學的知識,對學習的熱情也就越高。為了保護孩子的自信心,父母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不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做比較。 (2)不過分重視學習成績。 (3)鼓勵孩子多去嘗試,即便失敗也是一種收獲。 讓孩子愛上學習,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父母多方面地進行引導和幫助,這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是培養聰明孩子的必經之路。 小測試:孩子對做每件事情都有自信嗎? 根據孩子平時的表現,在符合孩子情況的描述后面畫“√”。 序號情況描述結果 1做事情時通常首先列出先后順序,然后再按照順序做 2即便在逆境中,也能把事情做好 3能將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區分開來 4通常情況下,對某個問題的判斷不會出錯 5感覺在所有方面都比身邊的朋友強 6能夠制定目標,然后根據目標去做事情 7即便可能有失誤,也愿意嘗試更有難度的事情 8為了做好某件事情,能很好地利用已有的信息 9困難和挑戰能激發努力做事的熱情 10即便困難很大,也不會放棄,而是選擇繼續努力 測試結果 少于6個“√”,表示自信心不足;6~8個“√”,表示自信心一般;多于8個“√”,表示自信心十足。 做孩子的好榜樣 媽媽:“樂樂,你今天要背誦的古詩背完了嗎?” 樂樂:“還沒呢,這都周末了,就讓我放松放松唄!” 媽媽:“放松是應該的,但是要先做完功課才行啊!好多古詩我都記不清楚了,咱倆一起去學習學習唄!” 樂樂:“好啊!看看誰背得快。” 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聰明、*優秀的,為了這個目標,父母們總會想方設法地讓孩子多學東西。 孩子需要學習知識,但是強迫的方式并不可取。父母想讓孩子變成自己期待的樣子,有一個辦法十分有效,那就是父母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好榜樣。 1.不以強迫的方式對待孩子 有的父母總是要求孩子學這學那,如果孩子不學,便訓斥孩子,強迫孩子去學。這種方式對孩子的心靈會造成傷害,容易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2.改變觀念,從自身做起 父母和孩子不是上下級的關系,以命令的方式與孩子進行交流,并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父母必須從思想上做出改變,平等地與孩子相處和交流,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引導孩子,讓孩子自覺地拿起書本,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 3.從細節開始改變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學習同樣如此,應該逐步積累。父母為孩子樹立榜樣,應該從細節做起,通過點滴的積累,慢慢讓孩子養成愛學習的習慣。 某些父母或許認為“孩子是我的,就應該聽我的話”,卻沒有想過孩子也許會想“既然是父母,那就做出父母的樣子來”。為孩子做好榜樣,才能培養出聰明而優秀的孩子。 益智游戲:看號碼,背成語 1.準備一組寫有成語的卡片,并給卡片編號。 2.和孩子一起讀完成語,然后將卡片收起來。 3.隨意報出一個編號,讓孩子默寫相應的成語。 4.隨著游戲次數的增加,可以適當增加難度,如講一講成語的解釋、出處等。 5.孩子默寫正確,就將相應的成語卡片送給孩子。 6.游戲結束之后,看看孩子拿到了多少卡片,并與孩子一起總結學習的情況。 創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爸爸:“明明,你的作業寫完了嗎?” 明明:“沒有呢,等我看完這集動畫片。” 爸爸:“不知道寫作業重要啊?趕緊去寫作業!” 明明:“您用平板電腦斗地主,聲音還那么大,我怎么靜得下心來?” 爸爸:…… 英國著名的教育家斯賓塞曾說:“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這就是真理。對待孩子沒有同情,他就變得沒有同情心;而以應有的友情對待孩子,就是培養孩子友情的*好手段。”可見,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有著直接而重大的影響。同樣,父母為孩子創造的學習氛圍,對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成績也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那么,父母怎樣做才能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呢? 1.把熱愛學習作為家風 孩子都是善于模仿的,父母的行為往往會成為他們行事的風向標。如果父母熱愛學習,孩子就會在潛移默化中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 2.尊重孩子的老師 老師肩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他們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十分崇高的。如果父母對老師不尊重,就會讓孩子對老師產生認知偏差,隨之也會對學習產生厭煩心理。 3.給孩子安排舒適、固定的學習場所 每天在舒適、固定的學習場所學習,孩子就會形成一種慣性,只要坐到那個地方,就會自然而然地變得全神貫注起來。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被稱作“地點動力定型”。 4.與孩子共同閱讀他們喜歡的報紙、雜志 閱讀報紙和雜志也是一種學習的途徑,父母應該給予孩子適當的支持。在父母與孩子共同閱讀的過程中,孩子的學習興趣會得到提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也會變得更加融洽。 為了培養聰明的孩子,父母應該竭盡所能地為他們創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在良好氛圍的熏陶下,孩子會變得愛學習,變得更聰明。 小測試:現在的家庭環境有利于孩子的學習嗎? 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在相符的表述后面畫“√”。 序號情況描述結果 1孩子常常與父母進行溝通 2孩子學習的時候,通常不怎么吃東西 3父母不會因使用手機或電腦而影響孩子的學習 4孩子學習用的桌子總是收拾得很整潔 5家庭活動不會對孩子的學習產生影響 6孩子能夠獨自學習兩個小時以上 7除了家里,孩子還有其他可以高效學習的場所 8學習所需的物品和書本,孩子能提前準備好 9孩子通常不會因玩游戲或看電視而不好好學習 10孩子有3個以上的好朋友 測試結果 少于5個“√”,表示家庭環境有待改善;5~7個“√”,表示家庭環境不錯;多于7個“√”,表示家庭環境優良。 玩游戲也能促進學習 亮亮:“爸爸,您和我玩一會兒游戲吧?” 爸爸:“玩什么玩!你的作業寫完了嗎?” 亮亮:“寫完了。您就跟我玩一會兒唄!” 爸爸:“別把時間浪費在玩游戲上,抓緊時間學習去!” 亮亮:“老師讓我們和爸爸媽媽玩‘找英語單詞’的游戲,就是為了學英語啊!” 爸爸:…… 很多父母對玩游戲充滿敵意,認為游戲會影響孩子的學習。這實際上是教育中存在的一個誤區,玩游戲其實也是學習的一種方式。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越是限制孩子,孩子玩的欲望反而越強烈。即便他們在父母面前不玩,也總要找機會偷偷地玩。既然如此,父母倒不如和孩子一起玩,邊玩游戲邊學習,既能放松身心,又能學到知識,算得上一個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好方法。 1.玩游戲可以積累經驗 孩子對外在世界的認知有限,他們的很多經驗只能從玩耍中得到。比如,父母與孩子玩“石頭、剪刀、布”的游戲,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反應能力,還能讓孩子切身體會到“輸贏”。這個積累經驗的過程,也是孩子不斷學習的過程。 2.玩游戲可以鍛煉思維能力 思維是看不見、摸不著,而又時刻存在的,只有不斷鍛煉,思維能力才能逐漸提升。玩游戲的時候,孩子的心態是積極而放松的,思維則是敏捷而活躍的。比如,玩積木游戲時,孩子會根據想象堆積出不同的造型,這就是一個鍛煉思維的過程。 3.玩游戲可以培養社交能力 孩子因為能力、經驗、知識等方面的不足,暫時無法參與社會活動,而做游戲恰恰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個與人交往的機會。在游戲中,孩子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逐步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交往的技巧等,這種在實踐中的學習,對孩子更有吸引力。 益智游戲:越變越長的句子 1.告訴孩子**句話:“我住在××區。” 2.告訴孩子第二句話:“我住在××區×××大街。” 3.告訴孩子第三句話:“我住在××區×××大街×號院。” 4.告訴孩子第四句話:“我住在××區×××大街×號院×號樓。” 5.告訴孩子第五句話:“我住在××區×××大街×號院×號樓×單元。” 6.告訴孩子第六句話:“我住在××區×××大街×號院×號樓×單元×。” 7.詢問孩子:“還記得第三句話(任意一句都可以)是什么嗎?” 分數不是衡量孩子智力的唯一標準 媽媽:“貝貝,這次考試考了多少分?” 貝貝:“90分。” 媽媽:“怎么才考90分?隔壁靜靜可是考了98分呢!” 貝貝:“她是成績好,可是到現在還不會自己疊被子呢!” 媽媽:…… 一些父母對孩子的成績十分看重,總將考試分數當作衡量孩子聰明與否的唯一標準。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往往被父母稱贊“聰明”;學習成績欠佳的孩子,很可能被斥責為“笨蛋”。 經過咨詢和測試發現,很多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在解決實際問題、自我管理及想象創造、人際交往等體現實用智力的方面,并沒有表現出高人一等的水平。 對于父母而言,僅僅追求孩子的分數是不可取的,因為只有全面發展的孩子才是真正聰明的孩子。想要培養出真正聰明的孩子,父母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 1.不過度看重分數 父母過度看重分數的表現,會讓孩子覺得只有分數是重要的,其他方面都可以忽視,這顯然會誤導孩子。父母應該改變這種錯誤觀念,更加關注孩子的整體表現。 2.不強求孩子每次都取得進步 孩子的成績在一定范圍內出現波動是正常的,父母不應該因為孩子一次的退步就否定孩子,這會讓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是信心,只要整體趨勢是向上的,就應當予以鼓勵。 3.不讓孩子超負荷學習 有些孩子一旦考試成績不理想,便會一頭扎進書里,甚至熬夜學習,這種超負荷學習的方式不僅對提高成績無益,還會傷害身體。父母應該讓孩子注意勞逸結合,給大腦充分休息的時間。 孩子對分數執著追求,往往是因為受到了父母的影響,只要父母觀點正確,孩子不僅會愛上學習,還能在各方面全面發展。 小測試:孩子對學習感到恐懼嗎? 根據孩子平時的表現,在符合孩子情況的描述后面畫“√”,*后統計分數。 序號情況描述選項(得分) 十分同意 (4)基本同意 (3)一般 (2)不同意 (1)根本不同意 (0) 1總是擔心成績不好 2常常不想學習,感覺很厭煩 3考試前一天睡不著覺,也沒心思學習 4一想到要考試了,就感覺害怕和緊張 5考試的時候,會覺得煩躁難耐 6總是很擔心考砸 7考試的時候,會緊張到難以集中注意力 8成績不好,總是沒有信心 9考試的時候,會腹痛或是頭痛 10總害怕因為成績不好而遭到批評 測試結果 0~19分,表示對學習的恐懼程度較低;20~30分,表示對學習的恐懼程度一般;31~40分,表示對學習的恐懼程度偏高。 故事一起讀:把鳥抓住 有一位老師為了考查學生的應變思維能力,便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天空中有兩只小鳥,一前一后地飛著,有什么辦法能一下把它們都抓住?” 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著,有的說用粘網,有的說用氣槍,有的說用麻袋,想法和意見雖然很多,但是真正可行的方法并沒有找到。 在同學們失望的時候,李明給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答案:“用照相機!” 很多同學的臉上掛著難以置信的表情,老師的臉上卻露出了笑容。 看著大家疑惑的眼神,老師微笑著說:“聽到題目的時候,應該有很多同學的**反應是怎樣把這兩只小鳥抓在手里吧?這就是慣性思維對我們產生的影響。李明同學打破了常規思維的束縛,用照相機‘抓拍’這兩只小鳥,這也是一種‘抓住’啊!” 同學們聽了頓時恍然大悟,茅塞頓開。 “當然,”老師接著說,“我只是舉個例子而已。小鳥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好好保護它們,讓它們自由地在天空飛翔。所以說,我們應該一起抵制抓鳥這種不道德的行為,共同維護健康的生態環境!大家說好不好?” “好!”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 …… !” 很多同學的臉上掛著難以置信的表情,老師的臉上卻露出了笑容。 看著大家疑惑的眼神,老師微笑著說:“聽到題目的時候,應該有很多同學的**反應是怎樣把這兩只小鳥抓在手里吧?這就是慣性思維對我們產生的影響。李明同學打破了常規思維的束縛,用照相機‘抓拍’這兩只小鳥,這也是一種‘抓住’啊!” 同學們聽了頓時恍然大悟,茅塞頓開。 “當然,”老師接著說,“我只是舉個例子而已。小鳥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好好保護它們,讓它們自由地在天空飛翔。所以說,我們應該一起抵制抓鳥這種不道德的行為,共同維護健康的生態環境!大家說好不好?” “好!”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
聰明的孩子是如何學習的 作者簡介
周一凡:安徽省豪州市人,樂于獻身兒童教育事業的八零后青年,在親子教育、家庭教育及人際溝通等方面均頗有建樹。大學期間,初涉教育學領域,并因幼年時期的留守經歷而對兒童教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由此開始,便專心研讀國內外著名大師的教育理論著作,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近年來,成功創作了多本與兒童教育相關的暢銷書籍,幫助許多家長走出了兒童教育的誤區。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自卑與超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